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房贷利率仍可能上调!对购房者“杀伤力”有多大

很多原因都会影响到房价,从长中短三个时期来看,金融、土地和人口

是对于房价影响最大的3个要素 。

2018已经过了小半年,虽然个人首套房利率上涨已经持续了16个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然存在上调的可能性。

个人房贷利率仍可能上调!对购房者“杀伤力”有多大

针对大家目前关心的问题,5月14日,中国社科院在北京发布《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5(2018)》,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个人房贷利率仍可能上调!对购房者“杀伤力”有多大

调控政策将如何变化?

蓝皮书称,楼市调控将以“稳”为主,为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建设营造稳定的市场环境,楼市紧缩调控与去库存政策仍将并行不悖。同时,部分热点城市不排除进一步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

近两个月,部分城市楼市出现升温迹象。面对这一变化,住建部近期约谈12个城市要求落实稳房价、稳租金的调控目标,随后地方楼市迎来调控密集期。

这12个城市有西安、海口、三亚、长春、哈尔滨、昆明、大连、贵阳、徐州、佛山、成都、太原。被约谈后,哈尔滨、长春、成都、西安、贵阳等城市纷纷出手,发布调控新政或采取严打违规房地产中介等方式整顿市场秩序。

房价接下来怎么走?

蓝皮书预计,2018年将是本轮房地产市场低点,预计房地产价格全年平稳回落。

为何这样预测?主要原因之一是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

根据蓝皮书,在供给侧,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为缓解库存危机,土地供应量有望进一步提升。但限价政策很难有所放松,热点城市供应量将持续偏紧;在需求侧,“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不会变,加上银行信贷收紧也使购房成本显著上升,故而成交规模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蓝皮书执行主编王业强在发布会上说,由于房地产紧缩调控政策不放松,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会率先探底。一线城市上半年价格指数继续下滑,进入负值区间,下半年或趋缓;二线城市全年价格指数或进一步回落。

他说,政策相对宽松、需求外溢等因素仍将支持三四线城市保持一定热度,但随着去库存政策逐渐退出,预计今年下半年三四线市场调整将会出现。

住房贷款利率还会上升吗?

个人房贷利率仍可能上调!对购房者“杀伤力”有多大

多地房贷利率持续上调。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房贷利率3月加权平均利率为5.42%,比上年12月上升0.16个百分点。

另据融360数据,4月,全国35个城市533家银行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6%,相当于基准利率1.135倍,环比3月上升0.91%,同比去年4月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4.52%,上升23.01%。

房贷利率还会上调吗?王业强认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有上升空间。

“当前企业部门信贷需求回升,信贷规模紧张的局面仍将延续,也将推动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继续上行。”蓝皮书称。

虽然个人首套房利率上涨已经持续了16个月,但近几年的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因为基准利率低。在利率缺失和房价上涨的情况下,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上升,不仅从金融方面降低杠杆作用的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需求。

银行负债成本攀升是根源

这一切的背后,是银行“赖以为生”的息差水平正面临考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一季度,银行净息差回落至2.08%。

分机构看,国有大行净息差继续上升,从上年末的2.07%上升至2.1%。外资银行从1.71%回升到1.82%,仍低于行业平均。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净息差继续下行,较2017年有加速趋势。这反映出强监管环境中,对金融市场资金依赖较高的机构,会面临着更大的息差下行风险。

连平说,在严监管背景下,金融部门杠杆率整体回落,负债端承压。影子银行受较大限制,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票据融资等一系列融资渠道在调控下受到约束,由此导致经济体运行中依靠表外获得融资的需求部分转到表内。“需求在增大,但信贷供给相对不足,这同金融机构负债端压力有关,由此会推动资产端价格上升。”

孔祥预计,今年金融市场流动性仍整体偏紧,资管新规要求银行很多表外类信贷资产要回到表内,所以当前结构性存款扩张很快。在此情况下,考虑到一部分便宜的负债替换成结构性存款。整体来看,今年银行负债端压力仍较大。“负债端成本高位,这使资产端收益要求居高不下,银行对客户有更高的收益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