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去杠杆才能确保金融安全

坚定不移去杠杆才能确保金融安全

维持高杠杆风险不被引爆,从宏观上说就是放水货币,加大货币投放;从微观上来说,在央行放水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足情况下,负债人包括贷款者、发债者包括地方债、发放各类理财产品等各种借债形式通过借新还旧、发新还旧、发新还息等不断循环,维系这种高杠杆风险继续下去,风险不被引爆。

人们不禁要问:这种高杠杆风险能够维系多久。可以说,只要央行一直放水货币,市场流动性充裕,负债人总能借来资金,那么这些高杠杆风险就会继续延续下去。但有两点后患与恶果最终难以躲过。

一直将这种高杠杆风险捂下去、拖下去,其结果是把一个小风险拖成大风险,把小隐患拖成大隐患。历次金融危机都是这么搞成的,都是这么来的。

另一个最大的隐患是,俗话说纸里最终是包不住火的。两种情况或会引爆高杠杆风险:一是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加值支撑不起超发的货币与全社会的高负债,最终先从企业与金融产品包括债券违约潮开始,引爆全社会的高负债高杠杆泡沫迅即破灭。

二是外部突发因素比如华尔街金融风险爆发、欧债危机等。另一个类似灰犀牛风险是美元升值刺破新兴市场国家风险包括中国的高杠杆率风险。美元升值引致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外流,迅速引发流动性紧缩,局部风险出现,整个市场惜贷严重,资金链条断裂,高杠杆高负债风险迅速被引爆。

在金融市场风平浪静时期,感觉不到高杠杆风险的危害性,表面上如此欣欣向荣。一旦全球市场稍有变化与波动,就会感到高杠杆的严重危害性与破坏性。反过来,也就会感觉到去杠杆决策的英明。

一些观点认为,通过这么多年博弈,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信仰: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和房地产都是政府“兜底”的,就应该持续在上面加杠杆,赚取无风险的收益;民营企业只是顺手做做。现在去杠杆,民营企业首当其冲,影响明显,因为信仰还在。但如果现在监管或货币放松,金融机构100%又将钱大部分加到“基建、地产”,最后才是民营经济。

坚定不移去杠杆才能确保金融安全

这些观点恰恰反映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和房地产,正是由于过去政府的不恰当保护,才使得其越来越像灰犀牛。这三大领域的高负债、高杠杆以及刚性兑付,都是政府信用在兜底,甚至在透支。

去杠杆必须抓住重点,即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房地产。这些企业降低杠杆率的治本之策是让其成为与其他不同性质企业一样的真正市场主体。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政府必须给其断奶,必须打破刚兑。要让市场机制在房地产领域彻底完全发挥作用。企业定位准确,主体责任明确后,超额负债就会倍加小心。

高杠杆风险中金融机构高杠杆危害性最大。一些机构梳理的2008年后中国金融机构先后三轮疯狂加杠杆使得今天风险凸显出来:第一轮在08-09年,受经济刺激政策影响,银行资产规模攀升,主要由政府和地方融资平台逆市场融资带动(政府推动);第二轮在12-13年,绕开表内非标监管,以买入返售为代表的同业业务扩张带动资产扩张(大中型银行推动);第三轮在14-16年,以同业存单-同业理财-非银委外的同业链条创新带动银行资产规模扩张(中小银行、非银金融机构推动)。

坚定不移去杠杆才能确保金融安全

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去杠杆必须齐头并进、坚定不移。今天对于去杠杆的质疑声音,将来全球风险爆发后就会深深后悔,啪啪啪,被打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