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為什麼戰鬥民族女兵一直穿裙子打仗?

相信對於二戰當中,俄國女兵相比男兵給我們留下更深的印象。

揭秘:為什麼戰鬥民族女兵一直穿裙子打仗?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歐洲戰場、北非戰場等主戰場異常慘烈,其中蘇德戰場成為這幾場戰役中最慘烈的。

在前期的一兩個月當中,蘇聯的男子基數稱直線下降,蘇聯在這場戰役當中,損失800多萬名軍人。到了中後期,已經明顯出現人數上的缺口。男子戰死,但是俄羅斯卻剩下許多年輕的寡婦,蘇聯為了補充兵員,將女子納入戰場。

戰場無父子,戰爭同時也無男女之分,況且女兵並沒有比男的差多少。

面對德軍的炮火,不乏出現民族巾幗英雄。但是無論是衝鋒、伏地或者肉搏戰、拼刺刀,女兵穿著裙子總是不如褲子來得方便,德軍殺過來,想跑都跑不快。那麼為什麼不讓女兵穿褲子而穿裙子呢?其實是有原因的,主要有3個。

揭秘:為什麼戰鬥民族女兵一直穿裙子打仗?

其一,歐洲女性一直都是穿裙子的,這其實源歐洲的傳統文化,這是歐洲對於女性的習俗。就好比中國清代的女性裹腳和男子的辮子一樣,世俗的眼光。如果有誰穿著褲子上戰場,那是要被當成另類看待。

其二,穿褲子是男子才可以有的事情,女子是不可以穿褲子的。

揭秘:為什麼戰鬥民族女兵一直穿裙子打仗?

歐洲是到了二戰之後,女子才首次穿上褲子,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褲子對於女性來說是不可能被穿到的。

其三,部隊裡沒有給女性穿的褲子,因為根本就沒有設計關於女性的軍裝。實際上,在某些情況下,穿裙子反而可以更加方便的進行快速戰鬥。

揭秘:為什麼戰鬥民族女兵一直穿裙子打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