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父母在“自殺式”地陪娃寫作業?

影說笑

家長用不用陪孩子寫作業?家長用不用輔導孩子的作業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小學和初中的家長,導致很多爸爸媽媽在辛苦勞累了一天以後晚上還要陪孩子寫作業,結果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出力不討好,孩子的學習成績並沒有提高,而且因為寫作業很多家長與孩子頻繁發生衝突,導致親子關係僵化,那麼家長應該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作為家長一定要清楚不要陪孩子寫作業更不要去輔導孩子的作業,而是應該在孩子每天上學離開家門的時候諄諄告誡孩子要在學校的課堂上專心的聽老師講課!那麼家長為什麼不能去輔導孩子的作業呢?家長應該怎樣來抓孩子的學習呢?

第一:家長不要做孩子學習的柺杖。不要去輔導孩子的作業,因為這樣做的後果容易讓孩子產生極強的依賴感,會讓孩子慢慢養成有了困難,有了難題以後,回家找爸爸媽媽解決的思維,而這個時候,由於小學的知識相對簡單,家長稍加思索就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再加上孩子與爸爸媽媽的親和力遠比老師與孩子的親和力緊密。讓孩子這顆天真的心認為爸爸媽媽一樣可以做老師,爸爸媽媽知識水平比學校老師教學水平還要高。孩子從心裡對爸爸媽媽產生了極強的崇拜感,自豪感和依賴感。

孩子一旦形成這個思維定式,進入初中以後學習中遇到了難題也會找爸爸媽媽來解決。於是有些文化程度比較高的家長會繼續輔導孩子學習。最後出現了:爸爸媽媽在家,這個孩子才能把作業中的難題解出來。遇到難題了,爸爸媽媽不在家,就先空下等爸爸媽媽回家以後教會自己了再去寫。如果爸爸媽媽顧不上,那麼這道難題就無法解決,就會一直拖下去。使孩子失去了獨自解決難題的能力,讓孩子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感。沒有家長的輔導就不會做題,學習沒有爸爸媽媽的參與介入就無法完成,而且由於難題都是爸爸媽媽幫助解決的。即使孩子把難題做出來了,也不會有成就感!使孩子慢慢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這一點務必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如下圖所示:



第二: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思路和解題方法與學校老師不一樣,應該以學校老師講課為主,不要輕易的去給孩子輔導學習,而有些家長不是這麼想的,覺得自己水平比老師還要高,覺得老師教孩子解題思路太複雜,覺得老師教的有問題,於是親自動手輔導孩子,顛覆和放棄的老師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這也是孩子在課堂上不再聽老師講課的主要原因之一。前面講了家長與孩子的親和力肯定比老師更緊密,所以孩子更願意接受爸爸媽媽給自己講解輔導,那麼孩子去了學校就會逐漸不再聽老師講課。接下來給大家舉一個案例,如下圖中的媽媽從小學開始輔導孩子作業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而且這位媽媽擁有本科學歷:


第三:那麼家長應該怎樣來解決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呢?家長要嚴肅將下面這段話講給孩子聽:“學習需要的是無縫對接,寫作業的前提是會寫,會寫的前提是上課是否專心聽老師課,是否掌握了當天老師所講的知識,如果在當天老師講課的時候你沒有專心聽課,老師白天在課堂上講了些什麼,你壓根兒就沒有聽,沒有及時學懂當天老師所講的知識,等回家以後寫作業的時候,那麼你根本就不會做題,根本無法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如下圖所示中上課不專心聽課的孩子:




多年來我每見一個孩子之前,都要讓家長先把孩子的書包拿過來,先看看這個孩子的課本,看了課本就知道這個孩子上課的時候是否認真的聽老師講課,有的孩子課本少皮沒毛,有的孩子課本褶皺不堪,有的孩子在課本上亂寫亂畫,有的孩子居然連課本都丟了!還有的孩子課本上很少有課堂筆記,或者只有零零碎碎的少許課堂筆記,建議閱讀這篇文章的家長也看看自己孩子的課本!我們由上述圖片一目瞭然可知家長講這段話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清楚:認真聽課的同學,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沒有認真聽課的學生兩個小時都做不出來,要麼做出來結果還是錯的,錯的就要改。結果寫完作業就快12點了,睡的晚,休息時間不夠,第二天上課犯迷糊,沒有精力聽課,最後形成了惡性循環,孩子的成績只能越來越差。

