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切莫轻言货币松紧

钮文新:切莫轻言货币松紧

需要进一步观察一个问题:细心的人会发现,4月25日央行“降准”之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显示:中国基础货币数量从3月底的32.1万亿元下降到30.7万亿元,减少1.4万亿元;同时,随着基础货币数量的下降,M2的上升,中国货币乘数也从3月底的5.41倍上升到4月底的5.66倍。奇怪吗?一般而言,央行“缩表”意味着货币紧缩,“扩表”意味着货币扩张,但在中国,这件事非常“拧巴”,央行“降准”是最明显、最有效增加市场基础货币供给的宽松过程,但央行资产负债表却显示“缩表”,基础货币数量反而减少,这是为什么?另外,增加市场基础货币供给反而推高货币乘数,这是为什么?

钮文新:切莫轻言货币松紧

这实际就是我们曾经大篇幅论证过的问题: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所体现的基础货币数据存在“水分”(详见今年3月5日第9期《中国经济周刊》)。这个“水分”实际是因为央行以基础货币对应大量外国资产引起的,而体现了央行对中国市场“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供给”存在欠账。现在,央行必须修正这个错误:如果不允许大量资本逃逸,而外国资产数量稳定,那央行不仅需要适度地“降准”,同时还要更多购买中国本土金融资产,以此增加“真实有效的基础货币”供给。

钮文新:切莫轻言货币松紧

央行能购买怎样的本土金融资产?当本土高等级金融资产十分有限或不够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时,它们势必需要降低资产安全级别,购买较低信用等级的金融资产,比如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先接受涉及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的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等。

当然,时间还短,看清央行是否在纠正过去的偏差,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我们希望尽快纠偏,因为这对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中国股市都是极具积极意义,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