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跌幅惨烈,“触底反弹”的时候到了吗?

比特币今年以来的下跌引人注目,虽说此前因价格暴涨而被视为泡沫,“破灭”也就在所难免,然而市场波动背后的原因却并不简单,值得深究。

最“惨”的一季度

去年曾风光无限的比特币在今年的前三个月却境遇惨淡。根据CoinDesk的数据,1月1日到3月30日,比特币价格下跌了45%,市值被抹去了1149亿美元,为2010年中期有记录以来最差的一季度。最好的一季度是2013年,当时比特币价格飙升了599%。

对于大多数经济学家来说,这一现象再正常不过。正如过往所有的资产泡沫,当“皇帝的新装”被揭露,狂热就会转为焦虑,抛售也就成为该资产一段时间内的常态。而比特币的这一过程则显得尤为激烈。

比特币跌幅惨烈,“触底反弹”的时候到了吗?

两大“罪魁祸首”

首先是它匿名和不受监管的“劣根性”愈发引人担忧。摩根大通老板戴蒙(Jamie Dimon)去年年底就曾直斥比特币只适用于毒贩、杀人犯和其他不法分子。

就连曾经对比特币优于法币的便捷性能赞不绝口的比尔盖茨都在不久前“改口”,不留情面地批评道:“加密货币的主要特性是匿名性。我不认为这是个好东西。”“现在加密货币被用于购买毒品,成为少有几种直接导致死亡的科技之一。”

虽然他们的观点可能稍显偏激,但不可否认的是,不法分子利用比特币或其它虚拟货币脱罪的事例层出不穷。比如最近披露的一起价值10亿欧元的盗窃案。作案者使用恶意软件侵入银行系统盗取钱财,然后通过加密货币洗钱,经过5年之久才在多国的联合行动下被缉拿归案。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比特币给黑暗世界带来的便利很难让执法者再坐视不理,而其中蕴含的危机也开始令投资者望而生畏。

另一方面,比特币市场的暴利吸引了众多通过非正常渠道的谋利者。

泰国、加拿大、英国等地近期都发生了现实世界的比特币抢劫事件。以2月份台湾发生的一起案件为例,当时受害者被以交易比特币为名骗到案发地,随后遭到袭击并被胁迫交出所持有的18个比特币,按照当时的市值,大约价值17万美元。

大大小小的网络攻击更是不胜枚举。曾经名噪一时的最大比特币交易所Mt. Gox甚至因此倒闭。其在2014年声称约85万个比特币被盗,元凶至今未明。而其托管人Nobuaki Kobayashi去年9月份开始抛售剩余的巨额比特币,导致市场下跌。

比特币跌幅惨烈,“触底反弹”的时候到了吗?

本周一则消息称又发现有人为大量的加密货币寻找买家,被认为与Mt. Gox相关,但还未确认。这对于一向对“流言蜚语”极为敏感的比特币市场无异于雪上加霜。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围绕着比特币的这些负面消息让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新星不堪重负。

不破不立

这也让比特币身上“危险”的烙印越来越深刻。“加密货币具有高度投机性,市场大部分不受监管。任何考虑购买者都需准备好损失所有投资”成为相关机构对投资者的常见警告。

以中国为首的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种禁令。此次G20峰会上还制定了成员国在今夏就加密货币提供意见并在7月份制定相关监管草案的计划。

比特币跌幅惨烈,“触底反弹”的时候到了吗?

私企也积极行动。推特近日成为今年内第三个禁止加密货币广告的科技巨头,脸书和谷歌之前也宣布了类似的政策。而推特此举更像是顺势而为,要知道,其CEO杰克?多西几天前还在盛赞比特币,甚至声称加密货币将可在未来十年内成为“唯一货币”。

而像杰克?多西这种虽然采取行动进行制约、但却仍然支持比特币的态度并非个案。意大利央行行长就在G20峰会上表示,加密货币带来风险,但不应被禁止。

实际上,一些分析认为,无论是各国的加强监管还是目前看似止不住的跌势,对于比特币而言,最终都可能好事。监管的初衷是保护投资者,随着机制的完善,这一领域的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就会更加安全,从而得以健康的发展。而泡沫资产价格大跌后一般都会趋向一个长期的稳定价格。

比特币跌幅惨烈,“触底反弹”的时候到了吗?

甚至有人认为很快就会上演“触底反弹”。加密货币钱包新创公司Abra首席执行官Bill Barhydt说:“我与对冲基金、高资产个人、甚至大宗商品投机者都交谈过。他们将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视为一个巨大的机遇。”

然而,根据现今为止预测比特币价格最为可靠的技术分析方法,7700美元这一关键支撑位已破,分析师们认为,若跌破6000美元,跌势可能近一步加深。因此,要看到比特币洗尽铅华后的真正价值,也许还需要一些时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