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優良化、經營規模化!葡萄實現“八化”效益穩步提升

品種優良化、經營規模化!葡萄實現“八化”效益穩步提升

一、栽培區域化

不同地區自然、氣候、土壤、水質有差異,栽植時應選擇適宜本地區氣候的品種和優良苗木。葡萄品種繁多,按成熟期分早、中、晚;按用途分鮮食、加工、釀造、制乾等。選擇起來比較困難,這就要求我們選苗要慎重考慮,多方面瞭解。對在大氣候條件下的一些小氣候,再根據不同的小氣候特點選擇適宜的栽培品種,這樣才能表現出品種固有特性,達到優質高效目的。否則即使品種好栽到不適宜區,同樣不會有好的產品,因此我們應大力提倡區域化栽培,做到適地適栽。

二、品種優良化

葡萄不僅品種繁多,而且更新較快,新品種層出不窮,品種繁殖方法很多,保持品種優良性狀就顯得很重要。例如:有些品種長期採用扦插繁殖,由於各方面原因受到很大影響,如土壤、氣候、栽培技術等,品種性狀產生很大差異。同一品種在產量上和品質上也有差別,如紅地球葡萄在沙土地和粘土地生長狀況表現不同;有的品種隨著樹齡的增長,結果能力下降,所以即使選擇同一品種,也應從中選優,不能見苗就栽。

三、苗木嫁接化

嫁接苗具有適應性廣、產量高、易保持品種性狀、早豐產等特點。在惡劣環境、偏遠山區丘陵地帶推廣嫁接苗栽植,有利於經濟效益的提高。如利用抗寒砧木嫁接,可以減少埋土防寒的厚度,春天可以提早出土,緩解埋土防寒工作。砧木品種多種多樣,有抗寒、抗鹽鹼、抗旱、抗病蟲害等,利用砧木的優良性狀既擴大了栽植範圍,還有利於提高品質,增加產量。

四、栽植集約化

提倡密植栽培目的是豐產優質,但生產中推廣密植的地區很少,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集約化栽培的好處。密植栽培可獲得早期豐產,而稀植栽培則相反,結果晚,產量低。密植更趨於合理利用土地,縮短結果年限,在較短時間內生產大量優質葡萄,集約化栽培是最好的途徑。

五、經營規模化

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要有大量產品提供市場,必須有規模化的生產,如果零零散散的生產,就不能及時供應市場需求,也不便於經營管理。各家各戶雖然易生產好的產品,但數量少,不能走向實際市場。要收購大量的好產品,需要長時間,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規格還難統一等,有時就錯過了好商機。況且小範圍的規模生產也不便於管理,鋤地、翻地、打藥等不能機械化操作,只能人工進行,費時、費力,根據我們近幾年生產的經驗,同一樹種,同一品種的規模,至少為1000~10000畝或更多。規模大了,便於管理,效益也提高了,還便於與國際市場接軌。

六、操作機械化

機械化是農業生產理想的操作方式,他既節省了人力、財力,還提高了工作效率,如鬆土、打藥、施肥、灌水等。目前有很多地區實行了滴灌,它比大水漫灌、畦灌省水、省力,防止大面積土地板結。在建園時應規劃設計好,株行距、架式、道路的配置等實行統一安排,有利於實施機械化操作,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七、管理規範化

規模化果園建成,要實施統一生產管理,統一栽培技術要求,對不同樹種在樹體管理上應規範化要求。田園內的翻地工作,要求一定的寬度、深度,實行標準化生產,各項措施有明確的數據,做到管理與技術相統一。

八、產品系列化

果實個大,味香肉甜,顏色鮮豔的品種,供人們鮮食;果汁多,味酸,可以與釀酒公司聯繫生產葡萄酒,提供美味、可口的葡萄酒系列;還有的果粒小、無籽,多用於加工制幹,製成葡萄乾。但是好多地方不是想象的這麼好,有好葡萄沒有銷路;果實腐爛後全部倒掉,損失慘重。還有市場需求量大市場卻供不應求,有的釀酒廠買不到葡萄,這種問題很普遍,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應進行系列化生產,經營化操作,做到物盡其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