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對話未來,《極限挑戰》在星素結合中展現綜藝把控力

以人工智能對話未來,《極限挑戰》在星素結合中展現綜藝把控力

傳媒內參導讀:新一季《極限挑戰》有各行各業的素人精英加入,以更強的星素互動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帶給觀眾完全不一樣的“沉浸感”和“高級”質感。

文/潘涼涼

時至今日,能否通過娛樂的形式打通明星和素人間的界限,展現“接地氣”的明星和“綜藝感”出眾的素人之間的化學反應,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綜藝節目“有意思”的程度,以及更“有意義”的深度與廣度。

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第四季《極限挑戰》除了繼續展現“極挑團”的真體驗、真感情外,節目形式上也在悄然發生著轉變——大量素人的加入,將更多“重頭戲”放在素人身上,展現出各行各業的“奮鬥”姿態,進而帶給觀眾更多的思考和情感共鳴。

上週日晚,《極限挑戰》又一次將這樣的“重頭戲”演繹出不同的新意。奮鬥在改革開放40年長河中的“極挑團”穿越到未來,上演了一場“人類”與“人工智能人”的對抗,素人科學家團隊接連“神助攻”,可謂腦洞大開。整期節目笑點滿滿,讓人大笑之後又引發出對於未來的諸多思考,並油然而生出一種對國家強大的自豪感。

這一期的《極限挑戰》,素人與明星完全融入節目主題,並在節目中互相成就,為觀眾獻上了一道“有格調”“有品位”的綜藝大餐,在星素結合的過程中展現出一種更為高級的綜藝把控力。

以人工智能對話未來,《極限挑戰》在星素結合中展現綜藝把控力

綜藝版“科幻大片”,

科學家團隊上演“神助攻”

“歡迎來到2028,歡迎來到未來。”節目一開場,一個科技感十足的房間就呈現在“極挑團”各位成員面前。各種科幻大片中才有的高科技裝備、未來場景,就這麼自然而然地出現在電視綜藝中,包括細節也做到了未來感十足,可見節目組真是下了一番工夫。

經過“圖靈測試”,“極挑團”成員們將分別獲得“人類”與“人工智能人”兩種身份,“極挑團”成員之間身份保密,是敵是友撲朔迷離。各個成員間互相試探,都在小心翼翼地隱藏著自己的身份。

時刻被追擊,時刻上演反轉。節目中每一個人都在拼腦力、拼策略,一邊偵察環境一邊小心前進,努力找到隊友的同時去淘汰對手。

如此燒腦的遊戲難度,當然少不了專家助陣。這次“極挑團”的素人助陣團隊由智囊團變成了科學家團,多位與人工智能科學相關的“男神級”教授助陣

,不僅顏值有料,專業水準更是一流,與“極挑團”之間的互動也頻頻擦出火花。

三位素人科學家表現亮眼,不僅向“極挑團”提供了專業的技術支持和知識信息,而且身上都攜帶著找到“龍之芯”的關鍵信息。

作為“神助攻”,科學家團各有神技能:中國科學院軟件所人工智能方向博士楊志明應用虹膜掃描技術,助力羅志祥用“眼”解鎖保險櫃;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心應用DNA檢測技術,幫助黃渤用“嘴”解鎖車輛;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副教授黃銳則應用3D打印技術,讓王迅用“臉”解鎖了身份。

以人工智能對話未來,《極限挑戰》在星素結合中展現綜藝把控力

以人工智能對話未來,《極限挑戰》在星素結合中展現綜藝把控力

以人工智能對話未來,《極限挑戰》在星素結合中展現綜藝把控力

這一期的素人科學家團不僅自帶專業光環,還有很強的“造梗能力”。或許是“極挑團”也解鎖了科學家團的綜藝感,在成員復活環節,明明是嚴肅冷門的科學提問,偏偏被科學家們難懂的方言帶偏,眼看著科學與搞笑齊飛的狀況頻出,弄得“極挑團”也是一臉懵。

從《極限挑戰》第四季素人和明星之間的互動來看,第五期所展示的星素互動可謂全面升級,素人從原來的發佈任務、和“極挑團”成員簡單互動,到現在完全融入節目主題,更在節目中互相成就,讓素人科學家們也展示出不一樣的閃光點。節目播出後,科學家男神也收穫了一大票粉絲。

新一季《極限挑戰》有各行各業的素人精英加入,以更強的星素互動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帶給觀眾完全不一樣的“沉浸感”和“高級”質感。

