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巨頭的“非油”賭局

6.5

T.O.D.A.Y

「導語

曾經縱橫在黑金市場的巨頭,已經在時代的浪潮中,悄然調轉了方向。“非油”戰略或將意味著未來能源格局的轉變。

国际巨头的“非油”赌局

過去幾年,原油市場幾經跌宕。在能源清潔化的浪潮中,國際石油巨頭紛紛調整發展戰略,以期取得未來發展主動權。

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從高碳向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社會共識。轉型正在進行中,過程卻依然漫長。

剛剛發佈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18年版)》報告指出,石油和其他液體燃料需求在展望期大部分時間內保持增長,但增速逐漸降低,並在展望期後期在高點達到平穩狀態。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表示,“石油的需求將會在2025年停止增長。”

国际巨头的“非油”赌局

大勢所趨之下,曾經憑藉石油起家的巨頭公司,如道達爾、殼牌、BP集團等都在紛紛進行業務結構轉型,天然氣、新能源領域將成為新的角逐場。曾經縱橫在黑金市場的巨頭,已在時代的浪潮中,悄然調轉了方向。

能源巨頭的轉型,往往意味著全球行業格局的風向。在這場蝶翅輕展般的風暴醞釀之中,國內外企業無一例外,紛紛在在搶灘中爭渡。這場以“非油”為主要看點的轉型戰略的豪賭,究竟有多大勝算?在由“石油巨頭”向“能源巨頭”轉型的牌局上,又各自盤算著怎樣的籌謀?

“賭局”開盤

回顧近年來的油價,經歷了持續低迷之後,在各種手段的刺激下正逐步回溫。回顧石油史,可謂在各種災變論調、無數集體恐懼之下發展到如今的程度。石油峰值論和衰落論一度甚囂塵上,然而,峰值論已經由生產峰值論轉向需求峰值論,簡單粗暴的衰落論更是在能源系統的市場規律下不攻自破。

《BP世界能源展望(2018年版)》(以下簡稱《展望》)指出,石油在展望期間大部分時間增長(年均0.5%),但在展望最末期開始停滯。交通行業將持續主導全球石油需求,佔全球需求增長的一半以上,佔總需求的比例相對穩定地保持在55%以上。

在石油行業遠稱不上是“夕陽產業”的當下,國際巨頭已然在預測中開始了各自的佈局,不過對於這場輸贏難料的轉型戰,他們也難掩憂慮。殼牌首席執行官Ben Van Beurden曾表示,“過去,無論面對何種困難,我們總會找到一種解決方案,保守的方法仍然有效。而當前所面臨的挑戰是我們不知道未來將走向何方。”

在全球排名前列的國際石油巨頭中,無一例外都將天然氣作為未來勘探開發的重中之重。

據道達爾集團研發項目副總裁潘郎文介紹,目前道達爾油氣組合中,天然氣佔比為46%,而到2035年,天然氣在其油氣組合中的比例將提高至60%。道達爾集團駐中國總代表努北堂預計,“到2030年,道達爾的可再生能源業務會佔到總業務的20%”。

BP在戰略上的調整基本與其一致。BP全球執行副總裁戴尚亞曾表示,“目前BP的油氣資產比例大概是五五開,而在下一個十年(2020年)開始,將實現天然氣資產比例超過原油,大概是60%對40%。”在新能源業務領域,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曾表示,“我們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主要是位於巴西的生物燃料,還有位於美國德州的風能項目。”此外,BP也在加快在太陽能產業的佈局。據其預測,未來20年,太陽能發電將佔全球電力供應的10%左右,年增長率約為15%。

国际巨头的“非油”赌局

殼牌則在這條轉型道路上賭得更為徹底。據瞭解,殼牌在油氣業務方面將進行大規模改革,天然氣業務將在未來佔到殼牌油氣業務比例的75%。在年初發布的《殼牌2018液化天然氣前景報告》中表示,天然氣在未來20年能源需求增長中的佔比將超過40%。目前,殼牌正在投資電力行業,包括可再生能源,其宏偉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公司。

