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本工具書,可以解決你90%的育兒難題

01

當媽已經快八年了,有兩本育兒書一直陪伴在身邊。每當孩子生病時,或是我遇到籍手的育兒問題時,總會把它們從書架上拿下來,象查字典一樣找答案。

就這樣,心情總會迅速平復下來:原來,這些問題,不止我家娃會有,全世界的爸媽都會和我一樣遇到這種問題。只要找到解決的方法,啥都不算事。

這兩本工具書,可以解決你90%的育兒難題

這兩本書,一本是《育兒百科》,作者是日本的松田道雄;

另一本是《斯波克育兒經》,作者是美國的本傑明.斯波克;

這兩本育兒書,都是大百科全書似的鴻篇巨箸,在上個世紀以來,就在東西方世界暢銷幾十年,成為父母們育兒的必備寶典。

這兩本書,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分別以東西方人的生長髮育規律、育兒難題、常見的疾病、行為習慣都做了詳細的描述和解答。

所以,兩本書都對照著看,是挺有意思的,也可以反覆辯證,他們哪個說的是對的?如果他們二位育兒專家,在某一個問題上,是一致的,那麼,這就是真理;

如果,有不同,那麼 ,就按照自己的育兒習慣偏好,對應解決就好。

02

我們先講第一本育兒工具書《育兒百科》。

這兩本工具書,可以解決你90%的育兒難題

這本書的作者是松田道雄,是日本著名的兒科專家。

他用了畢生的心血來寫這本書,修修訂訂又改了30年,一直在完善育兒理念。

書中從一個母親懷孕開始,一直到孩子6歲上小學之後,在這麼長達7年的時間跨度之內,按照孩子的年齡(細分到月齡)來細分章節。

系統地講述每個時間段裡,母親的妊娠保健、新生兒的護理、母乳餵養、洗澡、吐奶、室外空氣浴、曬太陽,哄孩子睡覺、以及幼兒的安全看護、常見疾病以及一些不常見的疾病,事無鉅細,一一詳細講述,並解答問題。

全書80萬字,不必一次性看完。因為,看完,你也記不住。

最好,是懷孕的時候,看懷孕的部分,孩子1個月看一個月的部分。

所謂的,頭胎照書養,這本書,確實是照書養的經典之作。

我就是那個照書養娃的媽(關鍵是自我感覺,養得還挺好的。)

問急疹的醫生,是不是幼兒急疹,醫生說,不確定,要出疹子以後才知道,醫生問打吊針嗎?我堅決搖了搖頭,拿了美林,還有頭皰,就回家了。

兩天後,給源洗澡的時候,屁股上、後背,脖子出了一堆紅色的小點點:阿彌陀佛,大吉大利,是幼兒急疹——源應該不會發燒了,終於順利度過人生中第一次發燒。

還是,源三個月以前,晚上睡覺經常哭鬧不停,把全家鬧騰個不行,我二姑幫忙帶源,一個月,足足瘦了二十斤。沒有啥原因,就是因為大人都沒有得睡。

但松本道雄老人家說,有些孩子就是愛哭鬧,有些孩子就是睡得多,有些孩子就是吃得少,有些孩子就是長得快,有些孩子就是瘦小。

看完這本書,我的幾乎快得產後抑鬱的小心靈就被撫慰好了。

於是,我很早就知道,每一個孩子從打孃胎裡下來,他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不能夠說別人的孩子是怎麼樣的,他就應該是怎麼樣的。

他有他自己的生存方式,我們只要安全守護他就好。

03

第二本字典級的育兒書是《斯波克育兒經》。

這兩本工具書,可以解決你90%的育兒難題

要說這本書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量多大,光是說銷量,就能夠嚇人一跳,足足有5500萬冊,比整個加拿大的人口還多。

它被《時代週刊》評為影響20世紀的10本書之一,它還是美國家庭主婦必備的育兒手冊。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本書,美國婦女帶娃就凌亂了,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而且,這本書的適用範圍更廣:從孩子出生之前,一直寫到孩子的18歲成年前,在父母的原生家庭裡,應該如何養、育、教。

《斯波克育兒經》這本書,不僅注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身體發育的養護,還注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這本書的作者斯波克博士,不僅是美國兒科權威,他還長期研究心理分析學。由於在育兒方面的卓越貢獻,他被世界各國父母譽為“育兒之父”。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講述孩子的1-18歲的照顧和餵養情況;第二部分,講述孩子的包含和營養,第三部分,講述孩子健康和安全問題。第四部分,講述孩子的精神健康。第五部分,講述孩子的常見發育和行為問題;第六部分,講述孩子的學習與學校。

書中講述了非常多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解決。

比如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顧:如廁訓練、生病護理,孩子吃手、啃指甲、失眠;

孩子的心理問題:怕黑、怕某種動物,害怕死亡;如何和孩子談論性的問題,

孩子的行為問題:多動症、發脾氣、罵人和說髒話,以及孩子該不該看電視,怎麼玩電腦遊戲,搖滾樂和說唱音樂,又對孩子有著怎麼樣的影響

孩子成長的家庭情況:比如收養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甚至是同性戀的父母家庭,如何把家庭對孩子正常成長的影響降到最小,讓這樣的孩子也能夠獲得幸福的生活?

種種複雜的育兒情況 ,光是看目錄,你就會覺得,只有你想不到的育兒問題,沒有斯波克教授解決不了的育兒問題。

源從2歲開始,就一直怕狗,每當我們牽著他走在路上散步時,一看到狗,他就象個猴子一樣,爬到我們身上,緊緊抱住媽媽叫,有狗有狗。每一次看到狗,他就會驚恐不已,這種驚恐,是大人無法想象的。

如果是無知的父母 ,一定會大罵孩子,膽小鬼,狗這麼小,怕他幹什麼。

但斯波克博士告訴我們,“不要把一個膽小的孩子拉到小狗面前,來證明不會有什麼危險,你越是拉他,他越覺得自己必須往後退。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自己就能夠克服膽怯的心理,去主動接近小狗了。”

所以,每次看到狗的時候,我們都會提醒源,前面有隻狗來了哦。源就會主動叫抱抱,我們都會把他抱起來,拍拍他的背,安撫他。

直到今年春節的時候,我帶源去黃姨媽家玩,她家裡有一隻可愛的、雪白的貴賓。令人驚奇的是,源不再怕狗了。、一個下午都很開心地和小狗玩。甚至在回家後,要我送一隻小狗給他。

你看,三歲五歲時,深深恐懼的小狗,到了7歲後,變成了他的愛寵。

孩子總會慢慢的長大 ,從三個月前的啼哭、六個月碰頭、十個月的摔跤到二歲的打架,從吃奶到搖搖晃晃地學走路到滿地飛跑停不下,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都會成為每一個父母心裡最溫暖的記憶。

而那些孩子生病的煎熬,不聽話亂髮脾氣的焦慮,都因為有這兩本工具書相伴,得到了很好的緩解。

所以,今天推薦這兩本書,希望在育兒路上,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