汽車的利潤到底有多大?為什麼有的車要賣那麼貴?

長安汽車公司近日宣佈,自6月7日起,將在全國範圍內全面調整其奧拓系列轎車銷售價格,平均每輛下調500元。此前,吉利集團將其所產汽車降價3000元降幅達7%。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汽車的降價行動都發生在國家計委5月中旬發佈放開國產轎車價格的政策後不久。有理由認為:汽車市場的價格戰拉開了序幕雖然目前主流廠家仍然按兵不動。

汽車的利潤到底有多大?為什麼有的車要賣那麼貴?

奧拓、吉利轎車雖然不是汽車市場的主流車型,但其降價行動對購車族所產生的心理預期是不可小視的:奧拓、吉利尚能降價,成了氣候的捷達、桑塔納憑亻什麼不降?事實上,這種心理預期在國家計委的政策公佈後即產生了。據瞭解,在此政策出臺後兩個星期,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汽車銷量驟然下降了133輛。廣州物資集團汽車消費貸款服務中心一位負責人也透露,這段時間,10萬至15萬元價位的汽車銷售比以前有明顯下滑,降幅達20%左右。這說明,近年來購車族的觀望情緒在進一步強化,這種情緒持續的強化對主流汽車廠家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據瞭解,目前國內汽車總庫存已突破11萬輛。看來,解決庫存、加速資金週轉的辦法,只有降價是個好轍了。

汽車降價有沒有可能呢?完全有可能。被外人普遍視為“幼稚工業”的中國汽車工業,其實是個暴利行業。有人說,目前國內汽車的利潤率一般在20%至25%,也有的說高達30%,總之是高得有點離譜。有人以上海大眾為例說,每輛普桑賣14萬元的時候,其成本就只有7萬元左右了;如今普桑的生產規模擴大到20萬輛,成本應該大幅降低,但普桑還是賣到十一二萬元。一汽大眾的利潤雖然不如上海大眾那麼高,但它年銷售8.2萬輛轎車的盈利也達到了13億元。至於別克和雅閣就更邪乎了。上海通用第一年賣了不到2萬輛別克就賺了6億元人民幣,廣州本田雅閣第一年銷售不到2萬輛也賺了4億元人民幣。如此厚利在國外是不可思議的。據悉國外汽車業的利潤率也就3%至5%,是個微利行業。所以,國產汽車降價完全有空間空間還不小。

汽車的利潤到底有多大?為什麼有的車要賣那麼貴?

主流汽車廠家肯定要降價,原因還在於它們正受到新的越來越多的競爭者的擠壓。目前,像賽歐、夏利2000、奇瑞、羚羊世紀星、英格爾等這樣10萬元上下的新車型和新品牌達20多種,而且一批國內外廠家如福特、日產、昌河也正躍躍欲試在中國推出10萬元左右的家庭車。今天的購車族有了多種選擇,而不是非得買你的老三樣”了。在現實競爭者和潛在競爭者的雙重夾擊下,目前的主流汽車廠家不得不認真審視其剛性價格。實際上,主流廠家已有價格鬆動的跡象。早在今年3月份,富康988就將14.5萬元的價格改寫成了12.5萬元,降幅高達2萬元。氣車價格全面放開前,各大汽車廠家可能拿國家管著汽車價格說事。國家計委宣佈放開轎車價格後,國內主流汽車廠家如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一汽大眾等的大多還是“不會降,分錢也不降”。

如今,這些廠家又有了新的託辭:有的說汽車關鍵在於性價比而不在於價格;有的說改善汽車性價比比汽車降價更重要有的說汽車打價格戰將會使汽車業重蹈彩電業覆轍,等等,完全是一幅“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樣子,說白了,就是不想降價,不肯降價。

這不禁使人想起了利潤頗豐的空調業的竟爭。當初,春蘭、美的、科龍、格力這些空調“第一集團軍”不也是信誓旦旦不捲入價格戰麼?不也是以各種美麗的說辭指斥那些燃起價格戰的始作俑者麼?結果怎麼樣呢?不都全部進場了麼?

汽車的利潤到底有多大?為什麼有的車要賣那麼貴?

彼時“不得不說”,此時“不得不做”,大概是商家的共同特點。目前尚在沉黑觀望的主流汽車廠家的降價大行動,恐怕不會扛到今冬的汽車銷售旺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