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满族现在去哪里了?

也驰

清朝灭亡后,满族这个民族没有灭亡,所以满族人依然存在,而且今天已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排第二位的大族。

这个问题已经好几个人答了,本来不想回答的,看一些回答中扯太远,通篇在讲什么八旗制度之类,我就尽量简单点吧,争取以简单的语言来说清楚问题:

满足这个民族,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靺鞨和女真,后来得了个机会于1644年入关,成了华夏大地上的主宰,当然也干了很多让人不齿的事,所以现在一提起清朝,很多人还是一脸鄙视。

辛亥革命爆发,满清政府被赶下台,满族尤其是旗人的优越身份消失,汉族等其他民族挤压在心里的百年怨恨迸发,一些满族人为了自保纷纷隐姓埋名,换上汉人服装换成汉人名字,潜藏到汉人当中低调生活。

也有一些满族人逃到了香港台湾以及国外,这种大多是手上有血债的怕被清算。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清朝灭亡后又从关内跑回了关外他们的老家,也就是今天的东北地区。所以,今天东北地区的满族人最多,光辽宁一个省就占了满族人口的一半还多。

清朝时期满族人口过百万,清朝灭亡后满族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低谷期,后来风声过去了又迎来大发展。2012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满族人口为1041.0585万人,比清朝时增长了10倍。

除了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和北京都是满族人比较多的地方。

近今年,随着风声过去,一些满族人开始高调起来。南边有个自称当年在广州隐姓埋名的皇室后裔的舟迪,北边的东北自称乾隆XX世孙、康熙XX世孙的人不时出来大张旗鼓地祭个祖,搞个什么皇家仪式。似乎又找到了当年的优越感。


凡尘往事


满族在当今中国社会很少被提及,不像藏族,回族区分的这么清楚,搞得吃瓜群众都觉得这个民族好像人数太少。

其实不是这样的,满族人口在清朝灭亡的时候有一百多万,到现在已经上千万了,绝对的大族。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第一,满族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出现的时候,是在民国的时候,清朝统治者提到他们的统治阶层是旗人。也是说清朝所说的满族,其实说的是旗人的一部分。旗人这个群体并不完全是满族,还有很多其他民族。比如八旗就分满、蒙、汉三旗,除了满洲八旗,还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这些人都是第一等的群体,当然他们内部还有细分这里就不多说了。八旗子弟是对这些旗人的统称,能享受各种福利待遇。

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旗人中间的蒙古族,汉族,甚至还有高丽族,俄罗斯族,锡伯族、赫哲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这些民族为了和腐朽的被推翻的旧王朝撇清关系,肯定不会把自己归于满族,在占了便宜但是不能吃亏的指导思想下,毅然恢复了自己本来的民族身份,所以在民国初,旗人里面剩下的满族人自然就非战斗减员就了很多。

第二,在政治层面上,与汉民族的融合程度高。明王朝崩塌后的汉族人和以满族人为主体的旗人军事集团建立的清王朝政权之间的的斗争强度比人们想象的要低一些,当然这是和蒙元时期比较。里面的原因很复杂,这不仅是因为过渡时间短,满清八旗手段狠辣。还有就是明王朝确实是自己人拆台搞垮的,这个自己人当然是邮局清退员工李自成。

满清入关以后很多指挥官还是汉人,例如洪承畴,范文程,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些不要脸的大汉奸。汉八旗和他们的汉人指挥官已经不承认自己是汉人了,他们是汉奸,古往今来,确实很多人为了实现自己个人的目地当汉奸,并且不以为耻。

满族人在征服中国的前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汉化。说起满族人的汉化其实在明朝时,他们受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由部落组织构成辖区。在进入中国之前,他们已经具备管理定居在长城以北满洲地区的汉人的经验。当然努尔哈赤给李成梁当奴才,也是起到了带头学习汉文化的示范作用。

再往前追溯,满族的前身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公元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这个王朝在中国北方经营了一百多年,和中原北方汉民族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融合,金人的汉化程度很高,甚至金朝人也认为自己才是中国正统,甚至在南宋面前自称“汉人”,南宋却成了南蛮了。

