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實用的鑑別方法,私下交易

無論是鑑賞瓷器,還是鑑定瓷器,上手親自觸摸與感受都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手感不僅可以印證、補充、豐富觀感和判斷,甚至可以修正、矯正、否定觀感結論。手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瓷器的手感是一個複雜、細微而又微妙的感知體驗和對比、思辨的經驗積累過程,儘管會因人有異,但也必然異中有同、小異大同:

1.重量

瓷器的輕重是相對的、比較的、動態的存在,沒有絕對的標準,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實踐和感知揣摩,才能最終形成既貼近客觀真實又有個性差異的“輕重感”。瓷化度的高低、胎體或釉層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細微的差別,也都足以導致瓷器輕重的變化。

古代瓷器實用的鑑別方法,私下交易

2.乾溼感

瓷器的年齡是瓷器出汗與否的重要內因之一。依據筆者粗淺的體會,一般說來,瓷器的年齡只有在200歲以上者才會有瓷器出汗的手感,但800歲以上的瓷器卻也少有出汗的溼潤的手感。

儘管200年以下和800年以上的瓷器都不出汗,但其手感的差異也是決然不同的:200年以下的新瓷,其手感是幹而澀、幹而滯、幹而燥,反覆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氣摩挲釉面會發出乾澀、鈍滯、刺耳的摩擦聲;而800年以上的瓷器卻雖幹而潤、雖幹而滑、雖幹而爽,無論如何揉搓與摩挲都絕對不會出現乾澀刺耳的摩擦聲。

3、粗細感

瓷器的品種窯口不同、歷史年代不同、保存環境不同、脫玻程度不同等諸多的因素,每一項單獨作用就都足以導致瓷器釉面粗細感方面的巨大差異和不同,各項條件和原因交互作用的結果就是使得瓷器釉面粗細感方面的差異和不同益發顯著和巨大。

而古代民窯的瓷器,無論是技藝水平,還是用工選料,無論是生產目的,還是生存需要,都決定了其瓷器產品的品質和品位的實用優先、藝術靠邊的抉擇與定位,簡易、粗糙與率意、靈動為其共性,幾乎所有的歷史侷限、技藝缺憾都有所體現,再加上歷史傳承中的各種自然衰變,所以,古代民窯的瓷器的粗細感最為粗糙;

古代瓷器實用的鑑別方法,私下交易

4.凹凸感

凹凸感對甄別、鑑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裡紅的真偽意義重大。

明中期以前的青花瓷器由於用的都是低錳高鐵的蘇麻離青(也有稱蘇勃泥青的)進口青花料,所以在青花著料略重之處往往呈現明顯向下凹陷和釉面有錫銀光澤結晶的兩大突出特徵,此兩大特徵自明後期開始就已基本消失。後仿者有往青花料里加鐵成分的,但情形拙劣,或者成片糊黑,毫無通透感和層次性,或者點狀下凹,而不是線狀或片狀下凹,或者沒有散暈,僵硬而板結,或者過分散暈,洇散範圍和程度遠遠超越蘇麻離青自然散暈的限度和規模,觀感和手感都十分別扭,有一種沉重感、壓迫感和糟粕感,極不自然、極不舒展、極不大方,也令人極不舒服、極不舒適、極不舒爽。

鑑別步驟:

1、看古瓷器的形狀與造型

因為瓷器的形狀與造型,是對當時社會審美觀念的記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因而通過古瓷器的形狀與造型,能大致判斷古瓷器的年代、燒製的窯口

古代瓷器實用的鑑別方法,私下交易

2.細看古瓷器的紋飾

花紋圖案等古瓷器上的紋飾,同古瓷器的形狀與造型一樣,都是對古瓷器製作年代審美觀念的記錄,是對當時社會文化的反映。通過古瓷器的紋飾的對比,能對古瓷器進行一定的鑑定。

古代瓷器實用的鑑別方法,私下交易

3.看底足

因各時期的燒製工藝不同,在燒製時支撐的方式方法也不同,這使得陶瓷器皿的底足部位有著明顯的差異,底足因為有支撐物,凹凸點不同,有的上釉、有的無釉彩,這些都是鑑別瓷器時代的重要特徵。因而通過對古瓷器底足的鑑定,能判斷其一定的信息。

古代瓷器實用的鑑別方法,私下交易

4.看古瓷器的款識

款識是刻、印、劃在瓷器上的文字或圖案標識,目的是為了表明古瓷器的產地、年代、用途、人名、堂名以及吉祥語等內容。

因而通過古瓷器上的款識,能辨別出古瓷器的許多信息,用於辨別其是否仿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