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杞太抗敵自衛團始末

為了組織群眾抗敵自衛,擴充兵源,籌集糧款,1939年元月,中共豫皖蘇區委書記吳芝圃派王介夫回睢杞太地區,籌建抗敵自衛總團。王接受任務後,即從鹿邑白馬驛出發,路經睢縣潮莊、杞縣程莊(王的家鄉),到達睢杞太抗日遊擊根據地中心區——杞縣南部的趙村。

王介夫根據上級指示精神,結合當地情況,深入宣傳建立自衛團的意義,遠近串聯,發動群眾,積極進行總團的籌建工作。經過王介夫的積極工作,於1939 年2月,在趙村召開了“睢杞太抗敵自衛團總團”成立大會。總團部設在趙村。總團長由杞縣著名愛國知識分子、開明士紳孟紫垣擔任,王介夫為副總團長,主持領導總團工作。

“總團”建立之後,立即抓了兩項工作,一是總團機關自身建設,調配好總團機關工作人員,以適應工作的需要。調到總團機關的人員有:王法洲、段欽堂、韓振業、姚鴻恩、劉樂山、張少耕、邢德義、劉悅新等同志,二是抓緊有利時機,積極建立分團,發展武裝,組建常備隊。到這年6月,像雨後春筍一樣先後建立了22個分團,有常備武裝五六百人槍,分佈在睢杞太三縣邊沿地區。

杞縣地區有9個分團。第一分團(也稱趙村分團)活動在杞縣趙村一帶,團長任耀先、趙昌鐸。這個分團有常備武裝二三十人槍,在國民黨頑軍進攻中合併於睢杞太獨立大隊。第二分團(也稱喬廟分團)活動在杞南荊崗、楊屯、喬廟一帶,團長謝子榮,副團長李進榮,隊長喬存鐸,指導員楊宏猷。擁有三四十人槍,是總團的可靠力量之一。這個分團為總團主力,後升級為睢杞太獨立大隊主力。第三分團活動在傅集以東曹衚衕村一帶,團長曹瑞亭(書賢),他們在當年5月國民黨頑軍進攻時,武裝雖少,但一直堅持到反頑鬥爭的勝利。第四分團活動在杞南板木一帶,團長任兆俊,副團長韋孝順,隊長吳裡公、張連三、郎布公,該分團有五六十人的常備武裝,一直在板木一帶堅持鬥爭,國民黨頑軍佔據此地時,他們以靈活的戰術取得了勝利。張連三在戰鬥中光榮犧牲。郎布公去總團主力一連,韋孝順帶剩餘部隊去孟海若二營。第五分團亦稱杞南白暢崗分團,活動在小湖崗、白暢崗一帶,團長吳伯旗,副團長李志創,隊長陳子和,該團的常備武裝近百人槍,基本上是群眾自籌的,槍也較好,有戰鬥力。1939年5月反頑鬥爭中隨總團活動,英勇善戰,後全部升級為總團主力和地區主力連隊,一直到改編為睢杞太獨立團一營二連時,仍是一支頑強不屈的革命隊伍。第六分團活動在瓦崗、劉寨、大張、湯莊一帶,團長湯振明,建有三四十人槍的常備武裝,後升級為獨立團五連。第九分團活動在杞南大院、程莊、常營及睢太邊沿地帶,團長楊興祿,副團長王修成,我任指導員,隊長宋秀在。有常備武裝四五十人槍,距總團較近,形成根據地較早,後來武裝部隊升級為總團特務(警衛)中隊。僅留十幾人,1940年初又發展為50多人槍的部隊。傅集分團是總團長孟紫垣掌握的武裝,張好義為隊長,常駐傅集,未隨總團活動。其他有高陽村蔡玉堂分團,當時正在籌建,尚未組成武裝。