國際能源署表示,如果各國政府採取嚴苛的環保政策,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在2020年左右達到峰值,但即使這種預測成真,到2040年石油佔全球能源總量仍將達到23%。換句話說,即使在石油需求達到高峰後,石油時代也可能會有數十年的收尾期。

各自的“手牌”

所謂困局,往往意味著解開後的豁然開朗。在這場以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為賭注的局中,每個百年老店都展示出了十足的韌性。實際上,他們各自之間並非對賭的關係,真正賭的是未來的生命力。

BP作為當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其全稱為British Petroleum 的縮寫,即英國石油。早在20世紀初,BP將其品牌形象詮釋為Beyond Petroleum,即超越石油。這一改變不僅僅是BP名字的簡單變更,背後更多隱含的是這一傳統油氣企業在結構上的調整。

在BP集團所有推動能源轉型的舉措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太陽能產業的佈局。BP去年底曾宣佈,以兩億美元入股歐洲最大太陽能開發商Lightsource。收購完成後,Lightsource太陽能公司將更名為LightsourceBP,BP擁有43%股權,並在公司董事會中佔據兩席。BP曾經營太陽能業務長達40年之久。彼時,BP進入的是太陽能製造領域,供過於求以及光伏成本的下降和規模化生產,導致BP核心競爭力下降,並果斷退出光伏產業。

對此,BP首席執行官(CEO)戴德利解釋,此次重新迴歸太陽能行業,投入方式跟過去從事製造和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做法不同,而是轉向開發和管理太陽能計劃。此後,風電和生物質燃料成為BP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重點。據美媒4月10日報道,BP將在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的Titan 1號風力發電廠安裝特斯拉電池,其大舉進軍美國本土風電的意圖也隨之躍然紙上。

或許是英雄所見略同,殼牌和道達爾同樣看好太陽能產業,並近乎在同一時段開始佈局。2018年1月15日,殼牌和美國太陽能公司SiliconRanch簽署了協議,前者將斥資2.17億美元收購後者43.83%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這是殼牌闊別太陽能產業12年後的首次迴歸。公司表示,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新能源支出提高到10-20億美元/年,這一數字佔殼牌2017年預計資本支出總額250億美元的4-8%。

另一邊,道達爾也拿下了一筆太陽能資產。2017年12月20日,道達爾宣佈,以2.85億美元完成對可再生能源公司EREN RE 23%股權的收購。EREN RE是一家阿根廷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業務。更早在2011年,道達爾以14億美元收購界排名第二的太陽能發電企業SunPower60%的股份。

氫能領域的業務同樣不可忽視,這亦是國內新能源領域的短板之一。殼牌與法國液化空氣公司、林德公司、汽車製造商戴姆勒公司、道達爾公司、奧地利石油公司等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計劃在2023年前建設390個氫氣零售站點,其中230個站點使用殼牌產品。BP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展了氫能技術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參與了眾多的氫能示範項目,BP是歐洲和美國兩個全球最大氫示範項目的能源合作伙伴,也參與了中國首座加氫站建設。

備受矚目的埃克森美孚儘管還沒有大手筆購入新能源資產,但每年對新能源領域投入的研究資金卻高達10億美元。

各大國際巨頭在新能源領域的佈局,還包括生物燃料等領域,由於大多並未進行規模化商業生產,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大型石油公司在不斷向可再生能源靠攏的趨勢,以及對可再生能源在未來發展的信心。

天然氣業務將成為各個石油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業務最大側重點,這也是從“石油巨頭”向“能源巨頭”轉型的關鍵一步。