以人工智能對話未來,《極限挑戰》在星素結合中展現綜藝把控力

笑點與思考齊飛,

以科技夢助推中國夢

還記得索菲亞那句“我將會毀滅人類”麼?討論“人工智能在未來對人們是一種幫助還是威脅”的影視作品很多,但是在國內的綜藝中將這個問題當作主題來探討還是頭一次。

事實上,“人類”與“人工智能人”的比拼只是將趣味性和科學性結合在一起的形式,是對過去高冷乏味的科普節目的一種創新演繹。

就像在“人類”與“人工智能人”中,最早拿到“龍之芯”的羅志祥原本最有機會獲勝,可他卻在確定黃磊是“人類”後,將子彈與獲勝的籌碼交給了“人類”。

在最後的環節中,明明“人工智能人”孫紅雷只要喊出口訣,就可以讓“人工智能人”贏下這場比賽,卻上演驚天大反轉——他也選擇幫助“人類”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之所以做出這些決定,是因為孫紅雷和羅志祥都認為:“AI(人工智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是為人類服務的,絕對不能讓AI控制人類,所以我們一定要讓人類贏!”

從這個角度來說,《極限挑戰》第五期確實顯現出節目製作團隊的良苦用心——全力展現中國的科技實力,向觀眾描繪出一幅中國科技發展真實的未來圖景。

以人工智能對話未來,《極限挑戰》在星素結合中展現綜藝把控力

在保證節目新鮮有趣的同時,讓觀眾親眼見證祖國正在不斷騰飛的科研項目,為大家帶來虹膜識別技術、人工智能人、意念控制的無人機、基因檢測等眾多未知的科技產品和先進技術,並通過節目傳達一個強烈的訊號:科技是真正立足於人、立足於未來的,是以服務人類為終極目標而存在的;素人科學家是生動有趣的,他們正用自己的發現和創造去改變世界。讓觀眾在收穫歡樂之後還能有更多感動和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將本期節目的錄製地點選擇在深圳,正因為這裡是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搖籃,不僅誕生了中國首個歷時五年建成的國家基因庫,還有著名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獨特的研究成果,並向全國輸送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以人工智能對話未來,《極限挑戰》在星素結合中展現綜藝把控力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近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黨和國家對科技發展給予高度重視認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本期《極限挑戰》再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於“中國創新”。通過這樣一期別開生面的新鮮節目,一方面傳遞出對於中國科技未來發展以及人們美好生活的強烈自信心,同時也再一次印證了中國科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頂天”“立地”“惠民”的姿態,用“科技夢”助推“中國夢”的極具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帶給觀眾極大的民族自豪感。

以人工智能對話未來,《極限挑戰》在星素結合中展現綜藝把控力

以創意連接不同時代,

用內容關注現實生活

本季《極限挑戰》以“向美好生活,出發”為主題,嘗試以新鮮有趣的創意連接不同時代的人,在“綜藝語態”中再現時代的發展,帶給觀眾歡聲笑語的同時傳遞出積極向上的精神能量,有著極強的沉浸感。

適逢改革開放40週年,第四季《極限挑戰》在節目策劃階段就有意識地緊貼時代脈搏,與時代同行,除了向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更要向每一個為美好生活奮鬥的普通人致敬,向這個偉大的時代致敬。

第一、二期以“穿越”的形式回到了1978年,以幹農活掙工分和參加高考等一系列內容的設定,引發父輩們的集體回憶;

第三期警醒人們合理進行資源開發,守護綠水青山;

第四期“閃回”到1984年,展現溫州商人的創業故事;

第五期則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未來,將科技與娛樂相結合,既展現了祖國強大的科技實力,也把一直默默付出的科學家們推到觀眾面前,有意識地引領綜藝向提升社會價值的方向實現轉型。

對於這些匠心獨運的內容設計,節目組也表態:“《極限挑戰》第四季就是要堅持做一檔需要思考、傳播能量的節目,努力描繪出新時代人們的美好生活畫卷以及各行各業的奮鬥姿態,跟大眾走得更近、關注大眾心中的熱點、反映大眾的切實生活,給予觀眾更多勇氣,為了身邊愛的人、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勇敢前行。”

本期節目中“人類”與“人工智能人”的對抗中,“極挑團”與素人科學家團就展示了中國科技發展之姿,更契合了“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的戰略基調。

以人工智能對話未來,《極限挑戰》在星素結合中展現綜藝把控力

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有“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素人科學家團加入《極限挑戰》,助力“人類”取得對抗勝利過程中,也為“極挑團”注入了建設科技強國的豪情與善念,將節目的深度又拓展了一個維度。

堅持正能量,展現對現實生活的關懷,將素人與明星、娛樂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融合得更為巧妙適度,素人為綜藝節目注入社會養分,以素人視角在真實的生活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並引起社會的思考。

以這樣的方式讓節目落地,同時為推動時代的發展注入文化影響力,對於當下的綜藝創作而言,《極限挑戰》的這一用心嘗試,有益且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