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吃“泥”有讲究(内附“泥”食谱推荐)

添加泥状辅食是小宝宝辅食时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小宝宝吃"泥",并不是把食物碾碎拌糊了这么简单,这其中可是有不少讲究的哦!

给宝宝吃“泥”有讲究(内附“泥”食谱推荐)

吃"泥"讲月龄

·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添加泥状辅食?

· 可以早点或者晚点吗?为什么?

在添加辅食之前,宝宝一直是喝奶的,随着宝宝的成长,单纯喝奶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和喂养需求了,这个时候也就到了添加辅食的阶段了。以前的婴幼儿膳食指南一直建议妈妈从4个月起添加辅食。

现在大部分的权威机构都建议妈妈将辅食的添加时间推迟到6个月,因为宝宝的胃容量很小,4个月就添加辅食会使宝宝不愿喝奶,增加消化系统负担也会使过敏的机会增加,所以主张到满6个月再添加辅食。

合理地添加辅食不单单是为了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训练宝宝的吞咽和咀嚼能力,从流汁饮食过度到会吞咽糊状食品,半流汁食品以至接近于成人的固体食物,这一适应阶段不是短暂的,要有半年或更长的时间。

如果辅食的添加迟至7-8个月开始,常于喂食时有恶心、呕吐;若迟至10个月以后则困难更大,有时即使一口一口地张嘴吃,最后还是将吃进的食物一大口地全部吐出来,所以妈妈在6个月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宝宝添加辅食。

给宝宝吃“泥”有讲究(内附“泥”食谱推荐)

吃"泥"讲顺序

· 应该先添加什么种类的泥?为什么?

初次给宝宝添加辅食在两餐之间的饥饿状态添加,此时喂比较容易接受,待逐渐适应后增加量以替代一顿母乳或牛乳,在此基础上代替二顿、三顿。

碳水化合物类:米粉—烂粥厚粥软饭

当奶不能够完全满足宝宝对热量的需求的时候,适时的添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满足宝宝的日常需求。在碳水化合物添加的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冲调米粉时开始冲得薄一些使之容易吞咽,习惯之后逐渐增加稠度;吃粥的初期米粒要烧得裂开,以后再过度到厚粥。

给宝宝吃“泥”有讲究(内附“泥”食谱推荐)

蛋白质类:蛋黄肝泥瘦肉糜鱼泥

蛋白质的添加逐一添加,先试一种辅食经3-7天适应后再添加另一种,逐步扩大辅食的品种。对于从来没有喂过宝宝的首次添加食物,必须单独喂给宝宝,这样可以判断宝宝是否对此食物过敏,只有确定没有过敏的食物才可以两种或以上混合添加。

蛋黄里含铁、卵磷脂,既可以预防贫血,又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而且它不像蛋清这么容易引起过敏,可以这么说,蛋黄非常适合宝宝的第一次"开荤",再适应一段时期后,妈妈又可以做些肝泥给宝宝吃。相较于蛋黄,肝脏里铁吸收率和利用率更高,避免宝宝在出生4-6个月后,铁储备用完容易出现的贫血问题。此后,红色肉类,深海鱼都可以逐一添加。


吃"泥"讲制作

·

家庭制作"泥"时有哪些误区或是容易疏忽的地方?

宝宝辅食制作应选择天然安全的食材。妈妈常担心蔬菜中是否有农药残留,害怕影响到宝宝的安全。选择正规菜场或超市购买蔬菜,并且在洗涤时可以用淘米水或者专业的果蔬清洁剂浸泡蔬菜,来避免农药的风险。

此外在家庭辅食制作中还应注意新鲜,新鲜购买、新鲜加工、新鲜食用,尽量减少贮存时间,避免加热温度过高。这也是和罐装辅食相比,家庭自制辅食的最大优势。但家庭制作辅食,器具的卫生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要做到生熟分开,有条件的最好将盛器等放在消毒柜保存,如果在这点上无法达到要求,妈妈还是买现成的罐装辅食反而更安全。

吃"泥"讲搭配

· 哪些泥不能放在一起吃?为什么?

有时候,妈妈们会认为食物品种越丰富,营养也会越好,于是将一些宝宝之前没有尝试过的食材混搭在一起,这样做却很容易将宝宝暴露于食物过敏的风险之中,无疑是得不偿失的。正确的做法是,对于之前宝宝从未尝试过的食材先单一添加,习惯以后再混合添加。

有些脂溶性的维生素一次性摄入过多后,往往无法顺利排出体外,就容易蓄积在体内,如果蓄积量过大甚至可能导致一系类的毒性作用。因此对于此类营养物质,应避免重复吃,大量吃。在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维生素A就是此类营养物质。富含维生素A的食材包括动物的肝脏、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等,妈妈在给宝宝准备辅食的过程中,这些食材做的"泥"没有必要混合在一起吃。


对症下"泥"

· 宝宝发热时、便秘时、贫血时、天热时、秋燥时、寒冷时、空气污染时……分别可以吃什么"泥"呢?

不同的泥对宝宝来说也会有不同的作用,新鲜的蔬菜泥,夏天的西瓜泥,秋天的雪梨泥在宝宝发热、上火、因为太过干燥而便秘时的好帮手。动物性食物里的肉糜、肝泥是缺铁性贫血的宝宝的补铁上选。但无论添加何种辅食,均衡的营养,丰富的品种是永远不变的要求。


推荐食谱

奶香红豆泥

给宝宝吃“泥”有讲究(内附“泥”食谱推荐)

适合18个月以上的宝宝

材料:红豆50克、配方奶100毫升。

做法:

1、将红豆浸泡20分钟后入锅煮熟,再继续用小火焖到熟透。

2、将煮熟的红豆捞出,加入100毫升配方奶,用搅拌机打成泥状即可。

猪肝泥

给宝宝吃“泥”有讲究(内附“泥”食谱推荐)

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宝


材料:新鲜猪肝1小块

做法:

1、将猪肝剔去筋膜,切成片状,用清水浸泡。

2、小时以上,中途换几次浸泡的水。2将处理好的猪肝放入蒸锅内。

3、大火蒸约10分钟左右。

4、取出蒸熟的猪肝,加少许热水放入料理机内搅打成猪肝泥即可。

奶香青豆泥

给宝宝吃“泥”有讲究(内附“泥”食谱推荐)

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宝

材料:豌豆100克、白砂糖5克、牛奶或淡奶油30克、橄榄油10克。

做法:

1、将豌豆放入开水锅中煮至断生。

2、加入100克水,使用搅拌机搅打成豆浆。

3、锅中放入10克橄榄油。

4、倒入豌豆浆和白砂糖同煮。

5、大火翻炒至水分变干,豆浆浓稠时加入牛奶继续翻炒豆泥呈粘稠状即可。

尼莫南瓜泥

给宝宝吃“泥”有讲究(内附“泥”食谱推荐)

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宝

材料:南瓜1块、海苔1片、奶酪1片

做法:

1、将南瓜去皮切成块,放入锅中蒸至熟软。

2、用勺子将南瓜按压成泥。

3、再用勺子在盘子中将南瓜泥推成尼莫小鱼的形状。

4、用奶酪剪出鱼身上的花纹,再用干净的笔帽压出圆形奶酪片用作水泡。

5、用海苔剪出鱼眼睛,再将南瓜皮剪成水草状装饰即可。

扩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