国际巨头的“非油”赌局

荷蘭皇家殼牌集團與2016年初,完成了約530億美元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BG)的交易,成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公司。2018年3月11日,據彭博社報道,殼牌與美國私募股權公司黑石集團正研究共同出資100億美元收購必和必拓在美國的陸上頁岩資產。該收購計劃會加快殼牌推進增強頁岩業務的計劃,與黑石集團合作也可進一步增強殼牌財力以便確保交易的完成。

作為全球第四大天然氣生產商和第二大液化天然氣運營商。截至2017年底,道達爾已經向中國市場供應了750萬噸液化天然氣,並在上游天然氣勘探開發領域與中石油進行合作。道達爾集團研發副總裁潘朗文曾表示,“未來,天然氣業務在道達爾全部能源產量的佔比將居於首位,其中液化天然氣將扮演重要角色。”

近期,道達爾已與法國電力公司Direct Energie控股股東簽署協議,將以約14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其74.33%的股份。道達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Patrick Pouyanné在評論這一最新協議時表示:“道達爾公司通過這筆交易在法國和比利時積極開展電力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分銷業務。這起友好的收購案是集團拓展整條天然氣發電價值鏈和開發低碳能源策略的一部分,這與公司成為負責任的大型能源集團的願景一致。” 在3月美國休斯敦舉行的劍橋能源週會議上,Patrick Pouyanné稱,公司未來將聚焦5個核心領域:非洲、中東、北海、深海和液化天然氣(LNG),不過頁岩油氣資源未被列入其中。

2017年伊始,BP新項目上馬的步伐明顯加快,共上馬7個項目,其中6個是天然氣項目。另外,預計2018~2021年啟動的9個項目也已開工建設。戴德利上任之後,BP對不斷變化的能源格局的主要回應是逐漸從石油轉向天然氣。在計劃2017~2021年投產的16個新項目中,有12個為天然氣項目。

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在剛剛過去的能源展望報告發佈會上表示,“到2040年,全球能源結構將呈現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非化石燃料各佔1/4的局面。”目前,BP上游已擁有九大天然氣價值鏈,主要分佈在埃及、阿曼、阿塞拜疆、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此外,BP在四川頁岩氣與中國石油的合作項目,也值得期待。

此前接受《能源》雜誌採訪的德國能源署前署長斯蒂芬•科勒曾建議,在可再生能源接入比例越來越多的時候,應當研究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結合應用,“天然氣的靈活性與可再生能源的互補性非常強,應當研究二者如何更好地結合。”

“石油牌”如何打

從行業趨勢來看,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近年來的發展並沒有使石油的消費量呈現降低的態勢。2017年全球石油消費量出現加速上漲態勢,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有所提高。這意味著,石油巨頭對新能源的投資並非迫於石油行業衰退的壓力,而是在尋求自身業務的擴大。

從公司資金的角度來講,在涉足多個領域的情況下,必然有所傾向。尤其是在天然氣等項目需要大量前期資金流入的情況下,對於當前石油項目的處理,也備受業界關注。

作為改革的第一步,殼牌削減了運營成本,可以比競爭對手更好地利用原油世紀結束前的時間賺錢。對此,殼牌首席執行官Ben Van Beurden預計,未來幾十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繼續攀升,他已經在削減石油項目資產組合,只保留那些能在油價低於40美元/桶的市場中提供良好回報的精益資產。

有關殼牌出售油砂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剝離資產。在荷蘭海牙總部,經過幾個月的閉門商議後,按銷售額計全球最大的非國有石油公司殼牌得出瞭如下結論:能源行業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曾經有利可圖的油砂業務將成為負債。殼牌認為,一旦石油需求高峰來臨,油價可能會緩慢下滑,最終低於油砂生產成本。分析團隊的Jeremy Bentham表示,如果這一局面成真,而公司卻被油砂拖累,“那麼,很不幸,公司將徹底完蛋。”在殼牌決定出售油砂前,他在寫給老闆的一份備忘錄中如是說。

