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小学文化的某男子冒充清华高材生且以月薪7万担任高管,你怎么看?

芯疼比快乐真实

此人是真有才,我特别佩服这个人,这件事又重新把学历和能力到底哪个更重要的话题,拉到了人们的视野中,这个人没有学历,但绝对看得出,他的能力。而这件事绝对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一名不到40岁的任姓男子,怀揣清华大学工商MBA硕士学位证书、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等令人羡慕的文凭,报名参加了天津市某大型投资公司高管的竞聘。 任某凭借自己的高端文凭、具有独到见解的思路、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气质,很顺利地层层通过了该公司考核,录用任某为公司高管,每月给予7万元的高薪待遇。

我们从他获得高薪路径可以看出,他的高端文凭不过是敲门砖而已,这只是入门的条件,这只是学历的重要性,而能够层层通过选拔,并得到董事长的重用,绝对看能力,比如此人具有具有独到见解的思路、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气质,这几点学历之外的条件才是让董事长看好的理由。

如果没有伪造证件的犯罪,我也相信,此人一定能够做的更好,但是,因为涉嫌犯罪,也无话可说,但是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很有意思甚至无奈的。

假设有这么一个人,如果没有学历只有能力会是什么结果?

假设有这么一个人,如果没有能力只有学历会是什么结果?

可能,我们对学历看的会更重的。


韩东言

一键代偿观点:这是利用了面试入职与提交证件资料的时间差而进行的一种诈骗行为,应该进行严惩。

事情简介:

山东男子任某在网上伪造的一系列证件证书,并通过猎头公司聘入当地高新企业。在通过面试后,公司要求任某提供一些列证件原件,但是任某无法提交。经过公司调查后,发现任某系列证件是造假的。事情败露后,任某选择自动离职。但是,公司已经为任某发了几万的工资,公司选择报警。而任某而被抓时,则已经在另一家企业用同样的招数在上班了。

看到这种事,很多网友讽刺道一些企业只看中学历,而不看重能力,也谈及了猎头公司对人员资质的审核问题。但是,却忽略了任某本身存在的诈骗行为。

任某屡试不爽的根源

其实,任某之所以要多次尝试这样做,主要还是尝到了甜头。因为,这种高薪企业,都是通过面试后先入职,然后再提交相应的材料的。

而任某正是瞄准了这个时间差,先混一个月工资,然后因为他拿不出材料,所以就选择自动离职。而这些企业的工资一般都是税后几万的。有些企业发现是造假后,因为怕麻烦,所以就选择不了了之。

任某也正是瞄准了企业这种心态,所以才会有被抓时他已经利用同样的手段在另一家公司入职了。

面试结果只代表应变能力

在我看来,公司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一家公司对入职人员的考察是方方面面的,而面试只是对应变能力的考察,并不能代表全部。

说现实一点,就算是真学历的的人,也通过了面试,那也有可能在试用期过后被辞退。因为工作能力是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的,而不是面试时的表现。并且,面试都是有技巧性的,所以任某能够蒙混过关也很正常。

而先入职再交资料也是出于对企业运转效率的考虑,只能说明企业格局高。同样猎头网站也没有问题,因为网站上能够保证的就是这些资料是他本人提交的,至于真假还是要企业多费心。

法律问题:

当然,我们必须要谈的还是这件事中最关键的问题:合同诈骗。因为任某已经涉嫌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骗取公司新任,并通过该欺骗行为获得相应的财产。但是因为在新闻中没有透露具体的金额,所以也不好做定性结论,不过绝对是够判的了。

这个世界不会埋没任何人才,如果你不是金子,就算是裹上了一层金箔,终究还是会褪去光芒。如果你是金子,就算是被灰尘遮蔽,也不会影响你的本质。


一键代偿

看下时间轴:

2015年11月入职,不到半个月自动离职了;

2016年3月应聘入职广东省深圳一家大型企业,2016年4月20日离职;

2016年5月应聘入职天津市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6月8日离职。

他每次入职到离职前后,一般都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实际上他不具有专业的技能

但具有面试的才能,或者说他具有忽悠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他本人从表面上,跟言谈交流上表现上来的样子,神似有真材实料的高管。

