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君王对付投降派:嬴政制度奖励刘彻杀鸡儆猴刘备不走寻常路

在有关三国的演义小说或者史料中,都说当曹操带领八十多万大军要与孙权“会猎于江东”的时候,“文要降武要战”,把孙权吵得脑袋疼,最后不得不拔出刀来砍掉桌子角吓唬:谁再敢说投降,我你拿他当桌子砍!而事实上,当“外敌入侵”的时候,文要降武要战几乎已经成了固定模式。这跟文官武将的心理状态有关:武将想的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缴械投降,对不起吃了这么多年的军饷,“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让他本对卑躬屈膝有天然的抵触;而文官则不同,磕头作揖顺情说好话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不管谁来了,只要马屁拍得响,照样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即使是没文化的匈奴女真,也拿文化人当宝贝,拿破仑行军也要让专家和驴子走在队伍中间——便于保护。

三位君王对付投降派:嬴政制度奖励刘彻杀鸡儆猴刘备不走寻常路

客观地说,有些仗是可打可不打的,自然不打最好,文管这时候提出休养生息,也无可厚非,可是敌人已经打上门来了,坐在都城里的那些峨冠博带的大人们,一点也不管国土沦丧百姓倒悬,只要都城不丢,他们照样吟诗作赋吃俸禄,并且能拿出一大堆理由来“反对战争”,即使龙椅上那个人换成了异族也没关系——多磕几天头也就习惯了。至于“和亲”,送出去的不是自家女儿;割地,也不是自家的田地。

三位君王对付投降派:嬴政制度奖励刘彻杀鸡儆猴刘备不走寻常路

一味卑躬屈膝苟且偷安的文官,在平时鼓舌如簧讨皇帝欢心还可以,但是当万千百姓在异族铁蹄下呻吟的时候,“高唱和平论调”的文官们就成了公敌,但是他们掌握着话语权,武将都拿他们没办法,就更不用说普通老百姓了。但是有一种人能够治得了文官的软骨病,这种人就是君王。而古代君王医治软骨病的药方也各不相同,被文要降武要战皇帝吵得头疼的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昭烈帝刘备每人都想出了一个高招。

三位君王对付投降派:嬴政制度奖励刘彻杀鸡儆猴刘备不走寻常路

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合,就是因为他们有完善的军功制度:只要没有战功,即使是公子王孙,也跟老百姓一样(子孙为黔首)。秦始皇沿用的是商鞅变法后形成的制度,而变法的负责人商鞅,就是靠军功一步步爬上来的——不管他给秦孝公出了多少好主意,不去战场走一遭,他就没有封地。而商鞅又被称作“商君”,是因为他有在“商”这个地方封邑,要不然他还得叫“卫鞅”“公孙鞅”。商鞅的封地是靠战功打回来的——第五次河西之战商鞅带兵全歼魏军,斩首四万五千俘虏敌方主将龙贾,还下黑手摆鸿门宴活捉了魏公子卬,于是“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三位君王对付投降派:嬴政制度奖励刘彻杀鸡儆猴刘备不走寻常路

商鞅变法的核心论点之一,就是“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六虱”指的是损害国家的蠹虫,其中就包括“礼乐、诗书、和平”。秦始皇沿袭了商鞅的成法,对武将是有求必应(比如王翦),只要你能打仗,什么良田美宅金银珠玉,要多少有多少,要是只会耍嘴皮子而拿不动戈矛,那么对不起,你不能做成、不能穿绸缎,也没资格吃肉。

三位君王对付投降派:嬴政制度奖励刘彻杀鸡儆猴刘备不走寻常路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要是没有他全力支持卫青霍去病,还不知道要有多少汉家女子被送到匈奴当小老婆(和亲能当阏氏那是后来汉强匈奴弱的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土地北匈奴侵占,还不知道有多少汉民北匈奴掠去当“生口(就是生口,史书就是这么写的)”。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博士”们还是能找到一千个理由阻止汉军反击,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博士狄山,他引经据典散布“匈奴不可战胜论”,极力劝说汉武帝别管边民生死。于是汉武帝派他到到边境“体验生活”当了一个军屯的负责人,结果没过多久,匈奴人来了又走了,走的时候还带走了博士狄山的脑袋。

三位君王对付投降派:嬴政制度奖励刘彻杀鸡儆猴刘备不走寻常路

虽然博士狄山自己也知道自己守不了一个郡或者一个县,但是这个只会嘴上功夫的家伙也起了很大作用,成了汉武帝杀鸡儆猴的那只倒霉鸡:想用边民鲜血换取自己安逸,那么我就让你去流点血。

三位君王对付投降派:嬴政制度奖励刘彻杀鸡儆猴刘备不走寻常路

秦始皇奖励,汉武帝惩罚,而汉昭烈帝刘备则不走寻常路——他打破了文官武将的界限(其实曹操孙权也是这么做的),诸葛亮是他的萧何,但是他给诸葛亮一开始的职务是军师中郎将,后来升格为军师将军,参谋长庞统也跟刘备各自带领一队人马独立作战——庞统是在攻打雒县的时候率众攻城身先士卒,结果被流矢射中牺牲的,并没有中埋伏。诸葛亮是军师将军,他哥哥诸葛瑾后来做了东吴军方第一人的大将军,而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则做了大将军大司马。

三位君王对付投降派:嬴政制度奖励刘彻杀鸡儆猴刘备不走寻常路

文要降武要战,很多时候只有死战才有一线生机,而投降求和只是慢慢等死,英明的君王都会想出办法收拾投降派,那么请问读者诸君: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昭烈帝刘备收拾投降派各有各的高招,但是谁的办法更高明呢?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或者在历史上还有人想出了更高的高招,这一点大家倒是可以讨论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