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的宗教信仰:真的有印歐人、雅利安人、印歐語系嗎?

如今,在國內的無論是“學術論文”,還是媒體、論壇的普通文章,“印歐人”、“雅利安人”之類的詞彙或者概念,幾乎到了張口就來的程度。“印歐人”、“雅利安人”以及相應的“印歐語系”之類,幾乎成了鐵板釘釘的真理性概念。

印歐人、雅利安人之類,到底是什麼回事?

在傑裡·本特利夫婦編著、銷量也很不錯的、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全球史》(以下簡稱《新全球史》)中,我輕鬆地找到了答案。

啥是“雅利安人”呢?《新全球史》說:“印歐人的很多族群優於其他民族的原因,可能就在於此(注:指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地位’),雅利安(Aryan)、伊朗(Iran)和愛爾蘭(Eire,現代愛爾蘭共和國的官方名稱)這些詞彙都來自印歐語的aryo,意思是‘貴族’或者‘統治者’。”

太狗血吧!原來,雅利安人,從來不是一個種族的名稱,而不過是某些極度自戀的族群的自稱----和當今國內某些自戀者熱衷的“貴族”、“上流社會”之類詞彙一樣。

“大約”的宗教信仰:真的有印歐人、雅利安人、印歐語系嗎?

那麼,啥是“印歐人”呢?《新全球史》說:“在18世紀和19世紀,語言學家注意到歐洲、西南亞和印度的很多語言,在詞彙和語法結構上有很明顯的相似之處。……由於使用這些語言的地區集中在印歐大陸,所以學者們將他們統稱為印歐語。……人們(注:指學者們)無法相信所有這些語言的使用者分別獨立地採用了相似的詞彙和語法結構。唯一具有說服力的解釋是:操印歐語的人們都源自使用同一語言的祖先,來自同一個起源地。”

瞧,所謂的印歐人、印歐語系,都僅僅是學者們在發現了一個語言有“相似之處”的現象後,做出了一個推理性解釋,而且這僅僅是眾多解釋中“唯一具有說服力的解釋”。

法官僅僅憑推理,能斷案麼?當然不能,還必須人證、物證齊全。

那麼,操所謂的“印歐語”的人們,到底是不是源自同一祖先、來自同一起源地呢?

《新全球史》是這樣說的:“印歐人的故鄉,可能是位於黑海和裡海以北,今天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南部的草原地帶。最早的印歐人大約在公元前4500----前2500年建立了自己的社會。……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最古老的印歐人社會開始瓦解,人們騎上馬,帶著其他動物向著新的土地進發。印歐人斷斷續續的遷移一直持續到大約公元前1000年。”

瞧,一個“可能”,三個“大約”

印歐人,不僅這個概念是一種理論上的假設,而且連支撐這個概念的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可能”、“大約”。

歐洲學者們搞出“印歐人”的假設,是基於“印歐語”這個假設。

“印歐語”這個假設,真的很“假”,因為,學者們知道,即便是在歐洲,也是很“假”。《新全球史》說:“只有很少的歐洲語言如巴斯克語、芬蘭語和匈牙利語是例外。”那麼,祖祖輩輩生息繁衍與歐洲的這些人,比如可能是歐洲最古老的居民的巴斯克人,到底是不是印歐人?

印歐語、印歐人的誕生過程,如同這麼個案子:

張三發現,李四的行為舉止像搶劫犯,便去舉報李四,並且說:李四大約在前天上午九點買了水果刀,大約在前天中午十二點買了手套,大約在前天晚上九點,可能在中山公園實施了搶劫行為。

作案地點是“可能”,作案時間是“大約”,對於這樣的舉報,警察會抓人嗎?法院會受理嗎?

把世界語言劃分為若干“語系”,可以作為一種學問,繼續深入研究。但是,目前的水平,實在不敢恭維。早些時候,我曾寫過一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現在貼在下面。

阿爾泰語是漢語的支系嗎?

