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關於夏朝的考古發掘只有二里頭遺址麼?

李蕾

夏與二里頭

夏代與二里頭的關係比較複雜,學界大概有三種意見:一種認為夏代和二里頭文化有關聯;一種認為在可靠的文字材料出現之前,不宜定論夏代與二里頭文化之間的關係;還有一種認為從考古學角度難以論證夏代與二里頭文化之間的關聯,還需要有其他學科的參與。

不過,夏朝和二里頭文化到底有什麼關係?首先看一張年表

二者就算是有關聯,二里頭遺址的年代也只能上溯到夏代的中晚期。這就說明,假定二里頭遺址就是夏朝的首都,也只是夏朝中晚期的首都,夏朝早期則應該是其他的遺址和考古學文化。


二里頭文化所包含的古城遺址

一半我們所說的“二里頭文化”,指的是以二里頭遺址為核心,出土器物上有相似性的很多遺址的綜合體。換句話說,二里頭文化不僅僅包含二里頭遺址,還有一些其他的次級遺址。假定二里頭遺址的夏代的國都的話,考古學者們還發現了一些屬於二里頭文化的其他遺址,可能是夏代的“大城市”,目前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個:

鄭州大師姑古城遺址:可能是二里頭文化東方的重要城堡,或者是某個附庸國的國都

新鄭望京樓古城遺址:時間處於二里頭文化末期,是研究二里頭文化去向的重要遺址


早於二里頭的城址

在二里頭之前,還有兩個重要的新發現的遺址不能不提及,那就是:

陶寺古城遺址

陶寺遺址距今約4200年前,正好卡在夏代可能建立時間的前夜。遺址中的發現的大型高臺可能是天文觀象臺,而出土的骨制口絃琴、管哨和陶製球哨可能反映了當時的音樂文化。

石峁古城遺址

石峁遺址距今約4100年,恰好位於夏代可能建立時間的開始,發現的三重石構城址(分內城、外城、宮城)可能奠定了中國城市建築的基礎、以及形態接近“金字塔”式的大型人工建築和貴族墓地,都標誌著這個遺址並不簡單。


但是,夏朝畢竟是一個國家,表現在考古領域,不但應該有雄偉壯麗的都城,周圍還應環繞著次級以及第三級都市和聚落,即所謂之“王朝氣象”。在二里頭文化之前,中國北方還沒有發現那個考古學文化能像二里頭文化一樣具備較為明顯的國家形態,相關的工作還有待進一步的開展,也許不久的將來就能再次顛覆我們對文明起源的認知。


螺旋真理

在上個世紀,自從二里頭被發現就一直引起了考古界的興趣,當時是全國發現的最具代表性的夏商代遺址。最初他的年代被定為4000至3600年前之間,而夏朝是4100至3600年前之間,所以當時認定二里頭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隨著考古的深入研究,二里頭的年代被精確的測算為3750至3500年前。這樣問題就來了,因為二里頭分為四期,第三期(3600年前)才開始繁榮,這個時候夏朝已經亡了,所以現在更多的人認為他是早商一處大型遣址,但他不是城,因為它沒有城牆。更令人難以信服的是他的宮殿復原,更像是一個大茅草棚子。我曾經看過一位教授的講課視頻,裡面毫不客氣的說“還沒咱村支的書院子大”。

我們並不是否認夏朝,但是如果只用二里頭來代表,顯然不符合邏輯。人們於是把目光投向了北方的兩座大型城市遺址。

山西陶寺古城,有著“最早的中國”之稱。他的年代被測定為4300至3900年前之間,跨越了半個夏。280萬平方米的面積,完整的古代城牆,氣勢恢宏的中央大街,雄偉的宮殿群,甚至還發現了古代的天文臺,無不透露著這裡曾經是一座“王者之都”。這裡的玉器非常發達,有各種象徵權利的標誌性玉器。山西陶寺的發現,人們馬上就把他和上古時代的兩位首領聯繫在了一起,稱她為“堯、舜”之都。

而另一座上古時代巨型古城的發現,使在們更加接近了夏朝。他就是被稱為“黃帝的崑崙城”、“禹、啟”之都的“石破天驚”“石峁古城”!

他的年代被測算為4300至3780年前之間,425萬平方米的超大面積,超過了夏商時代任何一座城市的面積。現在西安古城牆中所有的設計元素“甕城、馬面、敵臺、角樓”等,他全部具有,還多出了一個“內甕城”。“皇城臺”“內城”與“外城”,還有城外的祭祀臺共同組成了這座史前最龐大的古城。


在他的周圍幾十公里範圍內,人們又發現了十幾座衛星城一起拱衛著他,說明這裡曾經是一座中心城市。

石峁玉器的發現,又震驚了了人們。各種象徵權力的玉器在這裡發現,製作精美、數量龐大、種類豐富。不僅前無古人,更是後無來者!2012年中華玉石之路大會在榆林招開,與會學者一致認為這裡曾經就是橫跨西亞至遼東半島的“玉石之路的中心”,更是“天下的中心”!

石峁的玉器以其種類豐富而聞名,他的玉器材料從新疆、青海至遼東半島、向南到2000km外的浙江一帶,中國幾乎所有的玉石材料都在這裡被發現。



不僅大量的青銅工具和青銅武器在這裡被發現。,而在他的“皇(黃)城臺”上,人們又發現了來自於南方的物種“揚子鱷”和“鴕鳥蛋”,無不表示著的這裡曾經就是天下權力的中心。

他的發現被人們用“石破天驚”來形容,但是由於發現的時間並不長,還有更多的發現在等待著。專家們給出了時間表50至1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