有一個初二年級的家長很鬱悶的對我說:我們孩子都很辛苦,每天晚上我們都要輔導孩子寫作業經常寫到11點多有時候要寫到12點多才能寫完,十點多以後孩子就已經有些累了,繼續學習效果也不好。可是沒辦法,總得把作業寫完啊,學習效率不高,還要熬夜睡得晚,孩子第二天在學校也沒有精神聽老師講課,我們也知道這樣不好,讓孩子的學習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與此同時,在同一間教室裡面還有一部分孩子在老師講課的時候,這些孩子目不轉睛認真的看著老師在講課,認真地做著筆記,我曾看到過很多個孩子專心聽課的筆記,這些孩子的課本上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了難點,重點和必須熟記的部分。這些孩子的學習有三個特徵:一,學習成績優秀,二:從來不上補習班,三:家長也從不去輔導,因為這些孩子已經做到了課堂緊隨老師思維,及時掌握了老師所講的知識紮紮實實的跟上了老師講課的進度,因為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課了,所以在寫作業的時候就能夠很輕鬆的把作業做正確,而且寫的特別快,寫的快睡得早,第二天聽課必然精神抖擻,聽課效率就高。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因此這類學生的學習成績優秀也就成為了必然。如下圖所示:



由上述圖片可見專心聽課聽懂老師講課是一個孩子完成作業的根本保障,如果孩子用心聽課了那麼根本不用家長陪伴和輔導,孩子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完成作業。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分清主次找出問題的核心所在,當孩子每天揹著書包上學離開家門的時候一定要用嚴肅的口吻告誡孩子:“坐在教室裡一定要專心聽老師講課”!!!絕不要去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家庭教育感悟

問這個問題,你一定是看了那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視頻。

對於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是考驗家長各方面素質的。我認為,陪孩子寫作業不是為了讓孩子一道題不錯,而是為了掌握孩子的學習能力、態度、方法、興趣以及對知識真實的掌握狀態。讓孩子愛上學習,讓孩子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才是陪伴孩子寫作業最高的境界。


相反,陪孩子寫作業時你控制不了自己,也會產生很大的危害:

陪孩子寫作業態度不好,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一位孩子上初三的媽媽說,這麼多年,作業與奧數就像是惡魔對她的家庭下的咒語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全家人。

跟孩子在一起寫作業的狀態,幾乎每天都是歇斯底里的。她跟孩子的關係也降到了冰點。

甚至在一次爭吵中,孩子一邊哭一邊跟她喊:“我才不管什麼未來,我就想要一個溫暖的家!”她也是非常的無助和無奈,總是希望孩子能回到小時候,快樂的樣子。

很顯然,這個孩子出現了嚴重的逆反心理。孩子最初對學習也許沒有那麼牴觸,但在母親日積月累的,持續不斷的粗暴逼迫監管中,孩子逐漸的把注意力轉移到了與母親的對抗上。

很多家庭都是這樣,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甚至有些父母會因為孩子作業沒做好,去打罵孩子,懲罰孩子抄寫10幾遍,撕毀孩子的書本,跟孩子摔東西等等。

絕大多數父母最初陪孩子寫作業,可能都是因為孩子太小了,還不足以有獨立寫作業的自覺和能力,可是陪伴孩子的時間一長,自覺不自覺的,就變成了類似監工的狀態。時刻盯著孩子的舉動,從頭到尾的參與孩子的作業。

但我們都知道,人本身都是嚮往自由的,孩子更渴望的是尊重和理解。如果父母每天晚上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對孩子的態度都是命令、嘮叨、指責,不停的在他耳邊說“抓緊時間,認真寫”,“快點的,別磨蹭”“這麼簡單都不會,你笨不笨”,孩子自然會有牴觸情緒。

父母對孩子發脾氣的結果,也只能是讓孩子對作業會產生厭煩,跟爸爸媽媽的關係也會越來越疏遠。

陪孩子寫作業方式不好,很容易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

很多父母也有吐槽說,雖然偶爾還是跟孩子發脾氣,但多數時候都採取鼓勵的方式,尤其孩子一哭得梨花帶雨的時候,只能哄著順著,不停的誇不停的獎勵。

然而,我們父母自以為是在恩威並施,在孩子眼裡,可能又是另外一番作用和影響。

我身邊有位朋友,就是典型的溫和型的媽媽。她是做文案策劃工作的,平時對工作對接的甲方有數不盡的耐心,平時對家人也是好脾氣。

她家孩子才上小學一年級,每天的數學作業要求數字口算作40題,做完要發到班級群,圖解題做完了發群,語音背誦10的分解加法減法各兩遍,然後也要按照學號接龍發到群裡說明已完成。

朋友覺得孩子才這麼小,就要做這麼多東西,實在是可憐,不忍心吼罵孩子,一直用利誘的方式。

到寫作業的時間,孩子不想寫作業,她就跟孩子商量寫完可以看兩集動畫片。再後來發展到各種巧克力、糖果、遊樂園、新衣服、新玩具等等的物質獎勵。

這種獎勵的方式也許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發展弊大於利。

低年級的孩子,正處在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需要規矩,需要意識到學習是她自己的事情。父母最需要讓孩子體驗到的,是學習的主動性和成就感。

