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家人,可以“凌晨三點不回家”,卻不能戒菸?

又是"世界無煙日",我們的世界真的無煙了嗎?

且不說身邊吞雲吐霧的成年人,近些年幼童抽菸,姿勢嫻熟堪比老菸民的照片屢屢曝光於網上。搜狐網最新做的網絡調查顯示8.4%人12歲前就開始吸菸,嘗試吸菸率也已達到19.9%。菸民群體增添"新鮮力量",隊伍越來越龐大。

為了家人,可以“凌晨三點不回家”,卻不能戒菸?

"吸菸有害健康"已是得到人們普遍認可的共識。相關報道不計其數。中國疾控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等9家單位共同發佈2018年世界無煙日核心信息:即使每天只抽一支菸,也會使男性冠心病風險增加74%,女性增加119%。約12%的心臟死亡歸因於菸草使用和二手菸暴露。不僅僅如此,吸菸還對我們的腦部、口腔、肺部、腸胃、肝臟、生殖系統等有巨大損害。鍾南山院士曾把吸菸比作死亡發動機,它會使猝死的相對危險增加3倍以上。

我們的孩子即使不直接吸菸,長期受二手菸(在室內吸取點燃菸草時隨著煙霧釋放出來的物質)和三手煙(菸民抽菸後殘留在衣服、牆壁、地毯、傢俱甚至頭髮和皮膚等表面的菸草煙殘留物)影響,也會導致智力低下,降低閱讀、數學、推理能力;還會引發中耳炎、中耳積液、鼓膜張力異常,損害聽力水平;更容易患齲齒、支氣管等呼吸道疾病和惡性腫瘤。孩子直接吸菸,危害更大!

為了家人,可以“凌晨三點不回家”,卻不能戒菸?

吸菸有這麼大的危害,為什麼無論是在成人群體還是在孩子群體中吸菸比率都是不降反增?

"吸菸有害健康"對很多人來說只是模糊的醫學概念。即使時不時地會看到有關吸菸危害的報道,但是抽象的文字表述,看過就成了"過眼雲煙",繼續一天兩包煙的習慣,不會少抽一顆。

另外中國人普遍存在僥倖心理,認為壞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好的事情很可能會寵幸自己。當你勸身邊的親友抽菸對身體不好,少抽一些時,總會聽他們說,"我抽了這麼多年煙,啥事沒有啊,身體健康得很!""那個XXX抽了一輩子煙,不還是活到90歲!""這麼多人抽菸都沒事,我抽兩顆怎麼了?""不抽菸的人照樣會得癌症,身老病死聽天由命,跟抽不抽菸沒關係!"……不到身體真的出問題時,再怎麼苦口婆心的勸,煙還是會一顆不少地照抽!

一些人原本不抽菸,但是身邊的同事領導都在抽,為了交際應酬漸漸也學會了抽菸。再加上現在的工作壓力很大,加班熬夜是常事,有的時候抽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神醒腦、緩解壓力,於是一些被繁重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上班族靠抽菸換得片刻放鬆。

為了家人,可以“凌晨三點不回家”,卻不能戒菸?

孩子本就是通過模仿周圍人的言行舉止習得處事規則。身邊有這麼多人在抽菸,尤其是爸爸、爺爺等長輩都在抽,他們出於好奇難免會抽上兩顆,體會一下當大人的感覺。一些大人對吸菸尤其是孩子吸菸的危害認識不足,會逗著孩子吸,覺得這很好玩,甚至覺得孩子小小年紀就會抽菸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不但不阻止,反而還會鼓勵。還不完全具備是非對錯辨別能力的孩子,受一些影視劇誤導,覺得吸菸帥氣又酷炫,為了裝酷有面子,也走上了吸菸之路。當身邊有幾個孩子開始抽菸,他們會帶動周圍一群小夥伴。相比家庭和影視作品,同伴的吸菸行為和態度對少年更具"誘導性"。

為了家人,可以“凌晨三點不回家”,卻不能戒菸?

為了家人,可以“凌晨三點不回家”,卻不能戒菸?

菸民群體如果繼續不受控制地擴大,未來我們將面對越來越多被煙摧殘的身體,真的就成了"病夫"。

全面控煙勢在必行!

世界各國為了禁菸推行了各種舉措:法國"香菸警察"走上街頭,一旦看到有人違反禁菸令,就處以高額罰款;韓國禁止向19歲以下青少年銷售香菸;瑞典將不吸菸設為擇偶條件;英國政府向菸民發放"戒菸費";新西蘭推行無煙立法;泰國在煙盒包裝上創意印製各種警示圖片……這些都為我們推行全面禁菸提供了有益借鑑。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22個城市都有了無煙立法,全國性的無煙立法也在提議中。

讓菸害家喻戶曉,最有效的方式是警示圖片上煙包。黑肺、爛牙、畸形嬰兒、垂危病人等真實而又觸目驚心的圖片比小小一行不起眼的"吸菸有害健康"的文字說明更有震懾力。將吸菸後果赤裸裸地呈現在煙盒包裝上是全民最好的"戒菸讀本"。

為了家人,可以“凌晨三點不回家”,卻不能戒菸?

國外一些吸菸有害的公益廣告,也用更生動立體的方式,將吸菸對身體的損害柔軟而又強硬地推到公眾面前。我們呼喚我國更多媒體從業者也能扛起為全民健康負責的社會責任,用創意將吸菸有害的信息傳達到每個人的心裡。

為了家人,可以“凌晨三點不回家”,卻不能戒菸?

為了家人,可以“凌晨三點不回家”,卻不能戒菸?

全面禁菸、全民禁菸,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為了孩子和家人的健康,我們沒有選擇。我們為了家庭,可以"凌晨三點不回家",戒菸又如何做不到?

願我們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無煙環境中,健康、快樂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