前些時,讀過一篇驚世奇文,說是某人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發現並論證了“吳語原來是漢化的阿爾泰語”。文章舉出不少例證,比如,“在表示“全部”意思的時候,蘇州話中的“夯波浪當”竟然和蒙古語中的發音幾乎可以說一模一樣”。(把世界語言劃分為若干“語系”,是洋大人的“成果”。所謂阿爾泰語系,別譯為阿勒泰語系,據說主要有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通古斯語族三個分支,主要使用民族為蒙古族、滿族、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錫伯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吉爾吉斯族)、土耳其人、土克曼人,等。日語,在句法上接近阿爾泰語系;至於朝鮮語,有人認為屬於阿爾泰語系,有人認為和日語共屬於一個新語系。)

其實,這毫不新鮮。好幾十年前,岑仲勉先生便從廣東方言中發現了大量的“突厥語”的痕跡。

由此,忽然想起,在我的家鄉湖北江漢平原,“夯波浪當”,也是“全部”的意思。諸如此類的,還真不少。難道,我說了幾十年的家鄉話,也是突厥語?

網友“南海晨曦”說:“嶺南粵語說全部也是hangbolang的發音”。

網友“小旭不空”說:“我不是學語言學的,但接觸過一點。在我家湖南湘西西南官話中,火車上也說火車高頭。我有朋友是潮州的,她說韓語一些詞語發音意義與潮州話一模一樣。”

網友“u_109164935”說:“紹興地區方言真的好像很多詞語發音相同的。包括跟日語,韓語,其他語種不瞭解,所以無法評論。而且方言裡面保存了大量的文言文文法和語音,如果研究漢語的,懂點方言真的很方便。”

網友“中國寫客”說:“英語的石頭和漢語的石頭也是讀音一樣哦”。

網友“寡人交友不慎”說:“英文的sir和中國的士發音一個樣呢!”

……

這若干資料一結合,似乎完全可以得出更大的發現:漢語語系根本不存在。

如此研究問題的思路,早該進入垃圾堆了!

難道洋人的“學術成果”就是聖旨?長了腦袋的人,為什麼不能反向思維呢?比如,是否真的存在一個阿爾泰語系、漢藏語系?這種分法是否科學?既然二者如此相近,那麼,阿爾泰語系是否就是漢語的分支?或者說,二者原本是一家?

近些年,有些人學了一點“洋學問”,會說出幾個“洋概念”,便以為宇宙絕學,來胡亂解讀中華歷史文化。

中國可不是幾百年前還是臭氣熏天、文盲遍地的歐洲。五六百年前,歐洲無歷史記載。可以隨意創造800個洋概念,胡亂解讀歐洲歷史,不僅無法反駁,而且可以一夜成名。

但是,早在二三千年前,中國便誕生了精確到年、月、日、時辰的編年史。中國大地上的發生的任何一件大點的事情,在老祖宗留下的史書上,都可以找到確切的記載。

事實上,“吳語原來是漢化的阿爾泰語”的證據越多越全,反倒是越能證明我國古代典籍的記載真實可靠。

關於朝鮮和日本,《史記·朝鮮列傳》曰:“朝鮮王滿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時,嘗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築鄣塞。秦滅燕,屬遼東外徼。”《漢書·地理志》曰:“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可貴哉,仁賢之化也!……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這就是說,起初,朝鮮人是商朝王室後裔,後來這裡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屬地。今天,朝鮮半島上的名門望族,其姓氏和血緣,無不來自於中原。至於日本,則是朝鮮的化地,且有眾多日人以徐福為祖宗。朝鮮、日本與中華關係之密切,無需多說。

千百年來,在廣袤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亞直至中亞地區,始終十分熱鬧,你剛唱罷我登場,先後誕生過匈奴、柔然、鮮卑、蠕蠕、突厥、契丹以及後來的蒙古等若干個領袖型部落。什麼“阿爾泰”之類的地名,都在他們的地盤之內。

關於匈奴,親眼見過匈奴人的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這就是說,匈奴是夏朝王室後裔,正宗的炎黃子孫。親眼見過匈奴的班固在《漢書》又重申了此論。

關於突厥,親眼見過突厥人的令狐德棻在《周書·突厥傳》曰:“突厥者,蓋匈奴之別種,姓阿史那氏,別為部落。”這是說,突厥原本是匈奴下屬的一個部落。至於蒙古,在匈奴、突厥時期,也是下屬部落之一。

