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的新帝國:工業互聯網助推3900億市值超級獨角獸

郭台铭的新帝国:工业互联网助推3900亿市值超级独角兽

郭台铭的新帝国:工业互联网助推3900亿市值超级独角兽

代工給郭臺銘帶來了財富和名望。但當2010年“14連跳”發生時,這位“代工皇帝”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而他所締造的“富士康帝國”也被冠以“血汗工廠”之惡名。

/

文|閣佬

郭臺銘學著旁邊的拳王鄒市明,緊握雙拳,做搏擊狀,眼神中透著堅毅。在他們身邊,圍滿了富士康的普通員工代表,年輕的富士康人對這位年近七旬的傳奇人物充滿了崇敬之情。

郭台铭的新帝国:工业互联网助推3900亿市值超级独角兽

代工給郭臺銘帶來了財富和名望。但當2010年的“14連跳”發生時,這位“代工皇帝”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而他所締造的“富士康帝國”也被冠以“血汗工廠”之惡名。

“代工廠”這頂帽子是多年來郭臺銘極力想甩掉的身份負擔,今年3月8日,當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向證監會提交申請,並以36天的記錄“閃電”過會時,一個新的帝國彷彿正在崛起。

儘管被冠以富士康之名,但郭臺銘巧妙地用了“工業富聯”作為簡稱——在普通話不太標準的南方人口中,“富”經常也會被誤念成“互”。

仔細閱讀工業富聯的招股說明書不難發現,這家從鴻海新拆分出來的公司中完全沒有了代工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工業互聯網。而在近期參加的活動中,郭臺銘也樂此不疲地不斷向外界強調:“我們不是工廠,而是智能製造基地”。

但郭臺銘也知道,當印記被鐫刻得足夠深時,要想消除它又豈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於是,他為富士康制定了下一個30年的計劃,試圖用工業互聯網重塑富士康。

富士康真的能夠“重生”嗎?這個任務恐怕要留給郭臺銘的繼任者。

每唸完一張PPT,郭臺銘都會說“下一頁”。

在以“走進歷史轉折中的富士康”為題的演講中,他用了較短的時間回顧了富士康過去30年走過的歷程,然後用了更多時間憧憬了富士康的下一個30年。

郭台铭的新帝国:工业互联网助推3900亿市值超级独角兽

在6月6日的慶典上,郭臺銘顯得很疲憊。

過去一個月裡,由於工業富聯上市在即,郭臺銘不得不穿梭於廣東、北京和天津,頻繁地見不同機構,會見各地官員,做著同樣的演講,反覆地講著“工業互聯”。

為此,他不惜推掉了與李嘉誠的飯局,坐了3個多小時飛機,吃了一碗陽春麵,僅為了準時出現在清華大學的課堂上。

這一次,郭臺銘沒有西裝革履,而是身穿白色Polo杉、頭戴紅色棒球帽。在和清華學子講述數字經濟如何賦能工業智造時,做了一個比喻:抓住機會,大象也能跳探戈。大象是富士康,機會則是工業互聯網。

郭臺銘善於抓機會,從而讓自己一步步成為了“大象”。過去17 年間,富士康在他的帶領下成長了50倍,在全世界擁有130萬名員工,工廠遍佈全球12個國家。

郭臺銘的偶像是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締造者征服歐洲時,部隊每個人帶三匹馬,輪流揹負,戰士在馬背上一邊日夜兼程,一邊睡覺休整。

他還曾專門趕到內蒙古探訪成吉思汗後人,並瞭解“一代天驕”的戰鬥奧秘,成吉思汗後人的回答是:太陽往哪裡下山就往哪裡打。

在管理富士康時,郭臺銘總結了成吉思汗的成功秘籍:方向、時機和程度都要靠速度完成。經濟趨勢和國家政策可視為“順著太陽落下”,邊建廠邊出貨如同“馬背上行軍”。

戰場上瞬息萬變,郭臺銘也善變。在臺灣業界,他被稱作“郭三條”,因為無論做什麼事情他總要列出三條或三個原則,如策略就是“方向、時機和程度”。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中川威雄評價富士康說,以前,鴻海的方針被認為是導入日本等先進國家的高新技術,藉助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使用臺灣的經營方針和能力。

僅用了半個世紀,成吉思汗和他的繼任者窩闊臺和蒙哥便建立起了強大的蒙古帝國,其極盛時國土面積達三千餘萬平方公里,橫跨歐亞大陸,是連續疆域面積最大的帝國。但隨著蒙哥汗的去世,蒙古帝國很快分崩離析。

郭臺銘用了30年時間,締造了代工帝國,但他危機感十足。時至今日,郭臺銘依然每天工作16小時,他必須為富士康尋找到一條轉型之路。

在參加完清華大學講課後,郭臺銘第二天又西裝革履地出現在100公里外的天津,來參加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繼續推廣“工業互聯網賦能”。

“希望各位不要說我們是工廠,”郭臺銘在不同的場合說,“我們不是工廠,而是智能製造基地。”為了撕掉代工廠的標籤,郭臺銘不遺餘力。

郭臺銘的創業經歷堪稱傳奇。

1973年,23歲的他靠著借來的幾千塊創業,白天跟白班幹,晚上跟夜班幹,夜班散場還要連軸轉,實在撐不住,才把電話簿當枕頭,睡不了多久,大清早就又爬起來接著幹。

30年前,已經在臺灣立足的郭臺銘敏銳地抓住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時機,在深圳設立廣東深圳富士康精密組件廠,生產電腦周邊接插件。

