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主張放棄龍芯申威主攻ARM 中國芯將受制於人

談談CPU生態和建立自主可控技術體系的幾點想法。

CPU生態好不好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直以來,普遍的觀點就是X86、ARM生態好,MIPS、SW64、Power生態不行。

但這種教條化的理念在實踐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矛盾的地方。

比如,說X86生態好,但X86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依舊很難在智能手機上佔據一席之地。

類似的,一些人說ARM生態好,但ARM在PC和服務器上,生態和MIPS、SW64、Power一樣都是難兄難弟。

專家主張放棄龍芯申威主攻ARM 中國芯將受制於人

原因何在?因為這種生態好壞都是泛泛而談,沒有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X86生態好,主要是PC和服務器,ARM生態好主要是智能手機、平板,以及各種嵌入式設備。

脫離具體應用場景,談生態好壞,沒有任何意義。

再舉一個例子,在黨政辦公試點中,X86、ARM、MIPS/LoongISA、SW64同臺競技,很多人看來,X86、ARM生態好,MIPS/LoongISA、SW64生態不行,必然是X86、ARM獲勝。

但試點的結果卻是,X86、ARM並不比MIPS/LoongISA、SW64強。黨政辦公中,X86、ARM能做到,MIPS/LoongISA、SW64基本上也能做。

專家主張放棄龍芯申威主攻ARM 中國芯將受制於人

而且就試點情況來說,自主CPU表現不錯,就應用總量來說,自主CPU的應用量超過了技術引進的X86和ARM。

因此,泛泛而談X86、ARM生態好,就認為在任何應用中,X86、ARM都一定具備優勢,MIPS/LoongISA、SW64沒有市場。這種觀點與具體實踐是矛盾的。

CPU發展過程中 自主和可控不能割裂

有觀點認為,可以先可控,後自主。

也就是通過合資等方式,引進國外CPU,或拿國外開源軟件代碼,然後通過吃透代碼的方式實現可控。

誠然,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確實是一條路子,而且在核電、高鐵等領域不乏成功先例。

但在CPU方面,目前還沒有成功先例,反而有眾多失敗的先例。

另外,必須明確的是,不要低估CPU、操作系統,這類系統工程消化吸收的難度。據業內人士介紹:萬一外商挖下天坑,可以保證你50年都看不懂代碼。

以Windows來說,雖然微軟聲稱早就將源碼給了中國政府,但至今哪家單位吃透了?

如果真的吃透了,永恆之藍爆發,國內還會大片中招麼?

專家主張放棄龍芯申威主攻ARM 中國芯將受制於人

專家主張放棄龍芯申威主攻ARM 中國芯將受制於人

雖然Liunx開源幾十年,但國產Linux操作系統公司哪家敢打保票把Linux吃透了?

雖然IBM把Power8的源碼給了宏芯,但從2014年公司成立至今,宏芯又做的怎麼樣呢?

……

把自主和可控割裂,最大的風險就在於,吃透代碼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吃透的標準如何界定也是一個問題。

很多合資公司往往合資沒多久就大肆宣揚"自主可控"、"安全可控"、"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CPU明明是外商CPU的馬甲,卻宣稱"安全可控",並把馬甲CPU,直接往黨政軍市場塞。

打印機芯片癱瘓伊拉克防空網,通用處理器後門癱瘓敘利亞雷達站的前車之鑑尚歷歷在目,莫要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自主可控技術體系不具備競爭力是偽命題

有觀點認為:

