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為什麼對熊孩子充滿了戾氣

熊孩子,顧名思義就是不聽話、到處搗亂、下手不知輕重的孩子。

熊孩子中有下手推孕婦的,有抬腿毫無徵兆的踢人的,有毀壞公共或者私人物品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種熊孩子,似乎熊孩子的事件被放到網上去以後,就會遭到千夫所指、萬人唾罵。

每每看到這種文章或者是評論,筆者都想說一句似乎被大家說爛了、而且現在似乎被大家所不容的一句話:他還是個孩子啊!

沒錯,熊孩子再怎麼瞎胡鬧,他也還是個孩子。這個社會·——或者說是現在的網絡環境對熊孩子的戾氣太大了,甚至於到了像殺人搶劫犯一樣人人側目的境地。

而且最慘的是就算是殺人犯、搶劫犯他還能為自己辯解兩句,而“熊孩子”們遭了罪卻只能是“忍氣吞聲”,因為孩子們既不知道辯解,也不知道如何辯解。

同樣,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就變成了千夫所指的現在這個樣子。

這個社會為什麼對熊孩子充滿了戾氣

前不久發生的某男子在公交車上對一個孩子使出暴殺八段摔的案件走紅網絡,據流傳最廣泛的文章版本所說,男子摔打孩子的原因是該小男孩踢了他幾腳——然後因為工作上正好有點不順心的男子就突然暴走,並且下了重手。

筆者在心疼之餘,更加震驚的是網絡上一股堪稱“主流”的對該事件的評論意見:恭喜這個孩子,他遇見了長大後的自己。

可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該事件過去沒幾天,筆者就又在網上見到了一篇跟蹤報道,該報道中很清楚明白的說道:據採訪證實,該男孩平時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孩子的父母都是工人,為了不耽誤父母工作,該男孩平時都是自己坐公交車上下學,而且該男孩平日裡見了親人都會張口喊人——也就是說孩子是個懂禮貌的人;在事發當天,男孩在公交車上蹦跳玩耍,而該男子因工作原因情緒低落,當時曾開口和男孩交流,後男孩抬腿踢了該男子幾下,再然後該男子暴起傷人。至於雙方交流了什麼,男子沒有交代,而男孩也彷彿失去了記憶想不起來。

和上述流傳最廣泛的版本相比起來,似乎後面的這個跟蹤報道更加全面、更加客觀一些。

但是很可惜的是,前一個版本閱讀量上百萬不止,而後一篇跟蹤報道截止筆者看見時才不過上萬閱讀。

為什麼呢?

兩相比較,後者這篇更為客觀、更為全面的報道顯然是輸了:因為他沒有順應網絡輿情——即使這種輿情是被人為了獲利而“培育”出來的,即使這種輿情是靠非理性的情緒化表達所支撐起來的。

這足以見得:網上的大部分網民對孩子——熊孩子的偏見已經達到了一種病態的偏執程度:對熊孩子,非暴打不能整治,要像對待犯罪嫌疑人一樣做到零容忍。

熊孩子的熊是真的熊嗎?

以上述事件為例,當你在看到文章中的小男孩抬腳踢了該男子的部分的時候,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的是怎樣一幅場景?

一個熊孩子端著98K掃射全世界?屍山血海上站著一個熊孩子?或者是熊孩子成為了你的頂頭上司?

筆者猜網上那些主張對熊孩子零容忍的人腦海中浮現出的場景估計和上面的猜想沒多大出入——否則他們不可能會對熊孩子懷有如此大的戾氣。

而筆者卻想起了星爺——周星馳。

想起了星爺的《長江七號》,想起了其中男扮女裝的“小男孩”。“他”也是如此的“皮實”,平日裡本是一個老實禮貌的乖孩子,但是他也會因為自己的玩具或者爸爸而對外人整蠱搗亂或者“拳腳相加”——說是拳腳相加,但是孩子的拳腳能對成年人造成什麼困擾?

上述事件的小男孩也就是和長江七號中的小主人公一樣的孩子罷了——甚至是如果沒有這起傷人事件的話,小男孩的事蹟被報道出來估計會感動一大片人:好學懂禮貌,為了不耽誤父母工作小小年紀就自己坐公交車上學,這簡直就是新時代三好學生的典範。

當你在看長江七號的時候你就會被長江七號的主人公給感動的涕淚橫流,而當你在看到某些片面、添油加醋的文章的時候,你就會對熊孩子恨之入骨。

也就是說,熊孩子不是一個新出現的“物種”,孩子這極度年輕的群體自古以來就是頑皮淘氣的象徵,之所以現在網上對熊孩子們千夫所指、萬般不容,那其實是某些人藉著煽動人們情緒進而爭取眼球獲利的營銷結果而已。

不信?

你去看看歷史上那些大師名人,小時候有幾個沒有偷過瓜、砸過鄰居玻璃的?甚至連都看人洗澡的都有,但是他們後來都端著98K掃射全世界了嗎?

沒有。

熊孩子真的非要用熊辦法才能治?

還是上面那個案例,筆者十分堅信的一點就是,該男子在被小男孩踢了之後如果依然還是安安靜靜的坐著思考自己工作上的得失的話,那個小男孩一定不會再繼續在他面前蹦跳了。

如果你問筆者為什麼這麼堅信,那是因為筆者不是沒遇見過熊孩子,筆者的小外甥前些年歲數小的時候也是熊的很,經常搶筆者的東西,對筆者這個舅舅連踢帶打,有時候甚至弄得臉紅脖子粗——不只是筆者這一個舅舅,筆者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也就是這個小外甥得另一個舅舅和姑姑也經常遭他的“毒手”。

遭了毒手怎麼辦?

當年網上對熊孩子這一概念還是陌生的很,而且各種靠著煽動人情緒的營銷號也很少見,筆者在當時那個年齡竟很少見的摸著自己小外甥的後腦勺,輕聲細語的和他講道理。

至於為什麼說在那個年齡很少見,那是因為筆者前些年也不過是初高中的年紀,似乎也應該是不太懂事才對——筆者的弟弟和妹妹就經常在被騷擾之後大聲吼他們的小外甥,而他們得到的反饋結果就是:小外甥變本加厲的和他們“鬥智鬥勇”。

而筆者就得到了“熊孩子”的“特別優待”:經常被攬著脖子要求一起玩,對筆者也格外親近。

時日久了以後,甚至是筆者的弟弟妹妹也從中“獲利”,因為他們發現原來那個熊孩子不纏他們了,而且偶爾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也沒那麼皮實了。

以至於後來一回老家親人朋友們就喜歡讓筆者看孩子。

這就足以證明:熊孩子的皮實是不能通過熊辦法來整治的,孩子的內心空如白紙,你用什麼辦法教化引導他,他將來就會用什麼辦法來反饋你和社會。

而且世上的每一個孩子生來善良,心性單純——如果一個孩子真的是到了危害周圍親人朋友的地步,問題也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教化孩子的人身上啊!

對孩子粗暴地以熊治熊,像對待殺人犯一樣整治還在成長髮育的下一代,這種家庭、這種社會怎麼還會有一個光明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