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园,一座渐行渐远的徽州古园林

余园概述:徽州身处自然天成的山水腹地环境,徽州自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园林,而徽州园林是在山水环境里的一个特殊的人文景观建筑,她是徽商繁荣崛起后衍生的物化产物。休宁余园,是休宁徽商汪家荣归故里后安度晚年的一个桃花源。余园依傍率水溪畔,余园包括汪家祖屋,绣楼,花廊、家族支祠堂,半月观景台,观浪亭等建筑组合。余园的建筑风格和主人的一生轨迹,眼界格局息息相关。而“余园”的释义,惜余,慎余,荫余等,正是秉承着汪姓先祖家风的代代传承。

余园,一座渐行渐远的徽州古园林

网络配图

余园年久失修以及休宁月潭水库扩建,需搬移余园

2018年3月25日上午八时许,在休宁石田中学校园内率水河畔余园。几个建筑工人正在古建专家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拆除余园绣楼里一个个精美的构件,并将每一个构件做对应的编号登记处理。

余园从建立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占地二十多亩的余园,在岁月的洗礼和变迁中,汪家祖屋、家祠、观浪亭等几近消失,只留下一些支离破碎遗迹。人们从这些点滴痕迹中按图索骥,才得以勾勒出曾经汪家辉煌一时的余园依稀风貌。

余园绣楼、花廊、半月观景台是余园留下来相对完整的部分。由于休宁月潭水库的河流扩建,以及余园绣楼和花廊年久失修,亭台楼阁岌岌可危,经休宁县文广新局和文物局以及相关部门一致开会研讨后慎重决定,搬移余园残存的绣楼和花廊,妥善安放他处,待日后再做恢复或其他处理。

休宁汪家先祖汪淡斋

休宁石田是一个汪氏聚族而居的村落。宋朝末年68世,祖孔安公,孔淳公从邻村旌城迁移而来,为唐代越国公汪华的堂弟开国公汪铁佛的后裔。随后汪家在石田安营扎寨,耕读为本,读书传家,随着烟火的日益旺盛,在石田一带形成七门,每门都有自己的宗祠和大宅院。

依傍在率水河畔的石田,便利的水运交通,商贸发达,徽商的雏形大多如是,休宁汪家同样如此。

汪家先祖汪淡斋生于乾隆1762年,年少时天赋极佳,聪颖好学。长大后,几经辗转来到浙江衢州。先后经营油坊,南货等行业。生意兴隆,收获颇丰。后又结识官宦,涉足盐业。盐业一本万利,很快成为衢州大富豪之一。

有一次在满载货物出海之际,疏忽了对天气的预判。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浪,差点将他的一船货物沉入海底。待风平浪静有险无灾后,汪淡斋不禁后怕,也深深懂得了凡事需谨慎为妥。

汪淡斋和余园的建筑历史

告老还乡后的汪淡斋为了光宗耀祖,出资开始建造余园,并特意选在临率水河畔,对岸山峦叠翠,一股清清溪流婉转环抱,正是环境的极佳之处。

据史料记载,“淡远堂”为余园主人的家祠,而最为巧妙的是祠堂的前面利用巧妙的地理位置,依势而建了半月台。月台为半月形,以硕大的黟县青石围建而成,面积达百余平方米,这在徽州实为少见。半月台除了观景,还有防汛功能。建成之后,就成了汪淡斋和家人朋友盛夏纳凉赏月的后花园。如今,半月台依然尚存。汪淡斋历经二十余年精心修建了余园,后在其孙辈又修建了绣楼以及花廊,意为补园,自此余园全部修建完毕。

余园的绣楼、花廊构思精巧。山水环境中的私家庭院园林,独具匠心。笔者于余园绣楼、花廊拆移之际两度前去观看。

穿过两百多年的岁月,其间历经太平天国运动,战乱,以及建筑自然衰落,余园的绣楼、画廊已满是满目疮痍。然而依然可见园内,回廊曲径通幽,漏窗,景框,鱼池布局精巧灵动,即便碎裂着,却也是窥一斑而知全豹。而绣楼、花廊内的顶部各种如意花纹木雕精美无比,颜色用于矿物石提炼的石蓝居多,间或也有赭红或者其他颜色点缀其间,甚为美妙。目前在徽州此类工艺特征的建筑,至今未见其他的参照物,也是一处本地形制和异域风格工艺特征相结合建造的徽州园林,独一无二。

余园,一座渐行渐远的徽州古园林

网络配图

因为汪淡斋在浙江衢州经商,在花廊和绣楼雕饰上以徽州建筑风格为主,又兼带了衢州的建筑元素。绣楼为汪家小姐女眷观景活动的场所,花廊在徽州园林内起到和厅堂建筑连接的功能。绣楼的山墙以徽州“观音兜”外形展露,和花廊之间以柔美起伏的建筑线条衔接,高低错落,虚实结合,更显娟丽秀美。绣楼和花廊是余园遗留下来的古迹精华若干部分。

余园前后历经几代人才得以完成,实为汪家人心血力作。

渐行渐远的余园将走向哪里

历经几个朝代更迭,一度辉煌的余园渐渐迈向衰落,在解放后充了公,汪家后人现如今散落在全国各地,坊间流传说是人才辈出。

时代发展变迁,据悉,日前除了余园绣楼和花廊已经拆移,为了顺应因月潭水库的水位,下一步休宁县文广新局还将作出拆移余园半月台的决定。或者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将半月台在原来位置后退若干米复建。余园的今日,虽已残缺不整。然而,倘若半月台这样独特的观景建筑保留在原址上,那也将是余园的幸事。

然,余园的绣楼和花廊呢?它们终将去向哪里?

值余园绣楼和花廊拆移其间,有几位外地的爱好徽州建筑的人士,纷纷来电:是否将绣楼和花廊一并买去?或是与当地政府合作,将绣楼和花廊移至本县县城或者其他城市做徽州园林景观的研学和观赏场所。一时间,议论者众,莫说一是。

一座徽州的古园林,历经几代人的匠心打造,凝聚了徽州人的心血智慧。不仅是徽州古园林的独特代表,一部晚清徽商发展繁荣衰退史,一段徽州历史的见证,更是徽商“艰苦创业、荣归故里、大兴土木、美好生活、安度晚年”的真实写照。

岁月如斯,休宁石田率水河畔,青山绿水依然在吟唱着余园的悠悠往事。

没有人知道,余园的归宿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