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大溼們,不知道的幾種太極拳理論!

太極大溼們,不知道的幾種太極拳理論!

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愈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快欺慢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太極大溼們,不知道的幾種太極拳理論!

太極拳經

一舉動中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凡此皆是。

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 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 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此八卦 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擠按』,即乾坤坎離 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兌艮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 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太極大溼們,不知道的幾種太極拳理論!

打手歌

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

任他巨力來打吾,牽動四兩撥千斤。

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

十三勢歌

清乾隆年間山右王宗嶽

一名長拳,一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 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 坎、離 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良、巽,四斜角也。 此八卦也。進步、退步 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 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

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際。

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少滯。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

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

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

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

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無遺。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功夫貽嘆息。

太極大溼們,不知道的幾種太極拳理論!

十三勢行功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

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

發勁須沉著松靜,專主一方。

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

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

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

靜如山嶽,動若江河。

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後發。

力由脊發,步隨身換。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

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

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

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

腹松淨,氣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

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

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

氣如車輪,腰似車軸。

氣之所至,心與意亦俱至,是為以心行氣。

惟心、意、手、足,均要沉著,則氣始可收斂入骨。

氣能收斂入骨,而技藝日精,並能行氣周流全身。

氣運全身,處處需要順逐,不可有絲毫阻滯。

明乎此變化從心,不逾矩焉。

太極大溼們,不知道的幾種太極拳理論!

太極拳真義

無形物象,全身透空。

應物自然,西山懸磬。

虎吼猿鳴,泉清水淨。

翻江播海,儘性立命。

(相傳此訣為唐李道子所授)

八字歌

掤捋擠按世間稀,十個宜人十不知。

若能輕靈並堅硬,沾粘連隨俱無疑。

採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費心思。

果得沾粘連隨字,得其環中不支離。

心會論

腰脊為第一之主宰,喉頭為第二之主宰,心地為第三之主宰。

丹田為第一之賓輔,指掌為第二之賓輔,足掌為第三之賓輔。

周身大用論

一要心性與意靜,自然無處不輕靈。

二要遍體氣流行,一定繼續不能停。

三要喉頭永不拋,問盡天下眾英豪。

如詢大用緣何得,表裡精細無不到。

太極大溼們,不知道的幾種太極拳理論!

十六關要論

活潑於腰,靈機於頂,神通於背,氣沉丹田。行之於腿,蹬之於足,運之於掌,通之於指。斂之於髓,達之於神,凝之於耳,吸之於鼻。呼吸往來於口,縱之 於膝。渾噩一身,全體發之於毛。

功用歌

輕靈活潑求懂勁,

陰陽既濟無滯病。

若得四兩撥千斤,

開合鼓盪主宰定。

四字秘訣——武禹襄

敷:覆者,運氣於己身,敷布彼勁之上,使不得動也。

蓋:蓋者,以氣蓋彼來處也。

對:對者,以氣對彼來處,認定準頭而去也。

吞:吞者,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

撤放秘訣——李亦畬修訂

擎起彼勁借彼力。(中有靈字)

引到身前勁始蓄。(中有斂字)

鬆開我勁勿使曲。(中有靜字)

放時腰腳認端的。(中有整字)

太極大溼們,不知道的幾種太極拳理論!

五字訣——李亦畬

一曰心靜。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起初舉動未能由己,要悉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心 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所制,我不為人制亦。

二曰身靈。身滯則進退不能自如,故要身靈。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礙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裡。兩手支撐,一氣貫穿。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 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 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釐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功彌久而技彌精亦。

三曰氣斂。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勿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 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

四曰勁整。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腳跟,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發於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出未發之際,我勁 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湧出。前進後退,無絲毫散亂, 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方能隨手奏效。此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五曰神聚。上四者具備,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故鑄,練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 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佔煞,精神要貴貫注。緊要全在胸中腰間運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於脊骨,注與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味之合;由腰行於脊骨,佈於兩膊,施於手指, 此氣之由下而上也,味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 至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