檢視和看管會讓孩子牴觸,而利誘和條件,會讓孩子認為學習是一種逼不得已的交換手段,他只有忍受了不好的“寫作業”,才能得到各種好處。孩子心裡很難對學習產生興趣,在父母無法提供他提出的條件時,孩子就會厭學。

陪孩子寫作業尺度不好,很容易讓孩子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國際上有一種說法,把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上空,時刻監控孩子一舉一動的父母叫“直升機父母”。其實在我們國家,很多爸爸媽媽都是孩子寫作業時候的“直升機父母”,甚至是“直升機敢死隊”父母。

不少學校的作業都要求,孩子做數學卷子、語文卷子,父母要用紅筆給孩子打分,打完分再給孩子講錯的。作業也要求父母檢查、批改、簽字。

做家長的只能是盯著孩子的作業看,孩子寫錯了一個字,要馬上給指出來。孩子做錯了一道題,要馬上告訴孩子哪裡錯了,應該怎樣改正。

這樣做當然有一定的好處,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幫助。但是同樣也有很大的壞處,那就是非常容易讓孩子形成對父母的依賴。表面上作業做得不錯,可是無法離開父母這根“柺杖”,也沒有形成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孩子很容易產生無助感。

記得楊絳先生說起過,她跟丈夫錢鍾書先生的英語水平都不錯,但是在愛女錢媛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夫妻只是做英語啟蒙引導,其他都讓女兒自己學。

一次小錢媛遇到了一個很難的英語單詞,跑去問爸爸怎麼讀,是什麼意思,錢鍾書先生不回答,讓女兒自己去查字典。錢媛說自己查了3本字典都沒有這個詞,錢鍾書就說讓她繼續查第四本字典。

果然,最後還是錢媛自己查到了。一番折騰,女兒對這個詞印象非常深刻,完全的記住了。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孩子來說是尤為重要的。如果父母的陪伴,讓孩子失去了自己思考和尋找答案的樂趣,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陪孩子做作業,重點在於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

對於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從來也沒有固定的答案,不能簡單的說應該還是不應該。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付出巨大的時間和辛苦,絕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單純的逼著孩子完成作業,陪伴更大的作用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到了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可以問問孩子,是否想讓自己陪著。如果孩子希望父母陪,那麼我們可以更近距離的瞭解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不需要我們陪,我們就儘量給孩子一些自己發揮的空間。

也許最初的一段時間孩子做得不好,但是孩子們需要這種自己克服懶惰、克服弱點的機會。一個自由的孩子,自己發展出來的自制力、自律、自覺才是最珍貴最長久的。

在我們檢查孩子作業的時候,也要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積極的對待孩子們的作業成果。如果孩子們做得好,我們應該及時的給予表揚和肯定。

如果孩子們做得不夠好,可以先給孩子指出來哪裡有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應該怎樣改正,並且始終對孩子抱有信任的態度。


銷售速成手冊

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那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父母都要為生計奔波,白天累得要死,晚上哪有時間陪寫作業?那時候作業都要靠自己完成。可能那時候老師要求比較嚴,完不成作業,在學校是要被打手板的。所以我每次完成的都比較好。

反觀現在的孩子,我覺得父母不要求,孩子真不做,即使要求了、陪伴著,也不認真做,能把父母氣的七竅生煙。有的父母講,平時自己脾氣很好,只要一陪孩子寫作業,脾氣就變得控制不住的暴躁。

可能時代不同了,現在大多數家庭的父母,尤其是城市父母都會陪孩子寫作業,其中也有老師要求家長陪孩子寫作業。這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當然是能夠輔導孩子,弊端是容易讓孩子產生惰性,覺得完成作業並非自己的事,推一推動一動,能拖就拖。

對於陪寫作業這件事,我個人認為,在孩子小時候可以通過陪寫作業幫助其建立一些良好的習慣,從剛開始的全程陪,到中間的部分陪,再到最後完全由孩子自己做。我覺得能夠做到這樣,才是正確的陪寫作業的方式。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這樣?

1)給孩子定下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到點兒必須開始寫作業。並根據作業量,限定完成作業的時間。

2)剛開始的時候,幫助孩子統籌安排完成作業的先後順序,並告訴孩子為什麼這樣安排。以後他自己做的時候,就知道了怎麼合理安排計劃。

3)一定要給孩子講清為什麼做作業。很多孩子從始至終對這個問題都不清楚。一提作業,首先是反感,不願做,有畏難情緒。告訴孩子,做作業是為了鞏固和強化所學到的知識,並把學習和孩子的夢想或興趣結合起來。

4)幫助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每次做作業,可以不要求孩子百分之百做對,但做完之後,必須讓孩子自我檢查一遍,然後再由父母檢查一遍,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孩子檢查和父母檢查結果一致。