清朝在政治上也一直强调自己是华夏文明的正统王朝。

第三,满族语言文字的没落,根据记载,溥仪作为满族人的老大,自己都不太会说满语了,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说道:“我的学业成绩最糟的,要数我的满文。学了许多年,只学了一个字‘伊立(起来)!”因为大臣们向皇帝请安,皇帝必须用满语说“伊立"。

解放后,郭沫若向溥仪请教满族语言,溥仪告诉他两个字:“不会!”郭大师当时就风中凌乱了。

第四,民国初期,满清灭亡后,很多满族人根据前朝典故,认为作为曾经的贵族的他们肯定要受到残酷无比的打压和杀戮,纷纷改变姓氏,宣称自己是纯血的汉族,这满族与汉族人的外貌有什么区别,根本没有。所以今天很多人拆老房子,拆出了隐藏的族谱,才知道自己祖上是满人。我的同学就有满族的,姓叶,其实就是叶赫那拉改的。

第五,汉人主动入满族。这个情况当然是现代的事情了,满族,少数民族,高考可以加分!所以成立什么民族自治县,自治乡,很多人忙不迭的叫嚷着哥们是满族,纯种的满族,高考加分!高考加分!可以多生孩子!于是就把户口的汉改成了大大的满字。

所以说现在的满族和汉民族其实就差一个字面上的区别呢,早就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可能分开了,就像华夏大地的所有民族一样,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中国,中国人!


烽火冰河

目前应该主要分布在北京地区及周边城市,还有在东北地区占有比例比较高。

一般情况下,朝代更替,皇亲贵族是非常危险的身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血腥民族屠杀,至今历史课本都不多提,金灭北宋,元灭金、南宋,明灭元,清入主中原、灭南明,都进行了大规模民族屠杀。

所以当辛亥革命“驱除鞑奴,复我中华”,推翻清王朝的时候,满族人可是人人自危的,必然会采取一些措施避祸,其中纷纷改成汉姓,融入汉族文化就成了比较成功的举措,再加上辛亥革命可以说是一个没有流血的和平革命,所以满族人的财富和地位也基本得以保存。

满族人在清朝属于上层阶级,所以都非常富裕,有地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新中国成立后,这么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人怎么安排呢?从政?毕竟政治身份所限,不可能进入关键岗位。经商?当时国情又不允许。所以文化娱乐等相关领域就成了满族人的聚集地,这也是导致如今满族人在娱乐圈地位比较高的原因之一,很多文化娱乐政策也都受到影响。


以满族皇族和八大姓氏为例:

爱新觉罗氏:金、肇、趙、罗、荣

代表人物:李宗翰



瓜尔佳氏:关、汪、白、石、鲍

代表人物:关之琳、周海媚、关晓彤

这个姓氏了不得,都是大美女啊。







钮祜禄氏:郎、钮

代表人物:朗朗,黄海波





马佳氏:马

代表人物:马景涛



赫舍里氏:高、康、赫、贺、何

代表人物:英达



佟佳氏:佟、童

代表人物:佟大为



那拉氏:那、南、叶、白、康

代表人物:那英



富察氏:富、傅、李

代表人物:富大龙、傅冲




以下娱乐圈的部分满族人员,引用自:“想在娱乐圈混,先把自己变成满族?@拍电影。”