自主可控不是能否開發出來競爭產品的問題,而是開發出來的產品是否有生存空間的問題

實踐多次證明,單方面追求自主可控,違背市場規律的產品/規劃都會失敗的

然而,自主可控不具備競爭力是偽命題。

專家主張放棄龍芯申威主攻ARM 中國芯將受制於人

在這方面,神威超算堪稱是打臉的存在。

神威超算不僅把這些合資技術遠遠甩在身後,還在過去的幾年裡,把一些人視為高不可攀的洋技術也踩在腳下。

中國計算機學會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雲泉曾經表示:"來自歐洲的超算需求顯得很迫切……許多國外的朋友通過郵件找到我,說他們有個應用,希望和'太湖之光'聯合開展研究。還有法國大使館的科技參贊也專門找到我,希望中法之間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讓法國的科學家到中國來使用'太湖之光',這些合作我們都在落實當中。"

中國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副教授付昊桓介紹,新加坡國家超算中心在2016年參觀完之後,馬上就問"能不能買"?而且國內外還有很多機構對神威太湖之光超算非常感興趣。

專家主張放棄龍芯申威主攻ARM 中國芯將受制於人

除了神威超算之外,在各型裝備上,自主CPU已經被廣泛使用,在交通、能源、工業控制、網絡安全、黨政辦公等領域,自主CPU已經開始逐步替換X86和ARM。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現在的情況是,自主CPU可以通過航天、裝備、交通、能源、工控、智能家電、網安等行業應用賺到錢,而且用自己賺來的錢養活自己,研發新產品。

一些合資CPU,反而高度依賴政府輸血。

這種情況下,一些人反而指責自主CPU,及其整機產品不具備市場競爭力。

這恐怕是中國自主技術體系構建過程中,最具黑色幽默的一幕。

社會效益才是發展自主可控的衡量標準

有觀點認為:

自主可控不能違背市場規律

生態是發展自主可控的首要因素!!

應當主攻ARM和RISC-V,放棄MIPS和Alpha

然而,放到具體實踐中,上述三句話是自相矛盾的。

由於鐵流之前的文章已經有對RISC-V的分析,就不再重複介紹,主要說ARM。

首先,就生態來說,ARM的生態侷限於智能手機和嵌入式。

如果說,扶持ARM主攻嵌入式應用,這倒還能理解,但把ARM列為PC和服務器的備選項,就恰恰違背了第二句話"生態是發展自主可控的首要因素!!"

其次,就國內幾家ARM服務器廠商,無論是華為、華芯通、還是飛騰,都無法實現在商業市場造血。

華為依靠公司垂直整合輸血;

華芯通則需要政府輸血;

即便是做的做好的飛騰,也不具備在商業市場從英特爾碗裡搶肉的能力。

專家主張放棄龍芯申威主攻ARM 中國芯將受制於人

那麼,既然PC和服務器又是無法在商業市場與英特熱競爭,把ARM作為自主可控主攻方向,豈不是和第一句話"自主可控不能違背市場規律"矛盾?

什麼?您說華為麒麟芯片在商業上很成功?

華為的麒麟芯片之所以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關鍵在於把自己的洋房,建立在ARM和谷歌的地基上。

本質上是給AA體系打工,因為華為的麒麟CPU核,代碼都是ARM寫的,OS也掌握在谷歌手裡。

一旦ARM和谷歌在地基上做手腳,華為麒麟芯片的洋房搞不好就要坍塌。因此,華為麒麟手機芯片和自主可控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專家主張放棄龍芯申威主攻ARM 中國芯將受制於人

文章最後,鐵流認為,自主技術體系建設,要以社會利益最大化為標準進行衡量。畢竟,花錢買不來核心技術,市場換不到核心技術。

在航天、裝備、交通、能源、工控、網安等行業,用上核心IP代碼都由自己寫的芯片,這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如果始終抱著要能夠在商業市場賺到錢的標準去衡量,很容易陷入被短期利益綁架的困局。

比如"貿工技",雖然來錢很快,但核心技術缺失,缺乏發展後勁。

又比如買IP做集成設計SOC,雖然麒麟芯片市場表現不錯,但CPU、GPU等核心部分,全部都是從外商購買的。

這對於解決"卡脖子"問題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把中國的信息技術產業,綁在了Wintel體系和AA體系的戰車上,始終受制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