5)父母不應該保姆式的對孩子的作業進行包辦,孩子完不成作業,或者做錯了題,比孩子自己還急。初始的時候,如果孩子完不成作業,應該有一些小的懲罰措施,或者是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對他進行一些批評,或者是告訴他,你完不完成是你自己的事情,但完不成肯定不會帶他去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情,想玩的東西。當他自己能夠認識到作業重要性的時候,父母就會省心省力很多了。

實際上,說可能誰都會說,道理可能都懂,但做起來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每一天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都會上演,依然在糾結一道道錯題,依然被孩子心不在焉氣的火氣朝天,依然恨鐵不成鋼。


名師育兒

陪孩子寫作業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特別是作為媽媽,為此糾結苦惱不已。每次做作業都鬧得“雞飛狗跳”者不在少數。最常見的場景是:孩子在寫作業,媽媽在一旁當“監工”,一會兒說:這個題錯了;一會說:怎麼這麼潦草;一會兒又督促:快點快點。聽話的孩子,還好。可很多孩子對媽媽的話置若罔聞,磨磨蹭蹭,甚至與媽媽對著幹。

這種自殺式的陪讀害處多多:

不斷地提醒、嘮叨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牴觸:,擾亂了孩子正常的學習,弄亂了孩子的心緒,讓孩子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時間長了,孩子還以為作業是家長的事,不認真對待,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其實,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學習和管理的能力,絕對不應該侷限和糾纏在某一個具體的題型、某一次孩子完成作業的態度、某一回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作業質量不高這件事上。

那麼家長怎麼陪才算是正確的陪伴呢?

首先: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孩子做作業時,父母不要看電視、玩手機或者大聲談笑。父母可以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如果沒事可做,可以安靜地看書。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不要過於關心,一會給孩子倒杯水,送杯牛奶,削個蘋果,這都是不足取的,容易干擾孩子。

其次:定時間、定計劃。寫作業前,和孩子一起計劃一下,完成作業大致的時間,定好鬧鐘,讓孩子有緊迫感。有的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做到晚上十一二點,就是剛開始的習慣沒有養成。在計劃實施的初期,父母多給孩子鼓勵,形成習慣就好了。

第三:寫完作業,讓孩子自己檢查。家長不要越殂代皰,一邊檢查,一邊數落孩子的不是,這樣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孩子寫的不夠好,也不必重做,心平氣和地指出來,提出希望。第二天,發現亮點,及時鼓勵。在不斷地肯定鼓勵中,孩子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努力。

當然,有的孩子比較頑劣,遲遲不寫作業。家長也不必著急,完不成到了學校,自有老師批評教育。讓他嚐嚐不寫作業的後果,下次就不敢了。

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 陪孩子寫作業,是為了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能力。因此,
家長一定要講方法、講技巧,心平氣和,不要急躁。


靜等花開2579

我是於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什麼是“自殺式”地陪娃寫作業?

總覺得能想到用“自殺式”來形容“搞作業”這件事,用詞著實精準到位,充滿了經歷生活傷痛後的自我解嘲。從類似標題在朋友圈的轉發率來看,至少一半的家有學齡兒童的父母深有同感。

明明是相親相愛的母慈子孝,怎麼就一寫作業親媽秒變後媽呢?

當爹的也別偷著樂,還記得那位無奈得稱兒子“爺叔”的上海爸爸的視頻嗎?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強壓憤怒的悲涼~~~

所謂的“自殺式”,正是如此的害人害己。氣出了心梗,飈高了血壓,然而,也澆滅了娃學習熱情——當然原本也許是僅存星星之火。

關於作業,無論是不會做,還是做錯,孩子自身首先會有挫敗感,然後再承接到來自父母的排山倒海的憤怒,只會更令他愧疚和自卑。當他的大腦被“我是笨孩子”,“我的錯會讓爸爸/媽媽不愛我”等這些負面感受所縈繞時,哪裡還來得及思考題目,來得及越挫越勇呢?


寫作業到底是誰的事?

已經有很多的回答,在告訴大家陪娃寫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了。所以,我只想問,讀書、寫作業明明是孩子的事,我們當爹媽的為啥會“上心”到“傷心”?同樣,我們這些當爹媽的,也是別人的子女,還記得自己的爹媽為自己的工作、戀愛、養娃操碎了心,嘮嘮叨叨卻百般無奈的場景嗎?熟悉的傳承,都是源於一個“愛”字。我們以為該為孩子負責,就包括要負責他的一切,即便有些路明明只能他自己去走。

我們不會對一個陌生的孩子的滿紙錯別字而大發雷霆,卻會苛責自己的孩子默寫沒得滿分。我們會笑著安慰別人家的娃偏科沒關係,卻無法容忍自家的娃綜合素質落於人後。為什麼?只因為那樣的失敗,那種在比較中的落差,我們感同身受,不希望再讓自己的孩子去體驗。於是,我們拼命地追著孩子搞作業,然而,卻把滿滿正能量的“不服輸”,咆哮成了孩子的挫敗感。通常,爹媽咆哮越多的科目,娃的自我效能感越差,越缺乏信心。

有研究表明:

“即便是在十分年幼的時候,父母針對兒童的行為和結果的負性評價反饋所伴隨的消極情感也會被兒童內化到自我評價中。同時,兒童的掌握動機則更容易受積極評價反饋的影響。”


把寫作業的責任還給孩子

問問孩子、問問自己,希望怎樣的寫作業方式?自己能否容忍孩子作業/考試出錯?孩子不會的題,自己能否幫助他,教會他主動地思考,主動地查資料?

