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中的嘎乌文化

藏传佛教中的嘎乌文化

嘎乌是藏语的音译。盒里一般装有小佛像、印着经文的绸片、舍利子或甘露丸、由高僧念过经的药丸,以及活佛的头发、衣服的碎片等。

藏传佛教中的嘎乌文化

“嘎乌”有金、银、铜造的三种,银制的较普遍,形状大小不一样。挂在脖子上,垂在胸前。佩戴嘎乌,一方面有护身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装饰的意思。在旧西藏,上层贵族的千金或妇女,佩戴的是纯金或纯银打造的嘎乌盒;而普通人家的嘎乌盒一般是金铜打造的。

藏传佛教中的嘎乌文化

嘎乌的形状不一,盒面上镶嵌有玛瑙、绿松石,雕刻有多种花纹图案。金铜所造的嘎乌盒,是寻常人家的信仰载体。一般雕刻有吉祥八宝的图案,包括宝伞、金鱼、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等等。男士的嘎乌盒比较大,通常挂在腰间。有些是纯银打造,中间镂空。嘎乌盒的下方还有一种藏民族特有的虚构野兽,藏语称为“孜巴扎”,代表着吉祥如意。

藏传佛教中的嘎乌文化

有一种巨大的嘎乌盒,专门供放在寺庙的佛龛上。这种嘎乌盒里一般会安放一尊小型的佛像或高僧大德珍贵的舍利子。信徒们来寺庙朝拜的时候,会以头触摸嘎乌盒,意味着获得一种精神的加持。同时也会布施出一些零钱,意味着布施出自己体内根深蒂固的“执着”。

藏传佛教中的嘎乌文化

出于尊敬的心理,藏民认为直接佩戴佛像是对佛的不尊敬。因为佛像直接和人的皮肤接触,属于污渎佛像的行为,所以会用嘎乌盒来把佛像装起来再佩戴以减小罪过。

藏传佛教中的嘎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