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衙:“端午飄香‘粽’是情” 我和知縣一起過端午

內鄉縣衙:“端午飄香‘粽’是情” 我和知縣一起過端午

端午節期間,內鄉縣衙除免費正常推出《鼓樂迎賓》、《宣講聖諭》《三院禁約》、《知縣審案》、《知縣招婿》、《縣試》《官民同樂》、《品茶聽戲》等非遺節目表演外,在端午節的當天還將舉辦“知縣邀你包粽子、發放香囊”、“我和知縣一起過端午”等趣味活動,在端午當天讓您穿越到清代,體驗和知縣及夫人帶領家眷親自包粽子、縫香囊等不一樣的端午情節,體驗一回濃濃的清代“粽” 情。同時在端午期間,毗鄰內鄉縣衙古街還將推出踩高橇、劃旱船、舞獅等豐富的文藝節目及民俗非物質文化展演。

內鄉縣衙:“端午飄香‘粽’是情” 我和知縣一起過端午

內鄉縣衙:“端午飄香‘粽’是情” 我和知縣一起過端午

來吧,快到內鄉縣衙來吧,學官德文化,看非遺表演、品美食小吃,體驗智慧旅遊,穿越回距今700年的端午盛節。

內鄉縣衙:“端午飄香‘粽’是情” 我和知縣一起過端午

內鄉縣衙:“端午飄香‘粽’是情” 我和知縣一起過端午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王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