課外的一些學業,是否能夠允許孩子適可而止,緩步發展?

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容忍他出錯,陪伴他在挫敗中慢慢地成長出自己的節奏,保護好孩子的星星之火,或許這才是作為父母需要歷的劫吧!

祝願每一位走上陪娃寫作業之路的父母,不放棄、不拋棄,終飛昇上仙!

於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諮詢領域:情緒困擾、人際交往、職場壓力、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成長困惑等。善於通過聆聽、敘事等互動模式,協助來訪者探索自己的內心,發掘自身的資源與力量。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自殺式”說的有些言重了。陪娃寫作業是家長們無奈的選擇,是家長們認為能為孩子們做的為數不多的事情,但也不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在陪娃寫作業,或者說是在孩子的身邊盯著孩子寫。

陪娃寫作業也分好幾種情況

1、在娃兒身邊,寸步不離。有的家長會選擇在孩子身邊,盯著孩子寫作業,誇張一點說就是眼睛都不眨的那種。這種就有點偏激了,這樣孩子會有壓力,家長自己也會很累。

2、娃兒學娃的,家長做自己的事情,互不干涉,但是讓娃知道,家長是在陪伴著他。我在唸初中以及高中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是用這樣的方式陪伴我學習。我在我的房間,他們會在客廳或者自己的房間,安安靜靜不發出聲音,包括看電視也是。當我學習完去洗漱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我已經完成了今天的作業,他們就自然而然的去休息了。這種就是默默的陪伴,我認為這是一種比較好的陪娃方式。

3、遠程遙控式。這種方式就是即使不在娃的身邊,但是會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關注娃的一舉一動,隨時督促孩子。這樣的方式對孩子來說其實是比較輕鬆的,做過學生的都知道,父母不在家,那就是隨心所欲的時候了。但是父母又不是完全的放任孩子在家,讓孩子知道我在關注你,你不要太放鬆。對於沒有時間和條件陪在娃身邊的家長,這樣的方式也算陪娃的方式之一。

父母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和課業是十分關心的,但是很多父母的能力是不足以輔導孩子寫完作業的,所以只能採取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陪著孩子寫作業,但其實這並不是十分必要的做法。應該去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去完成作業的能力,這才是對孩子成長更為合適的教育方式。


關小碗啊

中國有多少父母在“自殺式”陪娃寫作業?應該不在少數!

可是也有家長不存在這種問題!是不是有點羨慕嫉妒恨的感覺呢?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有沒有可能讓孩子們愛上學習?讓孩子把作業當成一次次的小挑戰,像打闖關遊戲一樣樂此不疲呢?

有可能!

我剛好就是研究這件事的!你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即可:

訓練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藉助遊戲來訓練。但我說的遊戲是一些思維類的玩具,可以先從磁力片,魔力棒,找不同等簡單不太用費腦子的玩具開始。玩這些的目的是讓孩子建立自信。

這個環節的重點在於,不要太關注孩子玩的對不對,好不好,而應該是你陪他幾天之後,放手讓他自己獨立完成,每天10—30分鐘都行。先培養自己玩的能力,再去逐漸讓孩子糾錯。我們有一個誤區,就是總喜歡給孩子糾錯,這不僅讓孩子失去探索的慾望,還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

後期逐漸換成難度大一些的思維遊戲,比如華容道,七巧板,羅漢塔等等。


提升孩子的目標意識

很多孩子缺乏目標意識,寫作業一會是累了,一會是太難,一會又想上廁所,各種狀況百出。這大多數是孩子缺乏自控力的表現,我們可以通過建立目標意識入手,建立孩子的目標意識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還有助於提升孩子抗挫能力,這些良好的素質在學習時,寫作業時都會起到積極的影響。

家長可以讓孩子先從一些體能訓練開始,比如:飯後帶孩子去走走路,每天走的長度增加10米,50米,100米都可以;或者帶孩子跳繩,排球;或者去試試兒童攀巖,帶孩子學學游泳,即便是假期帶孩子去爬爬山也行。

這個環節重點是記錄孩子的基礎數據,並不斷為孩子設立新的目標,鼓勵孩子完成。比如第一次拍球拍了3個,第二天努力完成4個,第三天努力完成5個。。。以此類推,在這期間孩子一定會出現想放棄的想法,這就是機會來了,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鼓勵他“跨過去”,只要跨過去,孩子就是突破。


