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血腥的高考案,皇帝两次复试91名举人,20名考官被处以极刑

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北京的顺天乡试发生了同考官李振邺等人卖关节舞弊案,在南京的江南乡试也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科场案。在同一年乡试时,两个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考场都出现了严重的科场案,这在中国科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顺治皇帝对顺天舞弊案的涉案人员进行了严厉惩处,那么对几乎同时期案发的江南乡试案,顺治皇帝会怎么处理呢?

史上最血腥的高考案,皇帝两次复试91名举人,20名考官被处以极刑

有的。除一名考官病死在监狱中之外,这次乡试的正副主考官17个负责具体阅卷的考官,一共20个人全部处以极刑,他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全部被流放,家产全部充公。这是中国科举史上唯一一次所有考官集体被处死的案件。那么这一起案件是怎么发生的?涉嫌舞弊的考官为什么会受到顺治皇帝超乎寻常的严厉处罚呢?

按照正常的程序,考试结束之后就会公布录取名单,也就是放榜,上榜的考生自然是兴高采烈,落榜的考生则失落伤心,这应该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一次放榜之后大家明显地感觉到有一些不正常,落第的考生不但情绪失落,而且从他们们的脸色上还可以看到不满和愤怒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

史上最血腥的高考案,皇帝两次复试91名举人,20名考官被处以极刑

原来,乡试放榜之后,很多参加考试的秀才发现,有些不学无术的考生竟然考中了,而有些品学兼优的考生却名落孙山,这让他们感到非常的不公平。又联想到之前就有这次江南乡试考生和考官通关节舞弊的传言,让那些落榜的考生更是火冒三丈。他们就把把怒火发在这次考试的考官身上,甚至出现了追打考官的情况。

史上最血腥的高考案,皇帝两次复试91名举人,20名考官被处以极刑

有一个叫龚勋的的同考官,自己是进士出身,他这一次以舒城县知县的身份被抽调来江南贡院阅卷。龚勋是浙江人,又在安徽舒城工作,平时也没有机会来南京,这一次既然来了南京,自然然想去看一看南京的美景,想去看一看秦淮河两岸岸的风光。考试结束之后,他抽空出来走一走,边走边看秦淮河的美景,但没走多远,就被那些考生认了出来,他们围拢过来,指着龚勋大骂,骂他们这些考官只知道收钱,有的考生还追着要打他。要不是龚勋跑得快,他可能早被这些愤怒的考生打得遍体鱗伤了。

考生们的不满与愤怒,还远远不止去围攻考官,有的落榜的考生还跑到南京著名的夫子庙里面,跪倒在孔子像前面号啕大哭。他们向孔老夫子告状,说这一次考试不公平、不公正,希望孔子能够显灵来严惩这些考官,来为他们这些读书人出一口气,不止考生们对这一次考试的结果极为不满,社会论也加入到申讨行列中来。他们围绕这一次考试大做文章,以多种形式来攻这一次乡试。乡试一结東,有人在江南贡院外面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孔方主试副副钱伸”,方是指正主考官方犹,副钱伸是指副主考官钱开宗。下联是“题义先分富与贫”,这一句是借用了这一次乡试的考题,方犹和钱开宗在命题题的时候用论语中的一句话“贫而无谄”四个字出了一道考题,要求考生来写八股文。这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连起来,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这一次主考的两位考官都是要钱的主,他们在命题的时侯就已经告诉考生了,只要谁给的钱多就会录取谁。

史上最血腥的高考案,皇帝两次复试91名举人,20名考官被处以极刑

除了这一副对联,还有人根据这道考题写了一首词,词牌叫《黄莺儿》。这一首词是怎么写的呢?“命意在题中,轻贫士,重富翁。《诗》云、子曰全无用。切磋欠工,往来要通,其斯之谓方能中。告诸公,方人子贡,原是货殖家风。”这首词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这一次主考官命的题就向考生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如果没有钱送给主考官,你水平再高也考不上。如果你送钱给主考官,那么你文章写的再差也没关系,照样能考中。“方人子贡”是什么意思呢?子贡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他善于经商,很有钱。那么这里就是说方犹和钱开宗就像子贡一样会赚钱,会捞钱,把科举考试当作买卖在做,把考生当作赚钱的工具。那么这首词的意思就非常明显,是讽刺方犹、钱开宗贪得无厌。

史上最血腥的高考案,皇帝两次复试91名举人,20名考官被处以极刑

对联有了,词有了,南京的社会與论觉得还不够,他们又写了一本小册子,这一本小册子是一个传奇杂,叫《万金记》这一个小册子的题目就可以看得到,万金就是万两黄金或者是巨额财产,大把钱。《万金记》的标题其实还有特别的寓意,你看“万”字就是把“方”字上面去掉一点,“金”字是 “钱”字的偏旁,这本

这本《万金记》一传到北京,在北京也是洛阳纸贵,上面所描写的内容也被京城的人所关注,有一个叫阴应节的工科给事中也注意到关于这次江南乡试的传闻。阴应节是顺治三年(1646年)丙成科进士,他所担任的给事中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官员,甚至可以直接在皇帝面前弹劾官员。职责所在的阴应节立即找来了《黄莺儿》《万金记》来读,读完之后,他感觉事情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于是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他写了份奏折,向皇帝报告了这次江南乡试的情况,为了能证明自己是以事实为依据,他还把《黄莺儿》和《万金记》附在奏折之后,起呈交给顺治皇帝。

史上最血腥的高考案,皇帝两次复试91名举人,20名考官被处以极刑

顺治皇帝接到这一份奏折之后,非常重视,马上做出处罚。

第一,立即把方犹、钱开宗革职,然后把他们俩押到京城来。

第二,针对阴应节说的这次江南乡试的问题,要求两江总督郎廷立即进行全面调查。

随后,顺治皇帝先后两次复试这次录取的江南举人,最后有91名考生保留举人资格,他们是先后通过三次考试才得到举人的资格,这在中国科举史上的是史无前例的。不仅如此,除一名考官病死在监狱中,顺治皇帝还下诏处死正副主考官和17名同考官,20名考官全部死于这次科场案,这在中国科举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