睢縣雖有漢奸孟昭華多年盤踞,苦心策劃,妄圖禁錮革命力量,長期魚肉人民。然而革命洪流無法阻擋,在黨的領導下抗敵自衛團紛紛建立。先後建立起來的分團有長崗分團,活動在長崗一帶。白世榮、呂養元、胡化三、韓祖孟為負責人;王行、線張一帶的王鵬九分團;李清淵、船李一帶的李茂林、李元鐸分團;姬房李一帶的吳金鼎分團;平崗集苗樓一帶的苗澤生分團;嶽莊嶽永貞分團。另外還有一個活動在睢太兩縣邊沿地區潮莊、汪小集一帶的胡仰廉、胡增榮分團。1939年底這些分團有較大發展,均有或多或少的常備武裝,在配合主力戰鬥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1940年初這些武裝升級編入總團。

太康地區建立七個分團,活動地區遍及太北廣大農村,常備武裝近200人。第七分團即王舒然分團,活動地區較大,在楊廟、轉樓以東,馬頭、柳河以西,高朗以北諸地方,團長王舒然,副團長王耀堂,指導員王在典,是有近百人的常備武裝部隊。同年5月,根據需要留十幾人外,其他都升級為主力,編為總團三中隊,後又升為睢杞太獨立大隊二中隊。到了1940年春,留下的部隊又有較大的發展,在原來基礎上成立了第一個太康大隊,王舒然為大隊長。第八分團以河波為中心亦稱河波分團,活動在河波、龍曲一帶。團長王林徵(共產黨員)、副團長王永山、王延慶(共產黨員),有常備武裝五六十人。6月,總團整編時王林徵帶隊升級,留王永山堅持工作,隊伍很快又發展到50多人槍。武旗分團活動在龍曲、板術一帶。團長王慶臣,副團長徐興隆。1940年初,由徐興隆帶20餘人升級編入總團;另有葉其榮帶30人升級編入孟海若的四連。其他幾個分團,如高賢集分團,團長李鬍子(名字不詳);以代崗為中心的霍開運分團;轉樓分團,團長張照春,程耀鍾;活動在黃崗、李寨的分團,團長李信圖、李洪業。這些分團後來都有發展,常備武裝大部分升級到總團或主力部隊。

睢杞太抗敵自衛團始末​​

各分團團長和指導員的配備大多數是採取總團任命的辦法,少數採取選舉產生。幹部的基本條件有二:一是政治上絕對可靠,相信共產黨,擁護抗日;二是有能力有條件發展武裝部隊。22個分團幹部的任命大部分是符合條件的,鬥爭實踐證明是好的或比較好的。各分團建立後,在不長的幾個月中,先後成立了或多或少的武裝部隊,堅持擴大了抗日根據地,經過反日偽“掃蕩”和反頑軍的戰鬥,證明是堅強的、可靠的一支人民抗敵自衛武裝。

抗敵自衛總團建立後的工作任務是:

首先,組建擴大武裝部隊,這是全團第一位的中心工作。武器是發展部隊,保護政權,鞏固擴大根據地的關鍵。不論是新四軍給不給武器支持,各分團都千方百計地自行籌劃。其方法有四種:①借用農村防匪自衛的看家槍;②收繳私自窩藏的非法槍支;③打漢奸、土匪繳獲的槍支;④集資購買的一些槍支。各分團籌槍辦法不一,皆有明顯效果,故各分團槍械不斷增加,常備隊伍也逐漸擴大。

其次,剿匪反霸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因為匪霸直接危害人民,群眾強烈要求剷除他們。實踐證明,自衛團只有把武裝鬥爭與剿匪反霸結合起來,滿足人民的要求,才有堅強的群眾基礎,武裝才能較快的發展起來,經得起嚴峻鬥爭的考驗。

第三,打擊漢奸和反對資敵。日寇侵佔縣城與漢奸狼狽為奸,殘害人民。為了保衛人民利益,總團提出:反對與打擊曰偽維持會的組織者和參加者;反對與打擊他們為日偽效勞辦事,派糧派款;反對將日用必需品販賣給日偽;反對使用偽幣,自衛團要為新四軍送情報,站崗放哨,檢查路條。