一个公司的高管是主要是管理人的,一般很少有高管专门负责项目的具体细节,一般都应该只是指出问题,也就是俗称的动动嘴,但对具体的项目会有大致的了解,具体的技术问题会有专门的技术人才解决。

但假的终究是假的

如果他是从基层奋斗上来的高管,那么这个事情就会变成一个励志的新闻,《小学文凭应聘者击败清华、北大高材生得到公司高管职位》,题目就叫这个吧……

好多人都在说什么学历什么的,说什么别瞧不起小学文凭的人,谁瞧不起小学文凭的人了?真只有小学文凭但有能力的人也有一些,只要他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了,谁会瞧不起?看看现在企业的高管高学历的是不少,但也有一部分的学历是一般的,或者可以说是低学历的,但通过自己后期自己的努力一样坐上了高管(付出的努力不少)

低学历我最佩服的人是李兴平

他是hao123这个网站的创始人,他只有初中学历,当过网管,这个网站他卖了很多钱(想知道具体价格的同学,可以上网查下),真的是很多钱。

学历≠能力,这是实话,但现在学历是一个敲门砖,对于有学历有能力的人就会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对没学历有能力的就相对难一些。有学历没能力的人,以后的发展也没有有学历有能力的人发展好(不考虑其他外界因素)。


阿阿阿杰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滥竽充数一再上演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有趣的问题。

只有小学文化的男子号称是北京户口,怀揣清华大学工商MBA硕士学位证书、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等文凭, 凭借着高情商和独到的面试技巧,最终过五关斩六将,成功应聘某公司高管,月薪高达7万元。

然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实不容改变,一个多月后,男子因为文凭造假被抓。经调查,该男子并不是第一次这样做,而且之前的几次应聘几乎都是依法炮制,在一个多月后事发离开。他为的就是赚取短期的高额工资,而有些公司碍于面子或者嫌麻烦并没有选择报警。

是男子骗术高明还是“唯文凭论”在作怪?

毋庸置疑,该男子在某些方面一定是有优势的,例如:情商、应变能力、模仿能力、脸不红心不跳的说谎能力。

但是,“唯文凭论”也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别的不说,我知道在建筑行业存在一种乱象,很多施工队的资质都是租赁的,而且拥有资质的有人是通过作弊或者非法渠道获得的资质和证书,他们本人甚至对现场施工一窍不通,他们只需要提供资质挂靠每年领钱就行。与之相反的是,施工队中有一些老技术员,因为文凭不够,不能参加考试所以拿不到相应的资质,但他们的实际操作是没有问题的。这也就促生了有能力的没资质,有资质的不一定有能力这一怪相。

可见,在很多情况下,先入为主的拿文凭说话是很可悲而又很无奈的事情。“唯文凭论”一直存在,并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现实社会中,有名号没实学的专家多了,有文凭没能力的大学生多了,有底蕴却没有机会施展的人不少,有能力却因为种种原因错失文凭的人也有。这就让大众很难分辨到底谁才有真才实学,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你敢说这个冒牌男子就不值那一个月7万?你敢说拿真文凭坐在高管位置的人就真的值那一个月7万?不是还有人领着上亿的工资却让企业连年亏损吗?


夜雨如书

真是一个靠自己“能力”轻松获得高管又高薪的男子!真是一起典型的“唯文凭论”录用人才的事件!

先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2016年5月的一天,一名不到40岁的任姓男子,怀揣清华大学工商MBA硕士学位证书、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等令人羡慕的文凭,报名参加了天津市某大型投资公司高管的竞聘。

任某凭借自己的高端文凭、具有独到见解的思路、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气质,很顺利地层层通过了该公司的高门槛报名、人事部门的把关、高层考核组的面试,并获得了将其直接推荐给公司董事长亲自面试的机会。当该公司董事长经过对任某的面试后,对其岀色的管理思路和理念、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气质均表示十分满意,并当场决定作为“高端人才”,录用任某为公司高管,每月给予7万元的高薪待遇。

然而,在任某就职2个多月后,任某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东窗事发”,走上了法院的被告席,被判犯有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和伪造身份证件罪。

原来,任某根本就不是什么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也没有获得过什么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更没有什么北京户口。实际上,所有这些证件都是任某伪造的,而任某真正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毕业。(见下面任某伪造证件的相关网络照片):



怎么来看待这件事呢?谈三点看法:

第一、文凭是一块“敲门砖”,没有它真不行,但“唯文凭论”有时也会害了单位害了自身

从任某这件事来看,不管他要到什么单位去应聘,首先就必须要有文凭,最低也得本科毕业。由此,任某为了博得应聘单位的通过,只好想方设法去伪造“名气大、牌子硬”的大学文凭。这个“敲门砖”为他获得应聘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唯文凭论”有时的确害了单位害了自己。

第二、这个任某看来在管理的思路和理念上确有独到之处,不然的话,不会层层通过并获得公司董事长的认可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文凭很高,但能力水平却很有限;有的人文凭不高,但思路管理却很有一套。这可以说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这个任某能够在竞聘中一路领先,而被层层认可,确实说明了他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管理等诸多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观点和理念。如果退一步讲,这个任某犯罪的事实没有暴露,也许他在某投资公司还能发挥“顶梁柱”的作用。

第三、这起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不管什么单位,招聘人才既不能不看文凭,也不能“唯文凭论”,如果这两方面都走了极端,往往是要走弯路直至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的。


润友

从介绍的情况看,只知道这个男子是小学文化,但事后是否有没有经过其他的学习与培训没有说,是否有其他专业的特长也没有说,所以对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

1、小学文化冒充清华高材生,典型的诈骗行为。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男子,却在各类场合冒充清华高材生,通过猎头推荐、企业招聘等方式,进入企业谋求高薪岗位,担任企业高管,其骗术并不复杂,但性质非常恶劣,是严重的诈骗行为。

2、伪造各类证件,明显的违法行为。

从介绍的情况看,该男子是伪造了若干的证书、证件、文件等资料的复印件,所以通过了猎头、企业相关人员的招聘审核;但他在企业要求提供原件时,终因是假的而无法提供真实的资料,也最终导致其诈骗行为被识破。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应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3、该男子几次冒充成功,说明相关猎头对推荐对象的审核存在明显问题。

现代社会,各类竞争越来越激烈,猎头无疑是企业与人才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为企业招聘优秀人才,为优秀人才提供优秀的平台,正是猎头的作用所在。但现实生活中,猎头也是人,做不到达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为了更快、更好地达成推荐目标,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该案例说明,猎头要严格对推荐对象相关资料的审核,切实把好第一道关。

4、该男子能够获得高薪、担任高管,说明相关企业的招聘录用存在明显缺陷。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优秀人才求之若渴,所以一些人因此走偏门、行诈术,该男子的案例说明,企业要对企业的发展负责,不管是多优秀的人才,也要根据设定的条件,严格履行审核手续,特别是企业高管,要做好背景调查,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避免许多可能的问题。

5、该案例再次说明,对违法犯罪问题,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与国家法律法规,持正念,走正道,传播正能量。特别是面对各种违法犯罪带来的诱惑,更要守住自己的良心与法律底线,切不可因一时贪念,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企业文化从心开始

不知道他冒充的是什么专业,清华的大多数专业,小学毕业的人根本就无法冒充,面试时只要有专业人士在场,随便两个专业上的问题就会让你原型毕露。出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明公司的招聘流程有大问题。

招月薪7万的高管,企业应当是非常慎重的,这不仅是因为成本问题,更是因为这种待遇的高管对公司会有比较致命的影响,一旦用错人后果十分严重。

因此首先该检讨的就应当是企业。

有人嘲笑企业只看学历不看能力,这个结果不恰好说明名校学历的重要性吗?

我们好多企业还不适应基于胜任能力的招聘,对关键岗位存在放松审核盲目相信猎头的现象。一些猎头的专业水准也确实不敢恭维。种种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

互联网时代,骗人的后果比以前严重得多,暴露的机会也多得多。相信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少吧。


HR那些事儿

伪造学历证书,谎称清华大学硕士,通过猎头公司、用人单位初试复试等层层关卡,最后通过董事长面试,成功任职某知名上市企业高管,月薪高达7万元。入职后,企业感觉其工作能力与学历不符,经调查发现这些耀眼的光环都是假的,原来是一个骗子!天啊,听起来跟电视剧中特工乔装打扮深入敌穴成功捣毁敌人重要军事设施似的,太离奇,太惊险了!