“龍華園區的每一顆砂石、除雜草,每一塊磚、每一根鋼筋、每一個地下溝管線,甚至於排水溝的溝蓋都是我們自己做的。”郭臺銘回憶說。

郭台铭的新帝国:工业互联网助推3900亿市值超级独角兽

他將富士康過去30年分為六個階段,每個階段均以五年為時間節點。在回憶富士康的“歷史轉折”中,郭臺銘並沒有特別提到2007年,但這一年對富士康來說至關重要。

喬布斯在這一年推出了第一代iPhone,並且決定讓郭臺銘代工生產。此後,憑藉著來自蘋果公司的源源不斷的鉅額訂單,富士康一躍成為全球最大代工廠。

除了代工,郭臺銘確實一直在嘗試著轉型。他或許從阿里巴巴的“互聯網+”上得到了啟發,早在十年前就摸索著嘗試“+互聯網”。在他看來,這是富士康轉型的必由之路。

2010年,富士康推出了“門店+網站”的體系構想;2013年推出拓展品牌的在線銷售渠道“富連網”;2014年,富士康子公司FIH Mobile從國外挑選創業公司,籍此創辦自己的硬件創業公司孵化中心。

郭台铭的新帝国:工业互联网助推3900亿市值超级独角兽

不過這些嘗試稱不上成功,與“互聯網+”相比,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的碰撞能否擦出火花鮮有成功案例。2015年,富連網從天貓平臺撤下,富士康計劃設立獨立的業務部門經營。

郭臺銘曾為臺灣錯失半導體機會而扼腕。於是,從三年前開始,他開始嘗試“做芯片”,試圖打造一個半導體產業鏈帝國。

2017年9月,富士康集團競購日本東芝公司的內存芯片業務,但最終東芝決定將其出售給西部數據公司主導的財團,富士康佈局半導體的重要一步以失敗告終。

這並未能阻擋郭臺銘在半導體業務上的野心。

受此前中興事件影響,國內眾多科技企業宣佈加大對半導體與芯片業務的投入。郭臺銘在清華的講話中強調:“工業互聯網需要大量芯片,我們一年需要進口400多億美金的芯片,半導體我們自己一定會做。”

根據此前公開報道,設立半導體子集團後,富士康的芯片製造相關附屬公司,例如京鼎精密科技、訊芯科技和天鈺科技已經在其旗下運營。

在清華大學的演講中,他說十年前他對馬雲和阿里巴巴“看走眼”了,但這一次,“工業互聯網時代剛剛開啟,不會再看走眼”。

在經過近十年的摸索後,郭臺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對工業互聯網更有信心

郭臺銘的信心來自於工業富聯的上市。

郭台铭的新帝国:工业互联网助推3900亿市值超级独角兽

6月8日,郭臺銘並沒有出現在工業富聯上市敲鐘現場,而是出現在一場由富士康主辦的關於“未來大健康”的活動現場。當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健演講時,他不時拿起手機拍照,並多次帶頭鼓掌。大健康是被他盯上的另一個領域。

若無意外,接下來的半個月內,“工業富聯無疑將創造一個新的財富神話。

上市後,工業富聯總股本達197億,發行價對應的市值為2712億。不出意外的話,首日將“頂格”上漲44%,市值將達到390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市值科技公司。

從工業富聯申請IPO伊始,這家“新富士康”便備受關注。除了“閃電”過會,在它的股東名單中,甚至有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的身影。很顯然,BAT也不想錯過這次財富盛宴。

如果仔細閱讀工業富聯的《招股說明書》不難發現,儘管被冠以“富士康”的頭銜,但這家超級獨角獸卻與公眾理解中的代工企業富士康並不相同。

《招股說明書》顯示,工業富聯的核心也為分為三大塊。第一塊是網絡設備、通信設備及網絡電信設備構建;第二塊是智能手機高精密金屬/高分子聚合物機構件;第三塊是雲服務設備(服務器、數據中國設備)。

工業富聯被追捧的另一個原因或許在工業互聯網的市場前景。

據IDC統計,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2017年的市場規模增長至919億美元,預計2020年可實現1275億美元。另據預測,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將創造82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佔到全球經濟總量的1/2。

賽迪智庫的研究表明,工業互聯網平臺擁有三大特徵,分別是網絡效應、馬太效應、替代效應。在賽迪智庫看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將遠遠超過消費互聯網平臺。

在參觀完富士康的新工廠後,中川威雄感慨說,富士康起家的模具製造工廠規模在全世界第一,這幾年又在實施模具製造自動化、無人化,這在全世界也是前所未有的。

郭台铭的新帝国:工业互联网助推3900亿市值超级独角兽

事實上,過去幾年,富士康的熄燈工廠、無人化、自動化智能手機生產線廠和精密刀具、模具生產線廠一直被當成秘密武器“雪藏”了起來,直到工業富聯上市才正式對外。

郭臺銘善言。在他的公開講話中,總給人留下口若懸河的印象。但在6月6日慶典活動的演講中,在這個屬於自己的主場,他一反常態說的不多。

過去,郭臺銘喜歡用各種各樣的動物比喻,來形容當前的商業局勢。

他曾用“神仙、老虎、狗”來比喻做生意,接到生意的時候,就像個神仙;交不出貨來的時候,被人家罵得像狗一樣;到外面去跟競爭對手打的時候,就像只老虎。

在做代工的時候或許如此,但在工業互聯網市場,工業富聯的上市已經為他拔得頭籌。

郭台铭的新帝国:工业互联网助推3900亿市值超级独角兽

1995年,郭臺銘在富士康《鴻橋》月刊創刊時寫了一句話: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請謹記在心,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工作中學習,學習後工作,胸懷千萬裡,心思細如絲”。

郭臺銘抓住了21世紀的開頭。下一個30年,富士康能摘掉代工的帽子嗎?

郭台铭的新帝国:工业互联网助推3900亿市值超级独角兽

《市場觀察》雜誌中國營商風向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