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的“生命腺”,你關注了嗎?

脖子上的“生命腺”,你關注了嗎?

脖子上的“生命腺”,你關注了嗎?

甲狀腺,被稱為“人體的發動機”,看似不起眼,卻對人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年5月最後一週是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週,旨在呼籲全社會關注甲狀腺疾病,重視甲狀腺健康。

2億國人患有甲狀腺疾病

近幾年,國人的甲狀腺異常比例增長近3倍,從6%上升至23.7%,每5個人中至少有1個人患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每個人生命的各個階段均有可能受到甲狀腺疾病的困擾。根據中國10城市居民甲狀腺疾病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減)在我國的患病率為17.8%,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的患病率為1.6%。據此推算,我國甲狀腺功能障礙患者已超2億人。

在全球範圍內,甲狀腺癌已經成為增長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過去10年,我國甲狀腺癌發病增長率位列第一,各類型甲狀腺癌發病均增高,並且還有繼續升高的趨勢。令人擔憂的是,一項小型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甲狀腺疾病患者的知曉率只有18%。

專家指出,長期未得到控制的甲狀腺功能障礙有可能會影響心血管、生殖等多個系統的功能,甲亢會帶來心律失常、心臟擴大、脈壓增大,增加心血管風險,同時未控制甲亢還會危及妊娠,常見的併發症包括流產、早產、胎兒宮內生長遲緩、妊娠高血壓等。甲減還會帶來心率減慢、心臟病發作、心力衰竭,同樣危及妊娠。

發病率與診斷技術提高有關

劉立新表示,現在老百姓的就診率和健康體檢率明顯上升,醫療診斷技術也不斷提高。“比如很小的甲狀腺結節是手診時很難發現的,但是現在通過B超就可以檢查出來,這些高分辨率B超和細針抽吸細胞學診斷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大幅度提高了甲狀腺癌的早期診斷率。”

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功能障礙症狀常常表現隱匿,與當今快節奏生活方式下的亞健康狀態表現有諸多相似之處,多數人將體重變化、易怒、焦慮、失眠和過度疲勞等症狀歸咎於自己的心理壓力和生活方式,而沒有意識到甲狀腺功能障礙是其潛在的原因。

比如甲減患者常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興趣、懷孕困難或便秘等不典型症狀,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而妊娠期女性的甲狀腺問題多半也沒有任何症狀,但卻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專家指出,甲狀腺功能障礙的診斷並不複雜,通過血液檢查就能發現。

女性患病多,男性患病重

“近些年,甲狀腺疾病也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劉立新說,去年他進行手術的最小年齡的患者是17歲,而他知道的外院同行進行的一例手術患者年僅14歲。“甲狀腺疾病患者的年齡越來越小,雖然沒有非常明確的病因,但除了環境、遺傳等因素之外,也與精神因素有關,比如現在的學生學業壓力太大,這也有可能是誘因。”

對於“女性甲狀腺疾病發病量是男性的3倍”的說法,劉立新認為不準確,“女性發病率確實偏高,但是從惡變率看,男性的可能性更大”。

有甲狀腺結節別害怕

北京某公司員工鄧華,在近日單位組織的體檢中,通過甲狀腺超聲檢查,發現自己左側甲狀腺有一個0.6釐米大小的結節,而她的好幾個同事也都檢查出甲狀腺結節。“平時沒感覺有什麼不適啊,怎麼突然脖子里長東西了?”檢查結果讓鄧華有些不安,“會不會得甲狀腺癌?要不要馬上手術?”

隨著現代超聲檢診技術的提高,以往不易被發現的微小甲狀腺結節檢診陽性率有很大程度提高。有臨床統計數據顯示,在正常人群的健康體檢中,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已高達30%-70%。在這一類人群中,最終病理診斷結果為甲狀腺癌的不到10%,90%都是良性病變。

甲狀腺癌上升與碘有關嗎

“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持續上升,但是目前並沒有明確證據表明這與碘有關。”沈潔表示,甲亢和甲減與碘存在相關性。

此說法得到了相關調查的印證。近日發佈的我國首部《中國居民補碘指南》指出,近3年監測發現,全國合格碘鹽食用率持續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雖然甲狀腺癌發病率大幅上升,但是並沒有發現補碘與甲狀腺癌發病率升高之間的相關性。據瞭解,目前全球主要國家,無論是否採取補碘措施,無論碘攝入量增加、穩定或下降,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都在增加,並且主要以直徑小於1.0釐米的微小癌增加為主。

目前多數甲狀腺結節病因不清。碘攝入量過多或不足都能使結節的患病率升高,所以要適碘飲食。如果是甲狀腺結節有自主功能,導致了甲亢,要限制碘的攝入。

有研究顯示,碘攝入量是影響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發生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因此,專家建議甲狀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甲狀腺炎患者適當限碘,可以食用加碘食鹽,但適當限制海帶、紫菜、海苔等富碘食物的攝入。特別是甲亢患者,應該限制碘攝入,儘可能忌用富碘食物和藥物。碘缺乏所致甲減往往發生在碘缺乏地區,食用加碘食鹽是最有效的方法。

為保證母體和胎兒的需要,妊娠婦女飲食中所需要的碘應多於非妊娠婦女。妊娠期甲亢患者也要攝取足夠的碘,要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及時調整抗甲狀腺藥物的劑量。

95%甲狀腺癌患者可治癒

近些年,甲狀腺乳頭狀癌患病率增長最迅速,其中直徑小於1釐米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早期病例增加速度最快,近20年內上升了25%,佔新發病例的60%。以往對於小於1釐米的微小癌患者到底要不要手術,業內一直存有爭議,缺乏統一的標準。

沈潔表示,作為身體的主人,在壓力和挑戰面前如何平衡自己的心態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遠離電器過分集中的高輻射環境,同時,注意多吃蘿蔔、西紅柿、海帶、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加強機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脖子上的“生命腺”,你關注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