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公元1558年~18世紀)

16世紀的英國也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資本主義的萌芽與發展,促使了世俗文化的興起。隨著英國宗教的改革,教會屈從於國王,神權思想淡薄了,以人文主義思想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為基礎的文藝復興建築,從16世紀起在英國開始流行起來。在英國文藝復興建築的發展過程中,府邸建築佔著重要的地位,對稱的三合院式的平面是後期大型府邸的顯著特點。這種平面佈置和凡爾賽宮很相似。在造型風格上,帕拉第奧主義的手法起著主導的作用。這時期市民房屋的建設也很活躍,多半是定型設計,構造都是磚木結構,細部也很簡單。荷蘭的古典主義風格在英國盛行一時。宮廷建設和宗教建築在英國並沒有突出的成就,它們的造型在某種程度上受有盧浮宮東廊的古典主義影響。但是,個別著名的例子在建築史上仍佔有一定的地位。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都鐸風格的特點是:中世紀貴族寨堡的遺風還很濃;比較喜歡用紅磚做牆面,灰漿很厚,有點受尼德蘭的影響;屋頂結構、門、火爐等都愛用四圓心的扁寬的尖券,這種尖券有時還用在木護牆板的裝飾線腳上;窗子常是方額的,有時被劃分為幾部分;煙囪很多,三五個一組,口上有線腳裝飾;室內主要大廳的天花露著極有裝飾性的錘式屋架(Hammerbeam)或其他華麗的木屋架;細部表現出歐洲大陸各國文藝復興建築的影響。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17世紀初期,英國統治階級為了加強王權專制,開始設計龐大的白廳(WhiteHall),採用了意大利帕拉第奧的嚴肅的古典建築風格。這風格完全擺脫了中世紀建築的影響,與民族傳統的文化離得遠了。但建築的質量、建築的佈置、建築內部的處理、裝飾細部等,卻有很大的進步。從1640年起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了世界近代史的新篇章,但是文藝復興的建築思潮仍然在英國流行到18世紀。這時候一般稱為晚期文藝復興時期。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17世紀後半葉的英國建築史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君主立憲的王室宮廷把著名的建築師和優秀的工匠掌握在自己手裡,為其建造王宮與教堂服務。因此,這個時期的重大建築活動,仍然帶有不少君主專制的色彩。在建築風格方面,這個時期最主要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流派的是古典主義建築。帕拉第奧學派仍然在英國流行;荷蘭的古典主義建築與法國的古典主義建築潮流,也在英國得到迴響。不過,英國的古典主義建築從來沒有獲得過嚴肅深刻的思想內容,只有聖保羅教堂後來成為反映新興的資產階級國家繁榮強盛的標誌,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紀念碑。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1.罕帕敦宮(Hampton Court Palace,公元1520〜1694年)

這原是16世紀著名的府邸之一,是英國主教的別墅,位置在泰晤士河旁。其中在1520~1530年建造的部分有稜花圖案的磚牆,帶有雉堞的女兒牆、小庭院和都鐸式的煙囪等。後來這座府邸讓給了國王亨利八世,他在罕帕敦宮中建造了一個著名的大廳(1532~1536年),長32米,寬12米,高18米,牆面佈滿掛毯作為裝飾,廳上有華麗的錘式屋架,門窗、裝飾都保持著英國哥特風格。1689年,威廉第三登上王位,又對罕帕敦宮大加擴建。新罕帕敦宮院造在老府邸的東面,稱為噴泉院(FountainCourt,1689-1694年),是克里斯多弗•侖(SirChristopherWren)設計的。它的平面是一個四合院,最初的設計仿照法國17世紀的大型府邸,但是正式建成的宮殿沒有轉角處的塔樓,式樣是荷蘭古典主義的,用紅磚砌成。這是因為國王及王后來自荷蘭的關係。東立面有嚴謹的柱式構圖,是古典主義的代表作之一。宮的北面有一個聞名的皇家花園。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2.白廳及宴會廳