訓練孩子專注力

首先是,為孩子創造安靜的環境,其次是,不要人為的打擾孩子,前面所說的家長不斷的在旁邊“糾錯”也屬於人為打擾。正確的方法是:在孩子寫完3行字時稍作休息,在這時可以讓孩子自己來看看自己那個字不對,不好,不標準,這不但可以起到不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評估能力。

以上這些能力的訓練,對孩子上小學學習、寫作業都很有幫助,請予以重視,如果您在訓練孩子時,出現了細節問題,可以私信我,我會針對孩子不同的情況,給您更有針對性的回覆。

我是莫言言,幼兒習慣引導師,從事教育行業10年有餘。擅長提升孩子專注度,觀察力,思考力,研究親子有效溝通的方法。希望我的經驗對您有所幫助,每日更新,加關注,讓我們一起成為最好媽媽!


莫言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在寫作業時分心,就坐在旁邊全程監視,一旦發現錯誤或不專心時,就立即指出來。

家長認為這是在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豈不知是在害孩子。


這樣做會阻礙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如果家長經常打斷、說教、甚至打罵孩子,會讓孩子日益消極、害怕,最後變得沒主見,做任何事都先問問家長看看能不能做。

這樣家長就在孩子的思維上綁架了孩子。那麼我們怎樣來正確地陪伴孩子學習、寫作業呢?

1.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學習時要有一個安靜的獨立空間,手機最好調到靜音,不開電視,書桌上不要有玩具。


2.根據作業的多少和難易程度來寫作業。

孩子放學後,第一時間要看看今天的作業量,根據作業量的多少來分配時間,做到心中有數。

如果家長比較忙,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讓孩子先寫有難度的還是簡單的。

3.要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

這一點非常重要。孩子做完作業,要先讓他自己檢查,家長再檢查,重點看孩子的做題思路是否正確。

4.及時複習鞏固和預習。

“溫故而知新”,要做到課後及時複習鞏固學過的知識,及時預習新知識,在學習上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控制情緒!控制情緒!控制情緒!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果實在忍不住就在心裡默默勸自己:是我親生的!是我親生的!是我親生的!

一個爆媽毀三代!希望家長重視!


愛的教玉

我估計在中國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父母中了,這樣自殺式陪娃寫作業的招。

我之前就中過,後來學習專家的一些教育方法,吸取了一些比較科學的教育方法,感覺非常有效果。

舉例子。

以前孩子他媽都是在孩子寫完作業之後,給孩子檢查一下,然後把錯誤的問題給孩子指出來,但是後來發現孩子學習還是比較馬虎。後來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關於小孩子作業的問題,不應該由父母來幫孩子檢查,即使檢查也應該在孩子自己檢查之後,再檢查。

如果孩子不願意自己檢查,那就告訴他,自己不檢查錯誤的多,那時候要自己承擔做錯題的後果,比方說老師會懲罰批評。然後要告訴她自己檢查有很多的好的結果, 可以提高自己做作業的認真度可以提高考試成績。剛開始的時候,我家孩子還不願意自己檢查,但是後來還是堅持了,讓他自己檢查。到現在,孩子考試的時候都會仔細檢查,所以說每次考試基本上都是第一第二名。

關於教育小孩子,其實很多的問題不是出在小孩子身上,而是出在了父母的身上。很多的父母在教育觀念上,教育知識比較匱乏。而且很多是受中國棍棒教育的影響,以及男權主義的影響。以及現在社會缺乏平靜心態的情況下,往往對孩子實行暴力教育。我自己也有好幾回用棍棒教育過孩子,那是為了督促他的學習,因為他實在太粗心了,太不用心了。在輔導他寫作業的時候,我相信有很多的父母會因為孩子做作業非常的粗心,非常的懶散,甚至一些簡單的問題都不會而在心裡面有很大的,怒氣,很多時候會控制不了自己而暴打孩子, 雖然棍棒教育能在短時間內對孩子的學習能起作用,不過在孩子心理方面起到的負面作用肯定是會更大,所以相比較來說,最終我選擇了放棄棍棒教育,我對兒子說,爸爸把棍子扔掉了,以後不用棍子打你了。因為我深深的思考,這樣棍棒教育的方法,我也進行了換位思考,現在的小孩子可以說是每個家庭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成員,而且是獨立的一個個體,如果換成自己被暴打的話,你會有什麼樣的想法感受呢? 再仔細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多麼的可愛,就因為孩子的粗心,不會,成績不好就對孩子暴打嗎?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小姑娘很懂事,但是她寫了一封信,錄了視頻給自己的父母,說謝謝父母的教育養育之恩,平時雖然會打罵自己,那是為了自己好,為了學習好,所以她不記恨父母,她說她要走了,想去天堂看看,看到這的時候,我眼淚都要快流下來了,後來小姑娘真的自殺了。我再次淚奔。

