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杀孙嘉诚后为什么雍正就开始动年羹尧了?

鹤啸凤鸣

孙嘉诚是影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其实真实历史上的孙嘉诚叫孙嘉淦。

孙嘉淦是一个敢于向皇帝说真话的大臣,而且还是一个青天大老爷,此人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三朝不倒的元老级别的人物。

孙嘉淦也是学霸,进士出身,担任过翰林院庶吉士,之后被皇帝看重,六部里最高的尚书他几乎都担任过。

其实,正史中孙嘉淦没有死在雍正前面,雍正和年羹尧都死了,孙嘉淦依旧没有死。

我们接下来来看看为什么雍正王朝里面,孙嘉诚死后,雍正动年羹尧。

其实,雍正杀年羹尧是因为雍正雍正已经忍无可忍了,年羹尧彻底突破了雍正的底线。

年羹尧是雍正年间权倾一时的人物,他得势的时候,咳嗽一声大臣都得吓的不行,雍正皇帝也非常宠爱年羹尧,不让任何人弹劾年羹尧。

而孙嘉诚的弹劾打破了雍正皇帝的要求,对于孙嘉诚的弹劾,年羹尧根本不刚在心上,在年羹尧看来这只是蚂蚁撼大树自不量力。

雍正王朝里关于孙嘉诚弹劾年羹尧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风雨交加,虽然是文学创作,但也表明了年羹尧败亡的迹象。

孙嘉诚顶着烈日和大雨死劾,但雍正依旧放过了年羹尧,而年羹尧依旧我行我素,正式因为他多行不义,最后失去了活命的机会。

他不知道,有时候一个稻草都能够将骆驼压倒,虽然孙嘉诚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言官。

然而,就是这个不怕死的言官,却成为众臣的楷模,成为清官中的佼佼者,孙嘉诚死了,所有的大臣怒了,他们联名上奏,雍正不杀年羹尧,天理不容。

年羹尧的死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而孙嘉诚的死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所以孙嘉诚一死,雍正借着这个台阶,把年羹尧也弄死了,这在文学叙述上是一种很好的过度。


史家吟唱

孙嘉诚是棋子,是底线,这对雍正和年羹尧双方都心知肚明,雍正在试探年羹尧,年羹尧也在试探雍正,但是皇权的权威如何容你挑战?终究是年羹尧动了自己。

1、派孙嘉诚去西北前线是雍正在“敲打”年羹尧,此时的年羹尧已经做事相当放肆了,如果这个人还能听得进劝说就不会派孙嘉诚这么倔的人去了,雍正希望孙嘉诚能够打动年羹尧,孙嘉诚带着的是雍正对年羹尧的最后一点苦心去的,但是年羹尧辜负了,圣意叵测。

2、杀了孙嘉诚雍正也保不住年羹尧了,孙嘉诚死后在京的那些清流文官便放不得年羹尧了,若年羹尧对不起雍正,雍正念在主仆几十年会饶他一命,但是年羹尧偏偏要得罪历来的文官集团,这是士林阶级岂会畏惧你年羹尧的权势,士林是统治阶级官僚基础,向来以卫道自居,即是天子也不会去得罪这个阶级。

3、孙嘉诚逼着年羹尧去动自己。孙嘉诚、年羹尧、雍正都知道这趟西北行是干什么的,年羹尧不会轻易给自己惹麻烦,但是孙嘉诚逼着年羹尧杀了他,就是为了绊倒这个不可一世的权臣。

个人意见,欢迎大家批评交流指正!


长久缄默如云漂泊

我不知道电视剧为什么要设置年羹尧杀孙嘉诚(孙嘉淦?)这一情节,年羹尧是雍正家奴,对自己主子的阴鸷刻薄不会不了解,西北大捷之后,雍正皇位更加稳固,眼前最重要、也是关系到王朝前途命运的大事就是整顿吏治,推行新政,年的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可年羹尧却越发的骄纵,做事越发放肆出格,行文督抚,直书其姓名,皇帝派去的侍卫,他竟然用来给他牵马坠蹬,在西北边疆的时候蒙古王公见了年羹尧必须跪拜,在赴京途中他居然命令陕西巡抚还有直隶总督跪道迎送!对雍正也是十分骄横“无人臣之礼”,最让雍正不能忍受的是,年羹尧还处处插手地方政务和官员的任命,致使朝廷政令推行不下去,雍正慢慢的生出了拿掉年羹尧的想法,可又不好自打嘴巴,毁掉自己说的“千古君臣楷模”。偏在这个时候,孙嘉诚参了年羹尧一本,字字句句指斥年就是个乱臣贼子,雍正大怒(多半是生自己的气),让他去骄阳下求雨,居然还真就下起了雨(这什么狗屁情节!老天爷显灵?),雍正为了让年回心转意,还特地安排孙去年羹尧军中供职(雍正让他俩和好?孙参年完全是为了朝廷,并非出于私人恩怨,雍正这么做是什么意思?真搞不懂编剧的逻辑),在这样一个极度危险的时期,年居然把老孙给杀了。。。这我就更搞不懂了,年羹尧再糊涂也不可能糊涂到这份上吧?这跟拿刀抹自己脖子有什么两样?年羹尧这么做要不就是疯了,要不就是想造反,先拿老孙祭旗。


