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为何对日本的投降时间会有多种说法?

国际上为何对日本的投降时间会有多种说法?​对于日本的投降时间,有的称是1945年8月10日,支持这一说法的是根据当天日本天皇在御前会议上做出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圣断”,并通过中立国瑞士通知了美国,不过严格而论,这时的日本投降条件,是否能被美国接受还是一个未知数。第二天8月11日,美国通过瑞士告诉日本,同意天皇和原来的政府继续统治国家,但行使这一权利必须听从盟国的命令,这等于给小日本找了一个爹,在天皇头上加了一个“太上皇”。

国际上为何对日本的投降时间会有多种说法?​8月14日,日本通过中立国瑞士正式通知盟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从国际法规的角度看,8月14应该说是日本正式接受投降日。

至于许多人认为8月15日是投降日,是因为这一天,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在电台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按照战后日本的解释,天皇8月15日在电台广播的《终战诏书》,才算是战争的结束,因此小日本每年只纪念“八.一五”。
国际上为何对日本的投降时间会有多种说法?​在听到天皇的广播前,许多日本民众都不知道国家已经战败,军队也没有立即接到投降的命令,这一广播发布两天以后,日本关东军团才奉命同苏军停止战斗,并想进行停战谈判,苏军答复,必须马上无条件投降。8月19日日本大本营,才要求海外部队“庄严地放下武器”。8月30日止,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关东军全部解除武装。

日本投降后又拖拖拉拉的没有马上签订文字协议。1945年8月28日,美军先遣队占领日本厚木机场,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而由美方准备的文件中,并没有“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字样,只有“日本武装力量缴械投降”的规定,军队投降与国家投降,这两者有天壤之别。
国际上为何对日本的投降时间会有多种说法?​按照《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投降除了要解除军队武装,还要永久铲除军国主义,将战犯交付审判,不准日本保留可供重新武装的工业。若是军队投降,那么原有的军国主义和战争罪犯都可以不追究,其维持战争的工业基础也可以不触动,对美国的这一态度,盟国虽有不同意见,然而实力是最大的发言权,当时只有美军有能力占领日本,因此美国也就垄断了战后对日本的处置权。

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欢迎在评论区评论,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