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以後的世界,誰會是主宰

我們必須深刻的意識到:這個世界的天又在變了。

如果推翻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難道要扶傳統計劃經濟上位嗎?不是!傳統計劃經濟是已經被淘汰的經濟形式。

馬雲說:在未來30年,“計劃經濟”成分會越來越大。

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在沒有發現X光和CT機之前,中醫是沒辦法把肚子打開來看一看,所以中醫的號脈,望、聞、問、切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指揮系統,但是X光和CT機出來以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相信在數據時代,我們對國家和世界的經濟的明確掌握,就像擁有一個X光機和CT機那樣......請大家記住:信息IT是對昨天的總結為主,而數據是對未來的研判和預判。‘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我們必須學會上醫治未病,未病就是可能出現的問題。

所以,馬雲說的計劃經濟並不是傳統的計劃經濟,而是依賴於一套數據運算系統,直接將社會全方位的運算出來,然後再去生產和建設,這應該是一種“新計劃經濟”。

去中心化以後的世界,誰會是主宰

未來成功轉型的企業,一定會以移動互聯網為工具觸覺(比如各類APP、各種應用程序)去感知消費者提出要求,然後倒逼到產品的設計、研發,更重要的是:藉此機會拿到消費者的訂單!將訂單和要求一起下單給供應商,產品生產出來之後,再通過強大的物流系統送到消費者手裡去。

這就是未來的供應鏈,具有扁平化、定製化、柔性化三大特點。

那麼,誰掌握未來的權力?

未來社會的決策主體不是某個機構,而是一個強大的機制,這個機制只依賴於數據和信息。當匯聚到足夠多的消費信息之後,決策信號就自然形成了。決策信號對各個市場配發 “分散決策”,於是每個市場主體都有了一套“自發秩序”,組合起來就是一套完整而有序的系統,生生不息,有條不紊。

在這樣一個價值體系中,每一個人都同時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如果再採用合理的機制使參與到設計、生產的消費者也會得到相應價值回饋。那麼大家都會發揮主動能動性和創造性,去創造價值。

所以未來社會的權力也是去中心化、扁平分佈的。每一個人都自己的發言權和定義權。

去中心化以後的世界,誰會是主宰

再看看區塊鏈的意義,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切障礙,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由於“互不信任”導致的,尤其是各種經濟和金融危機。如果人類能解決互相信任的問題,那麼人類將完成一次非常大的跨越。

而區塊鏈的發展,已經逐漸為這個方向打下基礎,人類正在進入“智能合約”時代,這就是人類的信任機制升級的過程,智能合約一旦達成,人類社會面臨全新的大升級,每一個人作為價值創造者,自己創造的價值都能被精準記錄,並得到相應回報,大家互相干涉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少,人正在真正走向獨立和平等。

人類文明已經從“身份社會”進化到了“契約社會”,而區塊鏈有望帶領人類從契約社會過渡到智能合約的社會。

未來真的可以實現“去中心化”的社會。就像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所描述的那樣——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國家和政府,集體生產,消費資料按需分配,社會關係高度和諧,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類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去中心化,其實就是周易裡面的最後一卦:群龍無首。

一圈龍盤旋在天上,首尾相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平等協作,少一個都不可,沒有誰從屬於誰,而是大家都互相離不了。

去中心化以後的世界,誰會是主宰

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夢想“天下太平”。這個理想還會實現嗎?答案是:一定能。

如果世界一直都是“贏”的思維主導,這個世界需要一種“和”的思維來維持,和而不同方為大同,那就是現在中國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偉大的願景,它需要科技、體制、個體素養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然就會實現。

有沒有一種文明,可以讓人免於瘋狂,免於幻滅,免於飢餓,免於恐懼,免於殺戮呢?答案是有的。這種真正不朽的文明是什麼呢?它的名字叫做“華夏”。儘管我們中的很多人,長久的遺忘了她,但是她從未離開過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