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

其实,在年羹尧取得西北大捷回到京城的那段时间,雍正目睹了年羹尧狂傲不训,藐视群臣,恃宠而骄并且真的以“朕的恩人”自居的时候,雍正就已经动了杀年羹尧的念头——年羹尧已经让雍正非常难堪,并且丝毫不知收敛,而他带的兵已经“只知年大将军,不知皇上”了。这是大忌,几同谋反。

雍正之所以没有发作,实在是面子上下不来,给年羹尧折子上批的那些肉麻的,能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的“勾肩搭背”的“情话”,自己都觉得脸红,估计满朝文武都想要看看“圣上的笑话”。

所以,雍正一方面还在给年羹尧陪着笑脸,一方面开始琢磨怎么能既杀了年羹尧,又能保留自己的面子,他需要年羹尧把事做绝。再以“多行不义必自毙”和“不作就不会死”的“公愤状态”来杀了年羹尧,总的来说就是“朕是有情有义之君,年羹尧是忘恩负义之逆臣”,杀了他是他“咎由自取”。

孙嘉诚是年羹尧的死对头,也是一位刚直不阿的“铮臣”,他是决心“舍得一身剐,要把年羹尧拉下马”的,这一点雍正看的很明白,把孙嘉诚派到年羹尧那里,就是想用孙嘉诚的命,来激起群臣的公愤,坐实年羹尧“咎由自取”,自决于朝廷的罪名。雍正知道孙嘉诚到西北活不了多长时间,孙嘉诚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而以年羹尧“飞扬跋扈”的性格,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决不允许孙嘉诚说三道四,必然会杀之而后快。

果然,年羹尧真的就把孙嘉诚给杀了,这件事就成了压死年羹尧的“最重的一根稻草”——在雍正眼里,孙嘉诚就是一根稻草,没什么重量,但是压死年羹尧足够重。

果不其然,孙嘉诚一死,朝廷震惊,群臣激愤,把对雍正的不满,全部发泄到年羹尧身上,基本上是逼着雍正一步一步的把年羹尧从一个大将军一直贬到看城门的兵卒,最后雍正还是借着群臣的激愤,把年羹尧给杀了。

说到底,年羹尧是真的相信了雍正把他当做“好兄弟,好知己”,完全忘了自己的“奴才”身份,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步武堂

《雍正王朝》是中国最经典的古装剧,也是最经典的权谋剧。看懂了《雍正王朝》,中国历史的很多问题就明白了。

《雍正王朝》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几乎每一个主要情节都和这个主线有关。只要联系一下拍摄这部片子时,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就会明白这部片子的主旨是什么。这个不能说得太细。

中国社会如同一个金字塔结构,最底层的是广大劳动人民,中间是官僚阶层,最顶层是皇帝。皇帝对于中间的官僚阶层有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皇帝要依靠官僚来统治、管理百姓;另一方面,如果官僚阶层的势力太大,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并危害皇权。

康熙是一个宽厚仁慈的皇帝,所以他对百官的态度很好,导致官僚阶层野蛮生长,侵害到了国家的利益。比如一开始的户部借款案,在京大大小小的官员居然快把户部给借空了。康熙知道如果自己的继任者继续给官僚好脸色看,国家就很危险了。

所以康熙很看好冷面王胤禛,他知道胤禛登基后一定会打压官僚主阶层。因此康熙鼓励胤禛做“孤臣”,就是说你不要跟那些官僚们拉拉扯扯搞暧昧关系,这样以后你打压他们的时候才下得去手。果然雍正上台后立刻推行新政,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些新政对国家有好处,却都是损害官僚们的利益的。无异于虎口夺食。

所以雍正真正信任和重用的,也是那些眼中只有皇上的孤臣。比如十三爷、张廷玉、孙嘉诚、田文静、李卫等。

再说年羹尧,他立了大功,自以为是雍正的恩人,骄横跋扈。而且他的问题不仅仅在这里。

年羹尧还有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他成了官僚阶级的代表,跟皇帝对着干,阻挠雍正新政的实施。雍

正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就是推行新政,立下功绩。年羹尧作为皇帝的宠臣,本该和皇帝一条心。雍正把孙嘉淦派到他那里实行火耗归公,就是想让他做个推新行政的榜样。结果他转脸就把孙嘉淦杀了。这不是有意跟雍正为难吗?