從那之後,我現在採取最多的方法就是懲罰椅子,如果他犯錯了,我就要讓他坐在懲罰椅子上,然後靜思自己的過錯,和他進行一次談心教育。基本上他能想到自己的哪些錯誤,從而進行改正,達到一定的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招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文化或者是教育思想太落後,這樣苦的就是孩子。

所以說建議中國的父母都應該提高自己的一些教育思想和觀念,多學習專家的一些教育方法。另外,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應該綜合考慮,不要把學習成績視為一切,在體育,思想,智慧方面,更應該,提高。

從小的時候,我就對兒子進行了英語教育,對孩子的英語語感培養,記得很清楚的是,兒子在一歲左右的時候他能夠聽懂,我說的英語。除了英語方面,在游泳,溜冰,打羽毛球,籃球都對他進行了一些親子教育訓練,這些項目都是我自己陪他訓練學會的,有些我不會的,我會去學習,和他一起學習進步,除了溜冰之外,其他幾個項目都是我比較擅長的,對於孩子的童年成長最為重要的就是孩子的父母了,所以不要讓自己的孩子童年缺失很多親子感情,作為父母,更多的時間應該陪陪孩子。所以相比較同齡人兒童來說,他的運動項目還是會的挺多的。現在這些項目他都會,雖然會了一些簡單的基礎,不過在後期再培養的話,肯定會很省心的,良好的基礎對孩子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做的欠缺的就是,最近才開始培養他的親子閱讀,包括中文的和英文的。中文是基礎,沒有好的中文,是學不好英文的。鑑於有這樣的思想,所以說我會,把他的中文閱讀培養好好,養成一個良好的中文閱讀習慣。 大家也可以借鑑我這樣的做法。

另外最近孩子學校裡面開家長會,然後和很多的家長交流之後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每個家庭的一個問題,就是手機問題。

很多的時候,每個家庭裡面的大人,孩子的父母都會拿著手機看,而讓自己的孩子看電視,或者是玩手機。現在的手機問題不僅是影響到,家庭裡面成員的問題,夫妻的問題,甚至父母和孩子的問題,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也是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說做父母的都應該思考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舉止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當然,我也是中招過,不過我已經慢慢在改變自己的這一個不良習慣。目前基本上已經沒有手機這個問題了。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在教育方面,父母都應該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多重視家庭問題,多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多重視自己本身的問題。我相信,通過自身的改變,孩子的教育,孩子本身健康的發展一定會變得更好。家庭幸福,孩子才幸福,國家才能夠更健康的發展。


藝方英語親子教育

之前一篇《老孃我做了什麼孽,要陪孩子寫作業》在朋友圈裡瘋轉。後面緊跟了幾百條評論,都是家長吐槽陪孩子寫作業有多痛苦。有人甚至上升到生命安全的高度,說因為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住院。雖然誇張,但共鳴的人還挺多。

氣到住院的我是沒見過,氣到來做心理諮詢的家長,我倒是接觸過幾個。

Q女士就曾經為自己的孩子求助。她來的時候,女兒剛上小學二年級。她說實在是拿孩子沒辦法,每天晚上寫作業都是一場戰役。寫作業之前要先喝水,喝完水之後要再上個廁所,磨磨蹭蹭的。學個生字,女兒眼睛直勾勾的,也不知道在看哪,反正不是在看書。Q女士念一遍,女兒複述一遍,再念一遍,再複述一遍,再念一遍,再複述一遍。記住了麼?記住了。真的記住了?真的記住了。一默寫,又忘了。

「她就是機械式地回應,根本不往心裡去!」Q女士的心在滴血。

「你說!她為什麼就那麼不愛學習!」她說。

我是在這個時候打斷她的。「她為什麼要愛學習?」我問。

「學習很重要啊!」Q女士說。

「等一下,那是你的理由

」我說,「你女兒呢,為什麼要愛學習?」

Q女士愣了一下。

我解釋一下,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這個問題乍一聽,有點抬槓的意思,好像是反問:「你的要求是不是不太合理?」其實不是。這只是一個純粹的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主語,孩子本人。你想讓孩子學習,那是你。孩子自己怎麼想?孩子參與一件事,總是有他自己的理由。

「因為學習很重要啊,這理由還不夠麼?」十個家長裡,有五個這麼說。

這就是誤解的根源。它把自己的需求,跟別人的需求混為一談。你記得開會的時候,老闆在臺上誇誇其談的樣子嗎?「要熱愛你的本職工作,它是第一位的……」你在臺下打著哈欠,心想:這跟我有什麼關係?——你的孩子,就是這麼想的。

學習為什麼重要?因為不好好學習,就會考不上好中學,以後上不了985和211,不能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畢業後的起點沒有別人高,一步慢,步步慢,最終淪為社會底層……這一長串邏輯鏈條,孩子在意嗎?他們跟大人一樣看重這一切嗎?