這是英國的專制王權在建築上最徹底的表現。白廳的總佈局受到了巴黎盧浮宮的影響。它的東西兩個立面長290米,南、北兩個立面長390米。宮殿西邊正中的院子是圓形的,叫做波斯人院,直徑為84.5米。這院子裡的柱子都做成穿長袍的波斯男子漢的雕像。白廳的東面臨泰晤士河,有一個科林斯式柱廊。因為皇家經濟困難,白廳拖延未建。不久,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白廳也就因此夭折了。不過,中央院子東南角的皇家大宴會廳(BanquetingHouse),在設計後不久就建了起來。大宴會廳的立面比例嚴謹,是英國早期古典主義的代表作之一。上面二層用柱式,把科林斯柱式疊在愛奧尼柱式的上面,下面一層做成半地下室狀,處理成整個立面的基座,用粗石砌築牆面。裡面的大廳貫通上面二層,很高,在相當於立面上分層簷口的地方,是一圈夾層廊子。建築物的內外處理能根據功能的需要而靈活地變化。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3.倫敦聖保羅大教堂(S.Paul,London,公元1675~1710年)聖保羅大教堂是17世紀後半葉英國最重要的建築物,也是古典主義建築的紀念碑。設計人是克里斯道弗•侖。教堂的平面有著嚴格的幾何精確性。以穹頂之下的部分為中心,東、南、西、北四翼平面的組織都是完全一樣的,這不僅體現了

理性主義者所追求的"最簡單的關係",而且也簡化了結構。因此聖保羅大教堂的結構比聖彼得大教堂的輕巧得多。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聖保羅教堂的立面是古典主義的。強有力的頂層簷口和分層簷口緊緊箍了建築一週,在任何地方都不被打斷。因此正門的柱廊也是兩層

的,比較恰當地表現了建築物的尺度。教堂四面的牆上,用雙壁柱均勻地分划著,每個開間和窗子的處理都是一樣的,這就使建築物顯得統一完整。它的正面門廊柱子的安排,顯然受了巴黎盧浮宮東廊的影響,簡單的幾何關係是其構圖的基礎。只有西面的一對鐘塔有巴洛克手法的痕跡。聖保羅大教堂的穹頂和鼓形座極像伯拉孟特設計的坦比哀多(Tempietto),它雖然比坦比哀多大很多,卻沒有後者那樣雄壯有力。在這個穹頂上,數學規律勝過了藝術規律。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4.府邸

18世紀初,英國的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新貴族們在有了政治和經濟地位之後,便大興土木,忙於為自己建造府邸。這些府邸代替了宮殿,在這時期的建築活動中居於首位。新貴族們的府邸不僅規模趕上了國王的宮殿,風格上也追求強烈的古典主義的紀念性。這時期攝著名的府邸是:霍華德府邸(Castle Howard, Yorkshire,1699-1712年),勃侖罕姆府邸(Blenheim Palace, Oxfordshire,1704~1720年),坎德萊斯頓府邸(Kedleston Hall, Derbyshire, 1757~1761年)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霍華德府邸

這些府邸的平面型制是,正中為主樓,包含著大廳、沙龍、主人臥室、書房、餐廳、起居室等。主樓前面是個極寬的三合院,它的兩側各有一個很大的院子,一個院子是廚房和其他雜用及僕役的房屋,另一個院子是馬廄等。這種平面型制可能是受到凡爾賽宮的影響。勃侖罕姆府邸是其中最大、最著名的。它是為西班牙王位戰爭中的英軍統帥馬爾勃洛公爵建造的府邸,建築物全長261米,主樓長度為97.6米。霍華德府邸的全長是210.3米,主樓長91.5米。這兩座府邸的立面,用重塊石牆面及古典柱子和壁柱,對稱的體積組合強調了中心構圖。雖然這兩座建築物的外形很威嚴,但卻很少裝飾,線腳也很粗糙。坎德萊斯頓府邸是長方形平面的主樓,四角帶有四個配樓,在配樓和主樓之間用廊子連接(南面兩個配樓沒有建成)。平面的正中是門廳,也是大廳,大廳後面是沙龍,形成一條主要的中軸線。這個府邸的立面處理則是帕拉第奧主義

的產物。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勃侖罕姆府邸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英國的文藝復興與古典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