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後輩稱為列仙之儒的龍虎山天師,道教若無此人,早已暮氣沉沉!

本章我們先講如何讀四書,而後在論明代正一派天師,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範大真人——張宇初天師對道教的傑出貢獻!

那麼如何讀四書呢?記得《朱子語類》好象做過排例:先大學,後論語,後中庸, 後孟子。《大學》是總綱,細分為三綱八目。三綱的核心是止於至善,至善就是仙佛之境。八目是修行次第,功夫火候。其起於修身和道家同。老子說:身之於身"莊子說:道之真以治身",都是強調以修身為根本。至於知止而後能定, 靜,安,慮,得等,同於佛教的戒定慧,是止於至善的火候功夫,是聖門心傳之法言。知總綱當先從人道入手,人道不修,聖(仙)道遠矣,故續之於《論語》。

被後輩稱為列仙之儒的龍虎山天師,道教若無此人,早已暮氣沉沉!

大學三綱八目的每一個功夫環節,都以誠為下手功夫,而"誠"正是《中庸》之核心,故續之以《中庸》。致誠明是先天,致明誠是後天,後天要返先天,惟天下之至誠,則能盡人之性…則可參贊天地之化育,而與萬物參。孔子的性命之學,藏在文字後面,故《孟子》發明心性,"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從心裡內求,直追聖功後面的那一步功夫,此步功夫即是神,即止於至善,即仙佛之境。到了這個境界,三教還有什麼分別?

被後輩稱為列仙之儒的龍虎山天師,道教若無此人,早已暮氣沉沉!

黃師兄讓我談談張宇初天師(明代正一派天師,歷代天師中最博學者之一。有道門碩儒之稱。),老實說我有點心虛,因為張天師的書我當年閱藏時雖讀過,但時間太久,大多都忘了。現在僅能談一點模糊的印象。記得當年我曾稱張宇初天師為雜家,他通曉正一派符篆自不待說,又精全真丹法,還師從淨明派六祖劉淵然學習淨明心法;此外,他醒爰儒佛義理,精四書五經, 可謂學貫三教。他的12卷的《峴泉集》就是這方面的大雜繪。雖是詩文集,貧道當年是把它當作明清筆記小品或野史來讀的,非常有味。

被後輩稱為列仙之儒的龍虎山天師,道教若無此人,早已暮氣沉沉!

因為雜,故其學識淵博,思想敏銳,見解深刻,意識超前,加上他道教領袖,政府官員的雙重身份,歷史把他推上了道教革新的峰波浪口。他在編藏、整合道教經典理論以及探索道教管理問題等諸方面功不可沒。他的《道門十規》,是可以和王重陽祖師的《立教十五論》相提並論的奠基性的重要文獻。我不知玄門講經是否講過的《道門十規》,如果沒有,最好今年講,不要再年年都講類似於《感應篇》《陰鷺文》《三官經》等內容相似的經文了。張宇初天師和之後的王常月真人都稱得上是道門的改革大家,明清二代,幸好有了這二位高道,否則,五、六百年的明清道教史真的就暮氣沉沉了。這使我想到當代,當代道教界之所以暮氣沉沉,道教之所以不能中興,關鍵之一是沒有張宇初天師那樣既有淵博學識,又有改革創新精神,既有容納百家的心胸,又有放下身段的品行,既通義理,又通內煉,既有特殊身份,又敢擔當的領軍人物…黃師兄讓我談看法,我竟然又 址到這來了,像是跑題了,對不起了,黃師兄!

被後輩稱為列仙之儒的龍虎山天師,道教若無此人,早已暮氣沉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