道達爾的“剝離戰略”相對殼牌更為保守。去年9月,道達爾首席執行官PatrickPouyanné在電話會議中表示,“道達爾公司不急於出售諸如油砂那樣的高保本資產,將會等到油價上漲之後再考慮出售。我優先考慮的是價值而不是產量。”與此同時,道達爾也有所舉措,宣佈不會為位於艾伯塔省背部的Fort Hills油砂項目繼續提供資金支持。

去年年底,道達爾表示,同意以14.5億美元價格向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出售2塊挪威油田的股份。“公司計劃將重心轉移到伊科菲斯克、斯諾赫維特與約翰•斯弗爾德魯普油田等非作業權資產上。”

相比之下,BP儘管也在剝離油田資產和股權方面有所動作,但仍有油田項目陸續投產。據道瓊斯4月10日消息,BP將鑽探兩個北海新開發項目,預計將於2020年投產,每日總產量最高可達3萬桶油當量。

據WENews.com網站2月27日報道,埃克森美孚公司將出售其在位於加拿大東海岸以外海上的特拉諾瓦石油項目中持有的全部股份。

業內人士對此指出,在石油資產的處理方式上,各家石油巨頭都有所不同。但大多存在著削減重資產,轉向輕資產的共同意願,併為轉型提供資金驅動。

牌局的風險

任何轉型都伴隨著風險,特別是在當前青黃相接的關鍵時期;任何決策的失誤也都會削弱企業未來競爭力和生命力,而這也往往意味著在風起雲湧的能源市場中出局。

“從風險來看,天然氣作為過度向可再生能源的橋樑,其風險較低。”朱興珊強調,“然而在轉型新能源業務的過程中,面臨的風險較大。據瞭解,目前轉型新能源業務的基本沒有盈利。許多公司投入新能源領域,大多是在表明一種姿態。”

潘濤對此表示認同,“實際上,現在這些能源巨頭涉足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在其體量規模中佔比很小,其目的並非是想要大舉推進,只是處於‘介入’和‘觀望’的角度,等待市場成熟之後再大規模投入。”

回顧各家公司在新領域的業務投資,遺憾退出的案例比比皆是。

殼牌首席執行官Ben Van Beurden曾指出,“由於沒有把可再生能源當做戰略方向,因此殼牌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潰敗。”

殼牌曾投資太陽能電池板製造業,但當公司發現時機太晚,無法獲得足夠利潤,且行業競爭非常殘酷後,放棄了該投資。殼牌也投資了風力發電場的開發,但由於風電場的平均利潤率低於普通的深水項目,投資風電是種浪費,因此也退出了該項目。殼牌還曾涉足氫氣能源,但在2005年左右,監管機構發現殼牌大量超額記錄石油儲備後,殼牌不得不停止該項目,這一醜聞使殼牌重新關注其真正的主營業務。

BP同樣經歷過新能源領域的失蹄,做出了“棄光轉風”的決策。隨著短短几年內光伏生產成本的大幅下降,BP在光伏領域不再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2012年,BP快刀斬亂麻,果斷退出光伏行業,同時從在華合資項目中撤出。

“退出太陽能行業,並不是因為我們認為這個行業不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處在價值鏈上的一個錯誤點上,我們只是在這一位置上無法發揮自身獨特的作用,”BP全球執行副總裁戴尚亞解釋稱。

對此,朱興珊也透露,“中國石油也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口號,但在新能源領域還未完全想好該如何佈局。”

足夠龐大的體量和充裕的資金,給了他們在這個牌局上調整出手方式的機會。業內人士分析,中小型新能源公司發展新能源的模式,一般是前期引入風險投資,等項目上規模和盈利之後,再運作上市,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但對大多數石油巨頭而言,不存在資金上的壓力,它們看好的項目很快能夠投巨資進行開發,或直接併購。且傳統能源巨頭往往擁有難以比擬的政府關係資源,以及其他先發優勢。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