王中军(满族) 华谊兄弟公司老板 他弟弟王中磊     

英达(满族) 英氏公司老板 他表弟英壮

郎朗 (钢琴家、满族)、戴娆 (歌手、满族) 启功(书法家、满族)、关牧村(歌唱家、满族)、关之琳(演员、香港、满族) 、金铁霖 (音乐教育家、满族)、 英达(导演、满族)、李斯羽(演员、满族)、关凌(演员、满族)、 谢园(演员、满族)、常宝华(相声演员、满族)、 常宝田(相声演员、满族)、 侯耀文(相声演员、满族)、侯耀华(相声演员、满族)、小柯(音乐制作人、满族)、王立平(作曲家、满族)、胡松华(歌唱家、满族)、那英(歌手、满族)、胡军(演员、满族)、火风(歌手、满族)、 吴京(演员、满族)、马景涛(演员、台湾、满族)、刘兰芳(曲艺家、满族)、 佟大为(演员、满族)、汪正正(歌手、满族)、周海媚(演员、香港、满族)、尔东升(导演、香港、满族)、关锦鹏(导演、香港、满族)、李宗翰(演员、满族)、刘德凯(演员、台湾、满族)、冯晓泉(歌手、满族)、曾格格(歌手、满族)、齐秦(歌手、台湾、满族)、齐豫(歌手、台湾、满族)、沈傲君(演员、满族)、杨童舒(演员、满族)、王朔(作家、满族)、金巧巧(演员、满族)、张元(导演、满族)、胡茵梦(演员、台湾、满族)、王中军、王中磊(华谊兄弟公司老板、满族)、佟瑞欣(演员、满族)、林依伦(歌手、满族)、臧天朔(歌手、满族)、英壮(演员、满族)、佟铁鑫(歌唱家、满族)、关琦(名模、满族)、傅淼(演员、满族)、曹颖(演员、满族)、雷振邦(作曲家、满族)、杨少华(相声演员、满族)、傅庚辰(作曲家、满族)、侯宝林(相声演员、满族)、贾作光(舞蹈大师、满族)


苏苏看历史

根据畅读文研院发现,清朝末年“满汉关系”日趋严峻,革命党人激进的“排满”民主主义思潮愈演愈烈,面对如此紧张的势态发展,满人无人敢直言满族人。

满汉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排满”民主主义思潮的开端,辛亥革命前后成为上层精英人士的一种流行思想。

章太炎自幼受“排满”思想影响,1906年他在日本东京留学生会上说道:

兄弟少小的时候,因读蒋氏《东华录》,其中有戴名世、曾静、查嗣庭诸人的案件,便就胸中发愤,觉得异种(满人)乱华,是我们心里第一恨事。后来读郑所南、王船山两先生的书,全是那些保卫汉种的话,民族思想渐渐发达。

他否定清朝为合法正统王朝,认为要建立一个以汉族为统治的单一民族国家即“中华民国”。

邹容的“排满”思想更加激进,他在《革命军》书中这样体现:

满族是低于人类存在的一个种族,并且用这样的词语描述它“有毛有角”、“野蛮”、“游牧羊臭的夷狄”、“贼”,并认为它“其地污浊,其心兽心”、“其风俗为毛皮之风俗”。而认为汉人是“神圣的”、“文明的”、“聪明的”且“其地为神州”。
对待异种的满清政府和满族人,则要“推倒满洲人”的“野蛮政府”并“驱逐居住中国中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

孙中山将“排满”思想与革命相结合,认为:

“清虏执政于兹三百年矣,以愚弄汉人为治世第一义,吸汉人之膏血,锢汉人之手足,为满奴升迁调补之符。”“当满洲人之未入支那,不过黑龙江畔之野蛮游牧”,“将满洲靴子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出去”。

当然,孙中山的“排满”思想并未太过激进,他反对将满族人彻底杀尽的激进复仇主义思想。

面对如此激进的“排满”思潮,满人陷入恐慌之中,男子改名换姓,充作汉人。女子因不缠足,服装又和汉人不同,只得向估衣铺购买汉人妇女衣服,打扮成汉人,还硬给十岁左右的女孩子缠足。在北京,满族女子逃入使馆区寻求庇护。

直到中华民国建立,并提出“五族共和”的政治口号,讲究汉满蒙回藏和谐相处,共建共和国,激进的“排满”思潮才逐渐趋于平淡。


五味社

清朝灭亡以后,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等不必要的麻烦。许多满族人选择了改姓和逃亡。

溥仪在伪满洲国当了皇帝以后,很多满清的遗老遗少都跑去了新京、四平、沈阳、锦州一带落脚。他们这些人去的比较干脆,把家眷、族人连着家里那点没折腾完的家底都带上去了东北。最后这些人也都没回来,骨头渣子扔到了白山黑水间,也算是为宣统皇帝尽忠了。