其實,無論是匈奴、突厥,還是後來的蒙古,都只是當時的主人,其下屬皆為眾多的部落。因其較長時間的領袖地位,在語言、文化上,發揮著推廣與普及的作用。根據二十四史的描述,遠不止是語言,而且,宗教和風俗習慣,從匈奴到蒙古也是一脈相承的。

某些人侷限於“阿爾泰語系”與漢語的對照,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仔細研究一下從匈奴一直延續下來的薩滿教,其祭天地日月,敬山川鬼神的本質,與中華文化也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周書·突厥傳》曰:“可汗恆處於都斤山,牙帳東開,蓋敬日之所出也。每歲率諸貴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集他人水,拜祭天神。”比較一下薩滿教的儀式與中華傳統的儺戲,必然更是有趣。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這些領袖型部落,都是起家於蒙古高原,然後一路向西擴張。典型如匈奴、突厥、蒙古,一直打到歐洲,最後在歐洲安營紮寨,稱孤道寡。他們擴張的過程,就是一個播種機般的語言文化傳播推廣的過程。其實,在他們向西行進途中,還不知驅趕了多少“阿爾泰語系”的遊牧大軍闖入歐洲呢。誰敢說當今歐洲語言中沒有匈奴語、突厥語、蒙古語的痕跡?從主流上來說,到底是誰在影響誰,不言而喻。

岑仲勉先生談到,從中國到伊朗,直到英國,都有一個古老的“桃花女”故事。在中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一直追溯到了周公。直到唐宋時期,英倫三島還是蠻荒之地,請問,這到底是英國影響了中國,還是中國文化傳到了英國?我想,大致可以推斷的是,匈奴統治日耳曼地區,日耳曼人跑到了英倫三島,這個故事也就在英國紮下了根。眾所周知,英國王室成員,只要不是雜種,都流著匈奴、蒙古人的血液。

繼續說主題。

前面說到,匈奴人就是夏朝人的後裔。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說:“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在《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又說:“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夏朝王室的始祖大禹,就安葬在浙江紹興。擔負守陵任務的大禹後人,至今仍定居於大禹陵旁。(見《不改姓不遷居世代守陵4000年探訪大禹守陵人》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gc/200206211178.htm)眾所周知,後來越國滅吳國,而吳國首都就是蘇州。據史料記載,越國滅亡後,其後人四散,其中主體南遷福建、廣東。

“大約”的宗教信仰:真的有印歐人、雅利安人、印歐語系嗎?

《漢書.地理志》甚為簡要地描述了這一過程,姑引於下:“其君禹後,帝少康之庶子云,封於會稽,文身斷髮,以避蛟龍之害。後二十世,至句踐稱王,與吳王闔廬戰,敗之雋李。夫差立,句踐乘勝復伐吳。吳大破之,棲會稽,臣服請平。後用范蠡、大夫種計,遂伐滅吳,兼併其地。度淮與齊、晉諸侯會,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使賜命為伯,諸侯畢賀。後五世為楚所滅,子孫分散,君服於楚。後十世,至閩君搖,佐諸侯平秦。漢興,復立搖為越王。是時,秦南海尉趙佗亦自王,傳國至武帝時,盡滅以為郡雲。”

  這就是說,位於浙江的越國人,和匈奴人是同一祖先,都是大禹的後人。

江浙地區的方言與什麼“阿爾泰語系”相近,奇怪嗎?

越接近,就越對啊!越接近,越證明我國史籍記載準確啊!越接近,越證明什麼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的“學術成果”純屬扯淡啊!越接近,越證明操“阿爾泰語系”的居民,與中原居民確實是一家人啊!越接近,就越提醒操“阿爾泰語系”的居民,應該到紹興祭祖啊!

夏朝,是華夏第一個朝代。夏朝的語言,自然是最早的漢語。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十里不同音。炎黃子孫的共同語言,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變化,今天形成了若干方言。其實,稍有知識的人都知道,英語、法語、德語、俄語,都有多種方言。

說白了,講西洋專家定名的“阿爾泰語”的人,都是炎黃子孫。

有些人,一旦精神上成為洋人奴才,便想方設法論證自己原本就是洋人的兒子。於是,他們打著燈籠在中華大地上搜尋,凡是與外面有點相似的東西,就興高采烈地宣稱這是外來的。

硬要證明老子是兒子、兒子是老子,這樣的發明創造,只有胡適的徒子徒孫才幹得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