我不是在否定焦慮,我自己也有焦慮。焦慮是這個時代突出的主題。這份焦慮不完全是壞事,至少有它存在的道理,對此我理解並且欣賞。我想說的是,這份焦慮僅僅是大人的焦慮。按照「誰焦慮,誰解決」的原則,大人為了自己的焦慮,會氣得暴跳如雷,生病住院,這些煩惱都是自作自受的事。——很辛苦,但這跟孩子有什麼關係呢?

所以,下一次當你對孩子恨鐵不成鋼,心想「學習這麼重要,他怎麼就是不學」的時候。停下來,想一想這句話的完整版:「我認為學習重要」,它推出的結論是「我會為了他的學習焦頭爛額」。這話沒毛病,但它完全停留在大人的世界裡。

有一個小朋友叫跳跳,是這麼說的:

——你們家誰最在乎你的成績?
——爸爸。他很擔心我成績變差。
——如果成績變差了,老師會罵嗎?
——會批評。
——誰最害怕老師的批評?
——爸爸。

你看,孩子很清楚:父母害怕學習不好。但那是大人的害怕,跟我沒關係。

所以教育學家告訴我們,要培養興趣。話雖然空泛,總算是在從孩子身上說事了。

想一想,如果一個孩子發自內心覺得:「學習很好玩」,把學習當成遊戲,沒別的嗜好,就是特喜歡做題,做著做著就成了學霸……是不是很美好?所以有人在販賣一種觀點:學習是天然的,自發的,每個孩子天生都應該有對學習的興趣。只是因為大人的壓制,孩子的興趣才會被扼殺。醒醒吧,你覺得這樣現實嗎?

不是說沒有這樣的例子,但這樣的好事可遇而不可求。一百個孩子裡,是會有一個兩個孩子有這種天賦。老師也的確在想辦法,在學習中儘量加一點趣味的元素。但如果你想一想自己小時候對作業的感覺,你最好對這件事的期待不要太高……

來,回到正常人的世界吧:學習不好玩,甚至可以說很枯燥。在這個前提下,你替孩子想一想: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比學習更好玩的事,他們為什麼要學習?

當你開始這樣思考的時候,你就離解決這個問題不遠了。

一些父母會給孩子講道理。他們試圖讓孩子理解自己作為成年人的焦慮。生活中是有其它許多誘惑,但你必須剋制一下,是因為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如果孩子接受了這種焦慮,儘管覺得辛苦,甚至於勉強,他們會自覺要求自己堅持下去。


不要鄙視思想教育,有時候它是管用的。一個不喜歡學習的孩子,通過這種教育,一旦意識到了某種緊迫性,他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脫胎換骨,學習突飛猛進。但這種情況有一個前提:孩子在當前的生活中,的確感受到了危機或不幸。

貧寒家庭是一種情形,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二十歲就要出嫁,給家裡換幾萬塊錢的彩禮。這時候她會發現,學習是最方便的路徑,打開階層躍遷的通道。另一種情況則是家庭的關係緊張,父母永遠在爭吵,冷戰,相互背叛,家裡充斥著情感的忽視或虐待,孩子默默地看著這一切:我必須好好學習,這樣考上大學就可以離開了。

Q女士,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中產階級,吃穿不愁,工作有價值感,婚姻關係融洽。全家只有一個女兒,姥爺姥姥,爸爸媽媽,都視孩子為掌上明珠。

她愣了一會兒,扶住額頭:「忽然覺得,我好像是在炫耀家庭太幸福。」

「所以她沒有理由重視學習。」

「好吧,她沒有理由重視學習,」Q女士承認,「可能我的這個需求有一點太高了。我現在的期待是,就算她不愛學習,至少回家快一點把作業寫完吧。」

要解決這個期待,還是一樣的問題。

「從孩子的角度,寫作業的理由是什麼呢?」我問。

我一直在說,分清是誰的需求,是一個最基礎,也最複雜的操作。

哪怕寫作業這種小事,也包含了需求的混淆。如果我們問孩子:「你寫作業的理由是什麼?」我不知道有多少家庭的孩子,會給出Q女士的女兒一樣的回答:

「因為媽媽催我寫。」

這個答案,仔細想一想很驚人——孩子需要父母的焦慮!

如果是這種情況,做父母的人很難放輕鬆。因為正是他們的焦慮,構成了維持孩子行動的主要支柱。反過來說,孩子被催著不情不願地學習,這事又讓父母進一步焦慮。所以是一個被相互維持的循環,你想一想兩根柱子,相互支撐的模樣。

孩子的不情不願,催一聲動一下,這是被維持的。恰恰是被父母的催促所維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