留在北京、天津一带的满族人比较多,他们大多隐匿了自己的身份,在市井中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失了供养、卖了王府家产的王爷贝勒们成了被坊间人们取笑的对象。那时候没有人愿意说自己是旗人,可是旗人的身份还在那里摆着呢,所以对于旗人的身份也不会进行否认。民国强调的是自由、民主、平等,没人关心你是清朝的贝勒还是宫里出来的太监。民国乱世,大家都凑合着活着呗。不论你是在旗的还是宫里的,别说以前的尊贵身份,有好东西拿着当了卖了过日子,没好东西的没有活命的本钱的,王爷家的公主格格也就只能找个差不多的人家下嫁了事。实在不济的就去街上拉车扫地买大块,自食其力也不丢份,一辈儿熬着一辈儿人呗。

中国的少数民族情况比较特殊。原来大清朝在的时候,很多外族人也都说自己是满族。满清统治者也乐得看到自己的母族在自己的治下发展壮大,所以对外来认亲的一概纳之不拒。什么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的都一股脑地收了进来,大清从龙入关的时候,人口也不过百万之众,近300年满清统治下来,除满洲八旗以外,还有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人口急剧增加之下,压在清朝政府身上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沉重。满清的最终灭亡,同不合理的八旗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满清灭亡以后,民国强调五族共和。原来和满族混搭的少数民族又纷纷改回了原来的的民族。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满清政府进行了最后一次人口统计。居住在京城的旗人有大约70万左右,而到了1951年前后,人民政府进行的一次民族调查发现,北京的满族人口已经下降到只有几万人了。

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满族人口1041万人,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占第二位。


徒步说史

清朝的满族现在哪里了?就在我们身边。同我们一样,己经溶和民族大家庭了,如果自已不说是满族,你是不知道的。我认识的几个满族人,也是在说笑之中才知道。他们己经不会说满话了,但能清楚知道自己老辈儿是八旗的那一旗,干什么的。

我所知道的三哥就是这样一个满族人,是一个地道的老北京人,一口京腔儿,从刘伯温拷打沈万三筹钱建北京城,到北京胡同市井小民的风俗,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是个侃爷儿,北京人把有点能耐儿的叫爷儿,能说会道的叫侃爷儿,有一次,大家聊起了清宫剧,三哥在一旁说,“不符合历史,胡编乱造。”三哥把不足之处侃侃而谈,说的有条有理,大家都说讲的好。三哥说,“我们家是满族,能不清楚点事儿。”这才知道三哥是满族,满八旗镶白旗,祖父是翰林院编修,正八品官儿,大家就起哄说,“看不出三哥还是高干出身。”三哥也笑了“敢情儿,高干谈不上,享受干部级别。”大家就在说笑间知道了三哥是满族。


泉240830234

满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在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之后,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嫩江,南自朝鲜鸭绿江的广阔地区,同一语音者俱被征服,统一于一个新政权之下,操着相同的语音,有着相似的经济形态和共同的生活习俗,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的初步形成。

这时虽然他们还自称女真,但已基本上不是辽、金、元及明朝初时的女真族了。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在他的统治下,随着国势日隆,疆土日广,满族共同体迅速扩大,在接纳女真部族之外,还吸收了汉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加入,使来自不同血缘的各族人民都汇集到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之下,成为满族的新成员,即“新满洲”。

新、老满洲的区别,正好显示了满族发展史上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此时的满洲无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成长为了一个强大的新民族。所以皇太极在建元称帝前,正式宣布更定族名为满洲,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屹立于中国东北。

尤其是在他后来征服了漠南蒙古察哈尔林丹汗部,喜获传国玉玺后,这个民族共同体更加强大,因此在正式建国称帝时,他遂将满洲国号更改为大清国号,改天聪年号为崇德元年。“大清嗣天之宝”宝玺及宝玺印文皇太极之所以两次更定国名,最后定大清为国号,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一是历史原因。从唐朝以后,我国北方处于五代十国纷争时期。宋朝中期,我国中原地区先是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契丹辽国的侵犯,后女真人完颜阿骨打打败辽国,建立了金国。

