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核潛變殲-20?中國科學家首造水下“隱身毯”!軍迷沸騰了

094核潛變殲-20?中國科學家首造水下“隱身毯”!軍迷沸騰了

據中科院網站6月5日報道,中科院聲學研究所噪聲與振動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軍與副研究員賈晗帶領的超材料研究組,在6月1日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三維寬頻水下聲學隱身毯的實驗驗證》,顯示該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製備出三維水下聲學隱身毯樣品,在未來水下反探測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前景。

094核潛變殲-20?中國科學家首造水下“隱身毯”!軍迷沸騰了

反潛歷來是海戰的難點,但這主要是源於水面艦艇對潛艇探測的困難。在現代航空反潛出現後,其實對潛艇一方極為不利。因為航空反潛速度遠超潛艇,而且可以通過投放聲吶浮標或者吊放聲吶,來主動發射聲吶波探測潛艇,對此潛艇一方几乎沒有還手之力。而日本自衛隊號稱東亞反潛第一大國,就是在航空反潛領域下了大本錢,裝備有大量的固定翼反潛機和反潛直升機。

094核潛變殲-20?中國科學家首造水下“隱身毯”!軍迷沸騰了

過去只要水下主動聲吶一發動,噪音就是為零的潛艇,也無所遁形,這是潛艇在水下聲波反射的原理決定的。然而中科院研究專家利用週期性互相分隔的鋼條構建出水下八稜錐形的三維聲學隱身毯。一旦把被隱藏目標覆蓋在其中,並從任意方向對回波聲場進行測量。這個隱身體系的聲回波信號與平整反射面的聲回波信號相一致,也就是說在聲吶的“眼中”,目標消失了。

094核潛變殲-20?中國科學家首造水下“隱身毯”!軍迷沸騰了

這在聲吶為主導的水下探測領域,不啻是一場顛覆性革命。特別是全向三維聲學隱身的實現,為在新型聲學隱身器件的實用化進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未來水下反探測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前景。那麼一些網友可能認為,這種水下八稜錐形的結構,潛艇怎麼攜帶,是不是距離實用性還有很大的距離?應當說,科學實驗距離軍事裝備實際使用,還有一段距離,但搞清了內部結構,距離使用突破,已經很近了。

094核潛變殲-20?中國科學家首造水下“隱身毯”!軍迷沸騰了

實際上這種聲學隱身和前一陣子殲-20使用的超材料,是同一類。只不過殲-20使用的是電磁隱身超材料,而這種隱身使用的是聲學隱身超材料所謂的超材料實際不是非其化學組成而是內部的微觀結構。電磁隱身超材料需要微觀結構必須比所用的電磁波長更精細,而聲學隱身超材料則是比水下聲波波長更精細。在內部複雜性上,聲學隱身超材料相對難度低一些,但是設計難度較大。

094核潛變殲-20?中國科學家首造水下“隱身毯”!軍迷沸騰了

中科院成功研製三維聲學隱身毯,雖然距離實用化有一定距離,但意味著我國潛艇在艇體外殼以及消聲瓦的設計上,可以採用類似的超材料技術。事實上我國在聲學隱身超材料領域,擁有大量研究團隊。例如香港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和其他一些機構的研究者都有不錯的表現。超材料發展的經驗表明,科學家的智慧可能“顛覆”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各種光學、聲學定律。

094核潛變殲-20?中國科學家首造水下“隱身毯”!軍迷沸騰了

可以說聽到這一消息,最不開心的就是日本。因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就是以反潛見長。從冷戰幾十年到現在,日本在反潛上遏制前蘇聯和我國潛艇,貢獻最大。但是技術的發展,就是可能會帶來顛覆性變化。一旦我方潛艇能夠在主動聲吶面前實現“隱身”或者“準隱身”,這意味日本反潛效能將大大縮水,這將會給日本海上作戰體系帶來巨大的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