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为筹军饷,曾国藩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

江忠源、吴文镕先后兵败而亡,给曾国藩刺激极大。忽然又报围攻武昌的太平军分兵为二,一支由北王之弟韦俊统率,继续攻打武昌城,一支由翼王胞兄石祥等统率,名号征湘军,挺进湖南,要打通天京至两广的道路。

「曾国藩传」为筹军饷,曾国藩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消息传到长沙,骆秉章火速上奏朝廷。咸丰帝降旨,令曾国藩尽快从衡州发兵,堵住征湘军南下,并进而北上救援武汉。

接到皇上的谕旨,曾国藩仍按兵不动。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向广东定购的洋炮还只到八十座,大部分未到;二是大军启程,要几千夫役,这笔银子尚无着落。这几个月招募水师,开办船厂,靠的是郭嵩焘募来的二十万两银子。国库空虚,朝廷所拨的银子远不够用。湖南藩库只原来那一千号人的饷银,一两银子也未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银子,哪来的先行粮草?甚至连勇丁们近来训练的劲头也大大降低了。

「曾国藩传」为筹军饷,曾国藩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

彭玉麟(1816年—1890年)

洋炮等一等就会来的,曾国藩并不着急。但银子缺乏,却最使他头痛。向衡州城里几家大绅士、大商号发出的捐饷书,已经五六天了,好比泥牛入海,无半点消息。曾国藩为此事十分心焦。

“大人,捐饷一事有了点进展。”彭玉麟走进赵家祠堂,面有喜色地对曾国藩说。

“呵?快坐下来谈谈。”就像久旱时听到一声雷响,曾国藩眼里射出兴奋的光芒。

“昨天下午,杨健的孙子杨江派人邀我到他家去。”杨江为户部候补员外郎,两个月前丧母回衡州,其祖父杨健以湖北巡抚致仕。杨家是衡州城里绅士中的首富。曾国藩对杨江相邀甚感兴趣。忙问:“足下跟杨江熟?”

“十多年前,卑职和他在东洲书院同窗,彼此相处得还好。当即我便过河到了江东岸杨府。杨江说,他收到了大人的信,对大人在衡州训练勤王之师十分钦佩,愿意尽力襄助。这几天,衡州城里也有几户绅商与他计议捐饷事。”

“杨员外郎急公好义,真是国家忠臣。”刚才还只是听到远处的雷声,现在真的要下雨了,曾国藩很高兴。

“杨家是衡州城里最有影响的士绅。只要杨家带头,几万饷银就不难得到。不过,杨江说他捐银可以,但有一点小小的要求。”

“他有什么要求?”曾国藩的目光变得犀利起来,彭玉麟微微一怔。

“杨江说,请大人代他上奏皇上,准许为其祖父在原籍建乡贤祠。”

曾国藩摸着胸前的浓须,沉吟起来,他对杨健的情况是清楚的。杨健是衡阳人,嘉庆年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官郎中,外任府、道、运司、藩司,道光初,升湖北巡抚,道光二十五年在衡州病逝。衡州籍京官欧阳光奏请入祀乡贤祠。

道光帝因杨健在湖北巡抚任上贪污受贿,官声恶劣而严斥不允。曾国藩时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也讥嘲欧阳光的孟浪。

「曾国藩传」为筹军饷,曾国藩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帝(1782.9.16—1850.2.25)

现在却要自己出面,为贪官杨健申请。欧阳光覆辙在前,岂不要重蹈吗?不过,时过境迁,道光帝已换成了咸丰帝,且眼下军情紧急,饷银难得,皇上或许可以体谅。

“杨健入祀乡贤祠一事,有奏驳在案。足下知道吗?”曾国藩问彭玉麟。

“这件事,我从前也听说过。杨中丞为官的确欠清廉,但他已过世八九年了。作古的人,也不忍心多指责。也搭帮他在生聚敛一批银子,倘若是个担月袖风的人,他的孙子再有心,也是空的。”

曾国藩淡淡一笑,没有做声。彭玉麟继续说:“我们目前急需银子,只要他肯拿出来就好。大人不妨为他写份奏折,准不准是皇上的事。实在皇上不允,杨江也怪不得了。”

“他答应捐多少?”

“他说捐二万两。”

“杨家储藏的银子,少说也有二十万。捐二万,也太小气了。”

“杨江说,待大人奏报朝廷,皇上允许后,他再捐五万。”

“狡狯!”曾国藩在心里骂了一句。

“杨江捐二万是少了点,不过,他一带头,其他绅商都会捐一些,凑起来,大概也不会少于七八万。只是他们都希望朝廷能给他们以奖叙。”

“那是自然的。我会向朝廷奏明,为他们邀赏。”

“看来大人同意替杨江上奏了。”

曾国藩点点头说:“一张纸换来七八万两银子,尽管要担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我看不会有多大风险,大不了就是当年欧阳光那样,斥责一通罢了。况且大人今天之举,纯为国家而作的权变,中间苦心,皇上一定会体谅的。”

曾国藩同意彭玉麟的分析,默默地摸着胡须,不再做声,他在思考这份奏折应该如何措词方为妥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