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老北京最著名的四樣傳統美食,涮肉、烤鴨、雜醬麵、爆肚,北京的爆肚,是滿漢全席下的民間小奇葩,服務的階層不同,講究的就是草根的小滋小

味兒,肚絲下鍋,一焯再一撈上,火候把握非常了得,講究的就是又脆又嫩又筋道,越嚼越有味兒。

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北京爆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時期,而其鼎盛的時候是在清末及民國初期。據老人們講,解放前在東安市場一溜能有七、八個路邊攤賣爆肚,經營者都是回民,小木桌小板凳土碗土碟,支個棚架口鍋就做生意,可見爆肚在北京非常草根底層。北京較有名的爆肚鋪有:銀錠橋畔的爆肚張,東安市場的爆肚馮、爆肚王,天橋的爆肚石,門框衚衕的爆肚楊,東四牌樓的爆肚滿等。

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爆肚張老店創業於1883年,位於京城什剎海銀錠橋畔,創辦人是張泉才和張殿增父子二人,張耀興是爆肚張的第三代掌勺人。如今張耀興的兒子張東紅成了掌勺大廚,四代人一百多年的經營,味道一直不變,製作加工一直都是自家傳人親自制作,爆肚又脆又嫩,毫無羶味,為的就是保證這個地道的“味”。爆肚張店面非常小,桌椅也非常簡陋,是一家典型的小家庭作坊,但門口卻赫然掛著中國內貿部頒發的中華老字號牌匾。

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清朝末年,山東廚師馮天傑在東門大街擺攤賣爆肚,經過多年經營,馮天傑的爆肚製作技藝日漸精湛,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成為老東安市場中爆肚經營最有名氣的店家之一,當年到爆肚馮家來的既有八旗子弟、達官貴人,又有社會名流、富賈名商。一些梨園名流也經常到這裡落座品肚。1998年,馮家第三代傳人馮國明在東城“簋街”邊開辦“金生隆”爆肚店,簋街擴路拆遷至海淀健德橋邊。

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位於地壇北門的西德順爆肚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由於爆肚在北京餐飲行中地位不高,所以一般的店鋪都無字無號,以經營者的姓氏為名。西德順爆肚王是第一家給自己立字號的爆肚店,也是公私合營後,第一個恢復經營的老字號,老北京都知道這家店,口碑很好,到如今也是歷經家族傳承四代人的發展。爆肚王的特色菜是爆肚、肚仁、松肉、糖卷果、百葉、麻豆腐、肚領。

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北京爆肚最大特點是脆鮮,選料上就得用內蒙古、西寧的牛肚,肚葉嫩長,以槽牛呈黑色的肚百葉最好,羊肚則以餵羊的肚最鮮嫩。將洗泡好的牛羊肚撕去油脂、草芽,再分割成肚散丹、肚蘑菇尖、肚仁和肚葫蘆等。鍋內放入涼水,加薑片花椒,旺火燒沸,按肚的不同部位,每份分量約半斤,一盤一爆分別下鍋。爆的火候兒十分重要,爆老了嚼不動,爆嫩了不熟,爆的時間要恰到好處。尤其是牛肚仁,水分多,極嫩,微脆,還有蘑菇頭,要六七隻羊才得這麼一盤,鮮美滑潤,堪稱人間美味尤物。

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爆肚本無味,調料是其入味兒的靈魂,爆肚蘸調用醬油、米醋、芝麻醬、香油、豆腐乳、蝦油等配成,還要加蔥花、香菜、蒜汁和辣椒油。吃爆肚時一般一口只夾一小撮,蘸好調料入口,同時吃爆肚非常講究“齒感”,如果鄰座的人聽聲音以為您在嚼一塊嫩黃瓜,那不用問了,您已經是一位吃爆肚的老行家了。

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冬天,來碗熱騰騰的爆肚,又脆又嫩又筋道,誰說北京無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