第一,抛开学历歧视,就心理素质来说,这是一个人才啊。大家都知道,企业高管职位,对学历和工作经历的要求都比较苛刻。而且,这样的职位,企业大都是通过猎头渠道寻访猎聘。所以,想成功应聘大型企业高管,要通过猎头公司、企业招聘专员、人力资源经理(或总监)和公司决策者层层面试。而且,面试过程非常正规,会对应聘者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鬼门关,很多心理素质不好的求职者,往往会马失前蹄。可是,一个小学毕业生,竟然过五关斩六将,应聘成功了!这得是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才有这个勇气啊😄

第二,面试就像相亲,掌握技巧很重要。虽然不知道该企业是如何面试的,但是此人面试经验毫无疑问是非常丰富的。面试就像相亲,神态要轻松,举止要沉稳,谈吐要得体,该坦白的坦白,该遮掩的遮掩,目的无非就是先把人骗到手再说。面试同样如此,其实企业面试翻来倒去就是那点套路,只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掌握了面试技巧,通过企业面试是轻而易举的事。

最后,企业盲目地名牌学历崇拜,才给了骗子可乘之机。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招聘的时候有明显的学历歧视,存在非985、211不要,学历查三代等等现象。一旦收到名校简历,则如获至宝,聊天代替了面试,忽略了专业能力测试和背景调查,所以骗子才敢堂而皇之的造假,大摇大摆地面试。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名校学历崇拜可以休矣。

你怎么认为呢?欢迎大家进行交流。



管理那点事

这个事件具体是2015年11月,一家萧山的大型企业缺个高管,就找猎头公司去挖一个。

猎头在网上一搜,发现有个哥们很合适高文凭,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于是推荐给了这家企业。 一轮高管面试和一轮老板亲自面试后,都觉得这哥们不错,老板说那就来吧,我给你开月薪80000。

入职后不久,企业就发现他的能力不行,再让单位的HR去做个背景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什么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什么国家建造师证书,什么北京户口,都是假的,而且这哥们已经在几个企业都玩过这一套了,被公安机关抓捕过几次,还是个惯犯。 被抓之后,这哥们在取保候审期间。

又成功骗入两家知名企业成为高管,又迅速离职。

我们为这哥们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在的社会,好的工作学历文凭是前提,对于那些没有高文凭但个人能力超强的人很是不公平。

这就导致有很多机构代办高文凭等等,也有很多人去购买高文凭,而公司对于个人的评估仅仅是一直文凭。所以导致这种乌龙事件频频发生。


健忘12516894

以貌取人,跟着感觉走,是很多大企业应聘高管时的一贯做法。假如面试人员在应聘时,对被应聘者能多问一些有关他的专业性的东西,我相信当场就能戳穿造假者的伎俩。

任某,山东人,小学文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嘴尖皮薄腹中空的家伙,拿着伪造的清华大学证书,在面试中屡屡得手。

2015年,萧山某大型企业要招聘高管。猎头公司就推荐了一个清华大学工商MBA硕士毕业的,拥有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他就是任某。

在接到面试通知后,任某便粉墨登场。第一轮面试的都是这家企业的几个高管,面对西装革履,谈吐不俗的任某,几个高管没有一个不满意的,都夸任某是个难得的人才。董事长闻讯后,更是求贤若渴,决定亲自面试。任某在第二轮面试中比第一轮表现得更加出色,举手投足间,派气十足,对董事长的问话对答如流,俨然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董事长像发现了千里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任某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且在别的大企业任过高管,尽管时间不长……最后双方谈妥:任某薪水是每月税后7万元。

狐狸伪装的再好,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任某入职刚刚一个月,工作人员就慢慢发现,这个新来的高管能力一般。

摊牌后,任某自动离职,可企业已为他支付一个月的薪水,于是报警。最终,任某以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书罪被起诉到法院。

任某拿着假文凭之所以能在应聘中游刃有余,一方面是他钻了猎头公司推荐高级人才漏洞。(猎头公司推荐的高级人才都是先面试入职,在提交相应的资料证明,所以任某不管在哪家企业最多混一个月走人),另一方面是企业在面试时,过于在意人的潇洒外表与应变能力,而不注重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说白了,就是只注重外貌与文聘。骗子正是利用这些应聘中的缺陷,才能屡屡过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