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软件故障,充值三百多次获利一千多万判11年,你怎么看?

红领巾向太阳

法海一粟认为,本案与数年前的“许霆盗窃案”类似。对于“许霆盗窃案”,法海一粟认为,许霆无罪。

为了回答题主的问题,又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在这里,法海一粟就将数年前发表在博客里的文章复制一下,以为引玉之砖,同时作为法海一粟对于本问题的回答。

许 霆 无 罪

许霆持自己的工资卡,用自己的密码,在银行的柜员机上取钱时,柜员机出现错误。许霆利用柜员机的错误,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取了不属于自己的金钱达17万元。因此,法院认为,许霆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并被判决无期徒刑。 许霆案在法律界及社会上引起了激烈地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许霆是有罪还是无罪。

就本案而言,认定许霆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关键在于对银行柜员机的性质和“身份”的认定。如果柜员机只具有财产性质,只是银行用来存放钱款的机器设备,那么,许霆的行为即构成犯罪;如果柜员机不仅仅是财产,不仅仅是银行用来存放钱款的机器设备,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身份”,那么,许霆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就值得研究了。

本律师认为,许霆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结合本案案情,许霆的行为可能涉嫌的罪名是盗窃罪或诈骗罪。

一、许霆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首先,柜员机虽然是银行提供的供取款人取款的机器,但是,柜员机具有银行营业员的身份。银行出于利益考虑,设立柜员机提供取款服务,是银行用机器服务代替人工服务,这样,柜员机就具有了营业员的身份。取款人通过插卡和输入密码的行为表示自己取款的意思,而银行的意思表示则是通过柜员机对取款人插卡和输入密码行为的确认来完成。因此,取款人按照银行设定的程序在柜员机上取款时,实际上是在和银行直接发生交易。柜员机就是银行的营业员,只不过这个营业员是一台机器而已。

其次,柜员机基于错误的指令向取款人提供(实为交付)款项,就是银行基于错误而实施的法律行为。柜员机的错误就是银行自身的错误。

其三,许霆用自己银行卡和密码从柜员机上取款,是与银行直接进行的交易,其中不存在所谓的“秘密窃取”的行为。

尽管银行事后通过柜员机上的电子数据发现了错款,但是,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取款人“秘密窃取”所致。柜员机上的电子数据,就是银行的账目。银行通过对账发现营业员错款时,能说是取款人 “秘密窃取”了该错款吗?

本律师认为,本案中不存在“秘密窃取”的客观要件,因此,本案不构成盗窃罪。

二、许霆的行为也不构成诈骗罪。本案中,许霆利用柜员机即银行的错误,达到了非法占有银行的款项的目的。许霆在实施这一行为时没有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是行为人的积极行为,或者说是行为人制造“错误”的行为,而本案中许霆没有制造“错误”而只是利用银行自身错误的行为。由于本案中不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客观要件,因此,本案也不构成诈骗罪。

三、除非修改刑法,否则许霆无罪。许霆的行为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但是,该行为在刑法上没有规定为犯罪,除非修改刑法,否则,基于罪行法定原则,本案只能依法宣布许霆无罪。

法海一粟:运筹帷幄之中,决战法庭之上。


法海一粟

叶榲飞“充值”案近日得到宣判后,迅速成为全国较为关注的热点事件之一,而除了叶榲飞个人法律责任外,这起事件也凸显出目前手机软件背后的安全问题。

据媒体通报,叶榲飞过支付终端将银行卡的钱转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付移动支付客户端“壹钱包”,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银行卡的钱被退了回来,花漾卡却显示资金转入成功、可用余额也相应增加。 直到平安修补该漏洞8天时间里,叶榲飞重复了350余次“充值”操作,花漾卡里共增加了1125.63万元。

实际上,这是一起典型的手机App安全案件。同样发生在上海的一起特大网络盗窃系列案则是,犯罪嫌疑人利用理财软件漏洞,非法篡改用户账户充值金额,半天内提现金额超千万元。据通报,截至目前,上海徐汇警方已在上海、安徽、江苏等多地先后抓获近百名犯罪嫌疑人,其中74人已被检察机关批捕。

手机理财软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据一份来自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有关手机安全生态报告显示,首次对投资理财类APP进行了专项检测。经检测发现:投资理财类APP可对“位置信息”、“打开摄像头”、“设备信息”、“WiFi开关”等隐私权限进行越界获取,如果这些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并恶意利用,则对个人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得到大幅增长,并日益成为趋势的背景下,各类理财类手机App鱼龙混杂,使用者的个人信息随时置于窃取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的同时,提高安全性,而安全性的构建则需要手机制造商、通讯运营商、电信管理部门以及用户共同努力。


财经观察徐叔

我举个例子,我保险柜忘记关了,你就可以随便拿我钱了吗?我钱掉了,你就可以捡到不还了?我软件有故障你就可以用漏洞拿我钱了吗?我的看法是这种情况协商解决比较好,毕竟是你手机有漏洞,导致他走向违法犯罪的,非法获利一千多万判十一年我觉得也正常,但是心里总觉得能协商解决最好协商解决,毕竟人家愿意归还所有的钱!!


自媒体新力量

多次利用手机软件故障获利从法律上讲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司财务,同时还犯有盗窃罪的。现在是法律社会我们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然我们会自食恶果,必须去承担相应法律的处罚。

从道德上就更不应该这样去做了,这是不劳而获,第一次充值操作完成后发现这个漏洞应该及时联系软件客服,告知对方软件有系统漏洞希望对方能够及时修复。如果及时告知软件方还会发生这起案件吗?做为软件方如果告知及时,会不会有所在物质上表示呢?


顽主随记

对于他的这种情况,处罚的没有问题。

我们国家正在建设法治社会,人们的法制意识还不强,平安保险的App自身确实存在漏洞,如果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属于合理的,然后退换就可以了。

他的这种情况非常明显已经触犯法律,明明已经发现漏洞还不及时报告,而且还用这笔钱去买房、买车等。这就把自己的罪证坐实了,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我家的窗户玻璃坏了,你就可以上我们家那东西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我觉得处罚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