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經典史話(51):竹林七賢——嵇康為道而死

焦作經典史話(51):竹林七賢——嵇康為道而死

嵇康為道而死

士為道死,兵為戰死,商為利死,農為糧死。這是人類社會一種死得其所,且又富有尊嚴的一種死法。嵇康(223—263)作為竹林七賢之一,因一生苦讀文學、玄學、音樂等學科,知識淵博,無所不通,官至中散大夫。在人生哲學上,主張“非湯武而遵周禮,越名教而任自然”。性格一向凌厲傲岸,狂放不羈,隱居太行山長達20餘年,為魏晉時期文人墨客中的風骨性人物。妻子系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

曹魏末年,竹林七賢頭面人物嵇康,由於不滿司馬昭掌控朝政,藉助昔日好友山濤力薦其入朝就任吏部侍郎一事,憤然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一文。文中直言時政,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等論斷。消息傳開,人們紛紛為嵇康謝絕入仕,大膽直言朝政而叫好。此時此刻,嵇康哪知災難即將降臨在他的頭上。

一天,掌控魏國朝政的司馬昭坐在案前品茶靜思,考慮如何才能儘快改朝換代,取代魏元帝登基稱帝,怎奈朝野政見不一,兩派勢力明爭暗鬥,互不相讓,情況極其複雜,一時也沒有了主意。正在這時,忽有心腹鍾會前來稟報:大將軍,如今世面盛傳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將軍若不來個快刀斬亂麻,儘快取代元帝,只怕夜長夢多,萬一生變。司馬昭說:本人何不想早日滅魏稱帝,只是朝野上下分為兩派,針鋒相對,勢不兩立,若要強行登基,勢必生亂,此事還需穩妥推進。鍾會道:要想擺平朝野大臣,自古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殺一儆百,打擊瓦解保皇勢力。司馬昭說:話是這麼講,只是無辜濫殺大臣,難以服人啊。鍾會道:無辜濫殺不可取,不瞞大將軍說,眼下有一位足可殺一儆百的人物,這是有關罪證,請大將軍過目。鍾會隨手將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呈上。

司馬昭掌控朝政初期,為了籠絡人心,儘早滅魏稱帝,令人將嵇康召至府上,心思對方作為文人墨客中的風骨性人物,只要嵇康進了自己陣營,許多文官雅士都會不請自來。怎奈好話說盡,嵇康卻是滔滔不絕,大談如何振興曹魏皇室。司馬昭見對方不願加入自己陣營,有苦難言,雖心懷不滿,也只好作罷。消息傳出,鍾會為討好司馬昭,攜帶著禮品,親自登門拜訪嵇康,再三勸說嵇康認清時局,投奔司馬昭門下,結果遭到嵇康好一頓奚落。嵇康聲稱:士為道死,商為利死,農為糧死,道不同,何以為謀乎?鍾會丟了面子,心裡頓生忌恨。

曾有一段時日,朝中大臣呂安因家務事紛爭,其哥哥誣告呂安對父母不孝,要求朝廷嚴懲。具體負責此案的山濤,不問青紅皂白,要拿呂安治罪。身為呂安好友的嵇康獲悉,義憤填膺,口無遮攔,要求山濤秉公斷案,查明案件真相。鍾會認為藉機報復嵇康的機會來了,於是將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呈給了司馬昭。並聲稱嵇康是條隱龍,不可不殺。司馬昭看了,不由拍案而起道:嵇康啊嵇康,官場就是你死我活,不合作那就去死吧!本將軍就是要來個殺雞給猴看。隨即,司馬昭指令鍾會等人,以嵇康試圖謀反為由,將嵇康逮捕下獄。

消息一出,3000餘名太學生紛紛擁向皇宮,請求皇帝赦免嵇康。皇帝鑑於司馬昭淫威,不敢妄加下旨赦免。朝廷經過一番走過程式審理,將嵇康斬首示眾。

嵇康臨刑,神色自若,自奏《廣陵散》一曲。臨終說:士為道死,死得其所;士為義死,死而無憾。話落頭落,從容而死。

焦作經典史話(51):竹林七賢——嵇康為道而死

焦作經典史話(51):竹林七賢——嵇康為道而死

焦作經典史話(51):竹林七賢——嵇康為道而死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焦作——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