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標太子不早亡的話,朱棣他還敢造反嗎?

其實最核心的問題並不是朱棣敢不敢反,而是如何平衡中央和地方權力的問題。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出去,也有自己不得已的原因。當時天下剛剛平定,人心並未歸順。如果當時朱元璋貿然的採用唐宋的政治制度,可能很多地方官都會造反。

假如朱標太子不早亡的話,朱棣他還敢造反嗎?

因此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先把自己的兒子封出去,至少還能保持幾十年的穩定。然後慢慢採用文化同化的方式,讓天下臣民敬仰大明。等待天下局勢穩定後,再來探討新的政治制度。朱元璋的思路和劉邦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說,明朝和漢朝是一樣的,最終都會走到削藩這條路上。

假如朱標太子不早亡的話,朱棣他還敢造反嗎?

不管是朱標當皇帝,還是朱允文當皇帝,最終的削藩都是必然的。當然和漢朝一樣,削藩也會有n種辦法。是溫水燉青蛙型的呢?還是快刀斬亂麻型的?是漢景帝的強行削藩?還是漢武帝的推恩令?這才是作為一個成熟的皇帝和政治家要考量的。因為朱允文是倉促接班,他並沒有經過長期的政治歷練,在朝廷中的威望又不夠。個人又過於書生氣,才導致最後失敗。他的失敗並不能說是戰略錯誤,只是戰術性的錯誤。如果是朱標接班,可能又會是另外一副情形。

假如朱標太子不早亡的話,朱棣他還敢造反嗎?

後來在於朝廷的對戰中,朱允炆派了一個飯桶李景隆來統率60萬大軍,還下令任何人不得傷害朱棣,那這還打什麼仗,朱棣一次又一次在自己侄兒的這道護身符下逃脫。還有幾次朱棣馬上就要失敗,突然將朝廷大軍主帥的大囊刮斷了,不僅如此,風還趁勢向朝廷大軍刮來,朱棣趁勢掩殺,再不勝就沒有天理了。

假如朱標太子不早亡的話,朱棣他還敢造反嗎?

建文帝一次又一次的失誤,才導致朱棣奪取了天下,但是他還是不能確定朱允炆到底死了沒有,於是鄭和七次下西洋還有這樣的政治人物,還有胡瑩找了二十多年,不知道他死前這個謎底揭開了沒有,這困擾著他的一生。朱標的師傅是當時天下最好的配置,文有宋濂、李善長,武有徐達、常遇春。當時朱元璋身邊的文臣武將,都是朱標的好朋友。朱標天生仁厚,待人和善,深得文臣武將的人心。朱標長大以後,朱元璋就有意識的安排參加政務歷練。朱標生於亂世,又勤於實踐,因此有很強的政務能力。如果他接班的話,一定會採取更妥善的辦法來削藩。朱允炆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他個人能力的問題。

假如朱標太子不早亡的話,朱棣他還敢造反嗎?

他自己水平差,又碰上了一批豬隊友。俗話說,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朱標如果面對這個問題的話,他一定會吸取漢景帝和漢武帝的經驗,採取在穩定局勢的情況下,對各路藩王各個擊破,最終實現中央集權,達到大一統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