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五戒,五戒的具体意思解读,常人理解的误区是什么?

佛教修持讲五戒,这五戒具体指的是什么,常人理解的误区为何?

佛教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佛家五戒,五戒的具体意思解读,常人理解的误区是什么?

  • 不杀生

五戒的第一条为不杀生,包括一切有情藏、思想、记忆、知道冷热苦乐的生命体。当然,杀生有重罪和轻罪之分。重罪主要是指杀人,而杀牛马猪羊乃蚂蚁蚊子则属于轻罪。重罪是不可忏悔的,轻罪可以通过忏悔来消除业障。受戒后是不是必须吃素的问题,能吃素当然最好,如果一时还做不到,吃些三净肉也不算犯戒,只要不违背杀生的原则也是没什么妨碍的。佛家五戒,五戒的具体意思解读,常人理解的误区是什么?

  • 不偷盗

第二是不偷盗,在佛教里,偷盗也叫做“不与取”,只要是属于他人的东西,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据为己有的行为都属于偷盗。

  • 不邪淫

第三是不邪淫,所谓邪淫,是指正当夫妻关系以外的,不为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佛家五戒,五戒的具体意思解读,常人理解的误区是什么?

  • 不妄语

第四是不妄语,凡是与事实真相相违背的语言都属于妄语。在佛教里,又有大妄语和小妄语之分。如果你本来没有道德,却欺骗别人说有道德;或是本来修行没什么境界,为骗取恭敬和供养而大肆吹嘘,凡此种种,都属于大妄语,属不可悔罪。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事却说没看到,没看到的又说看到了,则属于小妄语,是可以忏除的。还有一类为方便妄语,如到人家做客,为减少主人麻烦,本来没吃饭却说吃过了,属于方便妄语,没有什么罪过。佛家五戒,五戒的具体意思解读,常人理解的误区是什么?

  • 不饮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