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后唐末帝亲家,杀死了石敬瑭的两位皇子,种下后晋灭亡的祸根

续:《 》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底,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反唐,张敬达奉命征讨。不料,石敬瑭拜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为父,引异族大军南下雁门关,两面夹击将后唐军围困在晋安寨中。

后唐末帝李从珂急令邺都范延光和幽州赵德钧两路入援。可是,两人都心存观望。两个月后,晋安寨中五万后唐军出降,赵德钧父子也在潞州(山西长治)归降了耶律德光。

他是后唐末帝亲家,杀死了石敬瑭的两位皇子,种下后晋灭亡的祸根

范延光为保存实力不战而退,全师撤回邺都。

石敬瑭在耶律德光支持下,东出太行,杀奔洛阳,沿路藩镇纷纷倒戈。后唐末帝不愿受臣虏之辱,自焚殉国。石敬瑭顺利入京,建号开国。

各地节帅先后输诚效忠,范延光不得已,也上表称臣。因范延光是末帝儿女亲家,又统辖数万劲卒,石敬瑭优诏晋封他为临清王,以安其心。

范延光深信张生“游龙入腹”之说,自忖天命所归,表面尊奉石敬瑭,暗中四下联络各镇节度使,加紧筹建帝王大业。

成德节度留后(候补节度使)秘琼收到范延光的“计划书”后,毫无回应。范延光担心被揭发,对秘琼深深怀恨。

不久,秘琼调任齐州(山东济南),经过邺都境内,范延光派遣骑兵伪装成盗匪,将秘琼一家杀死,并将他的财物和侍姬都据为己有。

事毕,朝廷没有任何动静,范延光谋叛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夏,石敬瑭派钦差来邺都为范延光正式晋爵,下辖各州郡僚属也都回邺都参与盛典。范延光却突然“染病”,卧床不起。

左都押衙(左大营总管)孙锐乘机纠合澶州刺史冯晖,公开竖起反旗。病榻上的范延光假意劝止,城中将士被孙锐和冯晖等人撺掇,希图富贵,怎肯罢手,范延光便半推半就地俯从众意,举兵作乱。

他委任冯晖为兵马都部署(总司令),孙锐为副,率步骑兵混合军团两万多人,进抵黎阳(河南浚县),攻打滑州(河南滑县)和卫州(河南卫辉)。

其时,后晋建国不过半年,在范延光鼓动下,河阳战区与旧都洛阳相继失去控制,义成战区也发生变乱,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石敬瑭膝下两位年长的皇子,洛阳留守石重乂和河阳节度使石重信都被响应范延光叛乱的洛阳巡检(巡防司令)张从宾杀害,埋下了后晋两代而亡的祸根!

他是后唐末帝亲家,杀死了石敬瑭的两位皇子,种下后晋灭亡的祸根

情势最危急的时候,石敬瑭甚至准备舍弃文武百官,逃回老巢太原。多亏宰相桑维翰和侍卫马步军都虞候(近卫军军纪总监)刘知远迭出奇计,新生的后晋才不致倏然而亡。

叛军首领冯晖和孙锐却难当大任,出征时不仅陈设伞盖、团扇等仪仗,随军还携带数十位乐伎,就连用餐时都要歌舞侑酒佐餐。用兵进止也毫无章法,有如儿戏。

七月底,叛军在六明镇(河南濮阳北)遭受重创,狼狈逃回邺都。后晋大将杨光远遂率军围城。

范延光见大势已去,把罪责都推给孙锐,将其斩首,遣使上表谢罪。

石敬瑭恼恨两位皇子惨死,拒绝受降。后晋军围城约一年后,师老兵疲,民生凋敝,也无力再打。石敬瑭在多位臣僚劝说下终于同意范延光归降,许以原职不变。

范延光投降后,石敬瑭果然信守诺言,只是将范延光的临清王爵改封为东平王,还赐给他丹书铁券一道,享免死三次的特权。

范延光终究难以自安,上任一个月后,就到汴梁晋谒石敬瑭,上表辞职。石敬瑭允准他以太子太师的荣衔退休。每当宫中大宴,仍召他入宫饮宴,待他十分亲厚。

一年多后,范延光返乡养老。他带着妻儿和一生集聚的巨额财富离京,因太过招摇,屡次被沿途官员纠劾。

途径洛阳时,驻守在此的老对手杨光远觊觎他的财富,密奏石敬瑭说:“范延光是奸佞之辈,只能严密监控,不可放纵。如果任由他回乡,他要么会去联络契丹人,要么就会勾结南唐敌人。请您命令他只能在洛阳居住。”

石敬瑭本来就对范延光怀恨,只是不便毁诺才优容他。既然杨光远言之凿凿,他当然同意杨光远的提议。

他是后唐末帝亲家,杀死了石敬瑭的两位皇子,种下后晋灭亡的祸根

天福五年(公元940年)8月26日,杨光远派儿子杨承勋以重兵包围了范延光的府邸,逼令范延光自尽。范延光竭力抗辩:“如今圣明天子在上,特赐丹书铁券,许我不死。你们父子怎敢如此凌逼我!”

杨承勋命令士兵用白刃驱赶范延光上马,走到洛水桥上时,把他推入水中溺毙。如同范延光对待秘琼一样,杨光远也霸占了范延光的万贯家财。

几天后,洛阳传报:“范延光自知罪行深重,投黄河而死,已在缪家滩发现其尸首!”石敬瑭明白其中缘由,也不追查,仅追赠东平王范延光为太师,辍朝(国丧放假)两天。

后唐时,范延光奔走于庄宗和明宗之间,何其明敏;熬刑不屈,何其坚贞;三次平乱,何其勇武!奈何一入后晋,深信方士之言,不度德量力,终身败名裂,葬身浊浪之中。否则,以其资历武功,必能成为与符彦卿、高行周鼎足而三的五代将星。(完)

参考书目:薛居正等《旧五代史.晋书》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