第四,抗日支前,破路挖溝,組織力量,幫助抗日軍隊解決衣食住行,幫助抗屬解決困難,這也是當時總團工作的重要內容。

另外,還動員青年,參加抗日部隊;搞好統戰,一致對敵;生產渡荒,徵糧藏糧等等。

總團從建立開始,就十分重視為人民服務,隊伍嚴格按照“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去做。部隊所到之處,深受群眾擁護。王介夫團長在人民和部隊中被廣為傳頌,稱他是共產黨的好領導,讚揚他是紀律嚴明,辦事認真,一切為公,不徇私情的“青年老包”,很多故事至今還傳為美談。

1939年6月,為了保護人民利益,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中共睢杞太特委決定:建立擴大主力部隊,把自衛團的武裝適當地集中一部分,由總團直接指揮。特委書記馬慶華親自帶領部隊到太康縣黃崗東邊的程莊與總團長王介夫共同商定:整編總團領導的各分團武裝部隊,升級一部分為總團的主力(留下部分武裝堅持鬥爭),整編後總團為5箇中隊,直接受總團指揮。整編後正、副團長未動,總團下設參謀處,有吳伯旗、李志創負責;副官處劉升山;政治處主任王舒然;股長段欽堂。武裝編為5箇中隊。第一中隊長陳子和,指導員楊宏猷;第二中隊長王林徵,副隊長喬存鐸,指導員張少耕;第三中隊長王耀堂,指導員王在典;第四中隊長韋孝順,吳裡公,指導員張連三;特務中隊。(五中隊)隊長宋秀在,指導員王法洲。另外設有通訊班。

總團整編不久,於1939年7月26日,在睢縣線張戰鬥中王介夫團長不幸墜水犧牲;同年8月5日,特委書記馬慶華在杞縣傅集南宋莊伏擊日寇,戰鬥勝利結束後隊伍轉移時被冷彈擊中,壯烈殉職。10天內犧牲了兩位重要領導人,這是我黨在睢杞太地區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損失,致使總團一時失去了主要領導。

1939年底,苗澤生(久潤)從新四軍遊擊支隊調到睢杞太抗敵自衛團任團長。這時該地區鬥爭形勢很好,我軍節節勝利;共產黨、新四軍威名大震;活動地區不斷擴大,根據地逐漸鞏固。在這大好形勢下,自衛團做出了新成績,但也發生了一些問題。到了1940年,由於各種原因,抗敵自衛團逐漸趨於自然消失。分析原因是:

一、原有大部分分團由於一時失去總團領導,後來自行消失了,是否新建或把原來的恢復起來沒有明確去抓。分團不存在的原因並不是敵人的掃蕩、圍剿、進攻消滅的,而是為了擴大主力將分團武裝升級連根拔光了。

二、1940年初,僅明確恢復了總團,抽調各分團的一些部隊組成一個特務連,但沒健全總團部的工作機構。故造成任務不明確,指導方法不具體,有些重大問題得不到適當的解決,分團逐漸減少。

三、抗敵自衛團的性質長時間得不到明確。對自衛團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自衛團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沒有得到正確的解決,沒有和建立政權結合起來。只知利用自衛團這個組織形式擴軍,而無樹立長期鞏固發展就地抗日到底的思想,所以自衛團就沒有堅固的思想基礎。

四、分團工作在指導思想上有單純的軍事觀點。政治工作薄弱,部分戰士思想混亂,個別分團軍紀不嚴,有些戰士違犯紀律嚴重。故在總團整編中一部分戰士升級,一部分人員自然淘汰了。

以上種種原因,加之1941年初,國民黨反動派對我根據地進行瘋狂進攻,我主力撤離睢杞太地區,總團領導人也隨之撤走,分團就不存在了。至此,睢杞太抗敵自衛團完成它兩年來艱苦鬥爭的光榮歷程。

王法洲,1918年7月生於杞縣宗店程莊村。1938年秋參加工作,歷任指導員、縣大隊長、抗聯主任、縣委副書記、河南省國防工辦副主任、省交通廳副廳長等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