年羹尧都做到这份上了,雍正再不杀他,那就不是雍正了。


梦露居士

其实雍正派孙嘉诚去西北大营做监军,本身就是一个欲除年羹尧的前奏。

年羹尧身为抚远大将军,身居要职,因为他战功赫赫,是以有些飘飘然了,不把朝中重臣放在眼里,甚至一度觉得皇上若没有他的助力,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皇上。而皇上最讨厌的就是“功高震主”,年羹尧恰是触了皇帝的忌讳。

孙嘉诚是一个实打实的忠臣,他一心为了皇上,可以说是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亦不足惜。皇上派他去年羹尧处,他又岂不明白皇上的真实意图。



原本年羹尧也是没想过要杀了孙嘉诚的,然而孙却处处挑战年的底线,不过是想激年羹尧杀了自己,也好为皇上除去年羹尧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由头。而年羹尧没能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愤怒,终是杀死了孙嘉诚,也让自己跳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孙嘉诚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然而他却是百官的楷模,清流的领袖。他的被杀震惊了朝堂,一时间百官议论纷纷,最终联名上书,弹劾年羹尧的过错。

而皇上早就有了除年羹尧的想法,只是始终忌惮他手握重权,不能轻易打压。而如今四方安宁。,皇位已稳,对年氏也就没有了太多的忌讳。苦于没有明目,恰逢孙嘉诚被斩,百官上书,雍正正好借坡下驴,给年羹尧来了个彻底封杀,给自己除去了一个顽疾。

可以说皇上动年羹尧不过是早晚的事,只是时机未到,不能冒然动手,而孙嘉诚的死正好是是一个导火索,让君臣之间的战火一触既发!



其实,年羹尧也好,孙嘉诚也罢,都不过是皇权的附属牺牲品,你忠心也好,功高也罢,也斗不过高坐龙椅的皇上,最终只能成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段小插曲,留待后人去评论他们的功过与得失!


妙笔生花难落墨

在小灿哥观点看来,这孙嘉诚也是死有余辜,没事非得跟年羹尧过不去。

孙嘉诚以年羹尧有不臣的行为,死盯着他不放,小灿哥大胆猜测,这孙嘉诚就是八爷党的人。


八爷党的人恨不得年羹尧早死,一来削弱雍正的势力,二来让雍正背上屠杀功臣的罪名。

雍正明显的感觉到了威胁,他是想整治年羹尧,但是他却不想被人威胁,尤其是八爷党的人。

他想出来一个两全的办法,你孙嘉诚不是说年羹尧有不臣之心吗?那好,派你去西北监视他吧。

一方面,给朝中弹劾年羹尧的人有所交代,也给老八看看,威胁杀掉年羹尧是没有用的,雍正不吃那一套。


另一方面,孙嘉诚你要命大,你就在那呆着吧,老八也无话可说,对于年羹尧,至少你也能让他难受一阵子。

孙嘉诚你要命小,年羹尧把你杀了,那年羹尧就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坐实了他飞扬跋扈,无法无天,随意杀害大臣的罪名。

那样就会引起舆论讨伐,到时候不是雍正要杀他,而是由于舆论不得不杀,雍正就没有杀功臣的罪名了。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小灿哥说历史

孙为人耿直,年在西北生活蘼废,花费巨大,必然产生冲突,年杀孙,纯是嗜宠而娇,误判了形式,年杀手下的官员杀习惯了,但是年没想到杀孙给雍正带来的震动,如果年知道,他是万万不敢的。雍正一知道孙的死信,就已经决意杀年了,原因就是大不敬,孙作为雍正的监军角色,竟然被杀,这和造反无异了!至于后面一系列的举动,是雍正的表演了,无论年如何悔过,雍正作为一个明君,都不可能给他机会了!几十万军队,出众的军事才华,一旦被认为不忠,下场只有一个了!


imex

年羹尧杀孙嘉诚,让雍正有了动年羹尧的借口,之前不动是为了让人们看看皇帝还是一个明君的,做到有功就赏,年得意妄危,杀了孙嘉诚,正好让雍正下决心,除去这心头之恨,雍正想杀,却是让大臣来背名,落个好各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