金国南侵曾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疯狂地进行战争掠夺,中原人民深受金国的祸乱,就连宋朝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及所有皇室人员,后来都被金国掠到黑龙江的依兰县,最后都病死在那。在中原汉人的心目中,曾将女真人称作金狗,一直积怨很深。所以皇太极为避免汉人对“女真人”的民族敌视和疑虑,早在天聪九年就将后金国号改变“满洲”,把以前文献中有关“金国汗”的字样统统更改为“大满洲国皇帝”。崇德元年(1636),他即皇帝位时,又废除了大满洲国名号,改用“大清国”为新国号。皇太极两次更改国号,主要是考虑女真金国历史上的原因,为了回避中原汉人对金国的积怨,回避中原汉人对金人的仇恨。

定国号为大清,一方面从字面上与原国名有区别,避免了汉人直接产生对女真人的疑虑,另一方面此时的统治集团中已不单有女真人,取国名大清,可以减少汉人对其进一步扩张势力的阻挠。二是从政权性质的本身考虑。因为此时的政权性质已经不是女真或满族人单一的民族政权,其政权的最基础形式是八旗制度,而此时的八旗制度经过皇太极继位后的两次扩编,已形成了满、蒙古、汉八旗共治的局面,新的政权性质,已是由满、蒙古、汉等多民族组成的联合封建政权,重定国号为大清,是符合当时历史客观现实的。

三是为巩固政权来考虑。皇太极正式称帝后,已定下入主中原之目标,原来的“金国”或“满洲国”,在人们看来,最多也只统治半个中国,要统一天下,就必须更定新的国号,这样可以使新政权的概念更加宽泛,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可以增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认同感。总之,皇太极坚持更定新国号为大清,既有历史原因和统治者的意志,又是政权建设的发展和制度的革新所需;既是为了争取民心夺取更大胜利,又是为了夺取全国政权的需要。

纵观大清国正式建立国号前五十二年的历史,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一生,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民族领袖来活动,他只能是清朝初期的首创者,而清太宗崇德帝皇太极,在清朝历史发展进程中,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历史人物,皇太极在清朝历史的关键时刻,以卓越的政治睿智和求实的思想,审时度势,重建国号“大清”,进而开辟了清朝历史的新纪元。他才是大清封建王朝的真正缔造者,大清国皇帝第一人。


历史大帝

清廷灭亡后,满人为生计奔波全国。但多以北方为主,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乾隆年间,金朝皇族迁往台湾,在台湾女真倒也算是个大族。



清朝灭亡后,满人的政治经济特权被剥夺,曾经养尊处优的旗人们要不坐吃山空,要不被迫走上街头。沦为为娼妓、走贩、奴佣、苦力者不计其数。不管怎么选择,在这样一个满人倍受歧视、天下大乱汉人尚且不能温饱的时代里,满人最终的结局都不太好。


满人脱身于白山黑水的穷苦游民,后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飞上九重天、享尽荣华,晚清民国打回原形,现在又做回平民百姓,满人这经历倒也不凡。


南京闻故事

在满清统治中国的200多年里,满族人都有特权,他们不事生产和劳动,也被禁止从事工商贸易等活动,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在后来就愈发明显,但在清朝后期的时候朝廷也有所改变,让他们务农和经商,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清帝退位后,长期不学无术的满人没有生存技能,只能做小商贩。在经济上窘迫的同时,还有歧视,所以为了生存,于是很多人改名换姓,隐藏满族身份。

新中国成立后,满族与各族人民一样享受民族平等的权利,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河北、辽宁、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陆续成立了一批满族自治县,满族干部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各地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如今,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给了满族充分发展的空间,满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都得到了新的发展。


雨后青山秀

清朝前的满族叫女真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清朝时满族集中到了北京周围,清朝后满族分散到了中国的各大都市。其实,满族就是传统的东北人,以前叫女真人,后来叫旗人,明天东北的一亿人可能还会有个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