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作者丨小石头

来源丨小石头侃升学

(ID:xiaoshitoushengxue)

这是一篇深度的内涵文,其中隐藏着“普及高中教育”,北京2019年综合素质评价细则,以及北京乃至全国中考及中学教育改革方向,仔细阅读,你便知道孩子未来要面对的挑战。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一、不起眼的小国家做出了世界最牛基础教育

芬兰教育,一直毫无悬念地被评为世界第一。

这样一个低调的北欧小国,却有着许多令我们惊讶的事实。几年来,芬兰一直被国际经合组织OECD评为教育整体第一,即使在亚洲学生引以为傲的数理方面也能与之平分秋色,经济合作组织每3年举办一次15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芬兰青少年连续两届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称霸。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在没有“精英教育”的芬兰,可以说是人人“精英”!!!

芬兰中学生成绩高低程度落差只有4.7%,而美国是29.1%。在教育投入最多经费的北欧国家瑞典、丹麦和挪威,以及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南非等各国教育机构与领导,也跨国特聘芬兰教育专家,为他们的教育体系把脉、开药方。

美国杂志《经济学家》更在2007年发文建议,欧洲领导人应暂时放下所有活动,“回芬兰的学校上课。”

而在今天中国,“精英教育”正大行其道,从胎教开始,“精英”们就争先恐后地给孩子笼络教育资源,教育整体资源上处处都是差异化的表现,课外、课内、选拔这几件事儿矛盾重重。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当然在教育这件事儿上,中国也不甘落后,对芬兰的学习,我们也是抓紧开展。

二、芬兰教育的特色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1、高水准教师附带极大的信任和自主权

芬兰社会能够吸引全国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特别是当小学老师。芬兰的学校教师是从前10%的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必须有硕士学位,学制是六年,政府会全资资助。在芬兰,一个不是那么热爱教育的人,就算再有能力,也不可能成为老师,教师是芬兰很有竞争力的行业,和医生、律师享有相同的社会地位。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据芬兰第一大报《赫尔辛基邮报》调查, 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就是教师;中小学教师受民众敬重的程度,甚至超过总统和大学教授。

2008年,芬兰老师的平均起薪为29000美元(同时间美国为36000美元)。然而,芬兰拥有15年教学经历的高中教师的薪水约为其它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的102%(在美国,这个值仅有62%)。

通常来说,芬兰教师从入职到15年教龄,薪水涨幅约为1/3,中小学教师最多能涨58%,高中教师最多能涨77%。相比之下,美国的涨幅仅在21%到26%之间。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当然竞争的激烈不言而喻,2014年于韦斯屈莱大学的师范本科教育专业接收到了2387份申请,最终只有86人被录取。这只是一所大学的数据。

不只是最牛的人当老师,芬兰政府和人民给予教师高度的信任和自主权,国家的教学大纲只是一些宽泛的指导方针,训练有素的教师有很大的自由度来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芬兰的高素质老师会针对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方案,老师在教学上的准备是超越世界水平很多的。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而面对高水平的教师,芬兰的家长们也是非常的配合和尊重,老师不光会帮助孩子,还会帮助家长,一同探索培养孩子的方案。

2、考试少,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

芬兰的老师不是不喜欢考试,而是不希望太多的考试让学生和老师都把精力放在备考上,反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芬兰只有一次大型考试就是所谓高考,老师评价学生完全主观,依靠两个维度,课堂评估和学期结束的期末评估,芬兰中学生的考试也是期中期末两次,但题目本身更多考察学会和理解,并不是所谓难度。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过程中,老师会指定多种多样自己的标准,利用平时的提问和课堂进行记录评估,最终给孩子一个评分,而芬兰的官方从来不会设置任何所谓监管部门,没有考核,芬兰如何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或者教师本人的教育水平呢?出乎意料,得到的回答是: “我们对教师和学校的工作抱以完全的信任。我们相信他们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如果一个社会对自己教师连最基本信任都没有,那还谈什么教育呢? ”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如果进一步深究芬兰的教师培养体系,你会发现, 芬兰教师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尊严是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的最佳保障。

当然,也不会只靠情怀,在芬兰,综合评价是全社会教育大力推行的,外部评价教师,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这些都在操作着,民意结果决定教育。

3、政府干预少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在芬兰,不止是教学内容,学校管理各方面的政府干预都很少,学校层面的质量检测也不依赖所谓质检机构,根本不走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芬兰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由督导制转型为评价制后,校方自评在整个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校方自评通常由学校自评、教师自评和学生自评3部分组成,且以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为主。

三、北京跟芬兰的差距还有哪些?

1、教师队伍层次不齐,待遇不足

现状上来看,名校和普通校最大的差别就是师资队伍的差别了,水平天壤之别,很多人当老师根本不是因为热爱教育工作,而是为了编制铁饭碗,不爱孩子根本不可能教好孩子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教师的待遇完全没有竞争力,大量人才更愿意去互联网和金融这样能够多赚钱的行业,就算投身教育行业,也只愿意去赚得更多的机构私立校,除了一本户口,公立教师这个职业完全没有竞争力。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2、社会氛围中把教师也变成了弱势群体

最早的时候,教师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出现了很多伤孩子案例,结果现在对教师的诸多限制和惩罚措施产生后,教师对孩子的管理越来越畏手畏脚,家长甚至在很多教育场景下都占有主导地位,基本不配合老师,很多老师自身水平不足,也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和信任,进入了恶性循环。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3、 考试依然多,无暇关注过程学习

先说中学,对于很多一流名校,孩子和家长的层次普遍更高,更配合,老师水平也更高,教学效果好,学校能有更多精力给不同层面的孩子更多关注和有效的教育手段,良性循环。

对于普通学校,孩子差异大,家长差异更大,老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应付应试考试都已经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顾及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完全应试教育,进入恶性循环。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而这两件事情的本质是盲目地减负,减负应该减得是孩子不必要的负担,不应该减能力,现在孩子的能力都没了,牛孩儿都是“课外制造”、“培训班制造”、“自家制造”,基本不存在“公立小学制造”,于是中学再为小学教育的问题买单。

三个大硬伤,导致这一次学习之路还有很长。

四、我该怎么培养孩子面对最新改革?

不确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非常具体的每一项分数多少,几月几号评审等等。但方向已经确定。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1、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评价:倾向于记录行为而不是打分;

教师评价: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评价,主观评价为主;

学生自评:自己评自己,无脑全好肯定是行不通;

学生互评:不公开细节的学生互评,把学习成绩以外的德智体美劳都评出来;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以上结果会进行最终比例折算,比例细节现在肯定还没有出来,但不出意外是一定会拉开一定差距的。

2、变“一考定终身”成“全程评价”

“中考”还存在,但不再是一次考试定终身,中考成绩有一定权重,但占比不是决定性的;

平时成绩,期中期末考试一定成为关键因素,从原来拼一次中考到现在次次拼的转变;

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大比例占分项目,目前是30%。

3、官方怎么说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官方从未明说,但北京中高考改革一直在模仿这个北欧小国

划下最后的重点,综合素质评价和考试积分模式已经确定好后,最重要的录取方式就成为了关键,匹配这普及高中教育,还按照原有的报志愿录取肯定是行不通的,2020年,高中招生录取会变成什么样?

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取消中考”带来的最大影响。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