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泛娛樂到新文創,騰訊的新認知與戰略升級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騰訊的新認知與戰略升級

第1968期文化產業評論


4月22日,“為愛而生”騰訊UP2018新文創生態大會舉辦,騰訊首次提出“新文創”概念。之前的UP發佈大會上,騰訊主打的概念一直都是泛娛樂,而這次新文創生態的提出,體現了騰訊發展的哪些思路?從中我們能看到騰訊對文化產業的期冀是什麼?這對文化產業又有什麼啟示?


作者|李卓

來源|文化產業評論

“數字文化不是簡單的把文化進行數字化,或者網絡化,而是一種全新的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如果真的要取一個新名字,那麼應該叫新文創。”4月22日,騰訊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先生在騰訊UP2018發佈會上如是說道。

今年的UP大會顯示了騰訊公司發展的兩個脈絡:

1、從遊戲到泛娛樂到新文創

2、從"內容+連接"到“科技+文化”

這兩個脈絡給文化產業帶來的啟示又是什麼呢?

從遊戲到泛娛樂到新文創

騰訊UP發佈會是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每年舉辦的大型綜合性新聞發佈活動,是瞭解騰訊總體戰略佈局的窗口之一。從一定意義上,這也算是互聯網行業的風向標之一。

窺一斑而知全豹,可以說騰訊這些年來經歷了兩次突破:從遊戲到泛娛樂,再到今天的新文創。

2011年,當時這個會議還只是叫做“騰訊遊戲2011年度發佈會”,主題是“更用心更專業 更快樂”,這和現在騰訊遊戲的口號“用心創造快樂”如出一轍。值得一提的是,也在這一年,在幾個月後的中國動畫電影發展高峰論壇上,程武第一次提出了“泛娛樂”的概念。

這個時候,整個圖景還在以騰訊互娛的主體業務——遊戲為核心,但是這個龐大帝國的觸角已經開始蔓延了。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閱讀、聽歌、觀影和遊戲時候,生活就是娛樂,娛樂就是生活,兩者之間的界限開始被全面打破,大眾的娛樂需求得到空前的釋放。”“讓技術與內容互相驅動,又共成一體,讓用戶無處不在地自由參與和創造——這就是互動娛樂時代的本質,也是騰訊互娛堅持“泛娛樂”戰略的根本出發點。”這是程武2014年在UP發佈會上的發言,這一年被騰訊自己稱之為騰訊互娛元年。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騰訊的新認知與戰略升級

程武

四年過去了,騰訊又要突破了,這次是從娛樂產業向文化創意產業的文化價值進一步拓展。

去年的UP發佈會上騰訊似乎就已經在躍躍欲試。2017年以“奇點·共生”為主題的騰訊UP發佈會上,程武用“騰訊會是下一個迪士尼麼?”作引,宣佈“一個屬於中國文創行業的奇點,一個泛娛樂的新起點,已經到來。”

而今年,這種野心已經一覽無餘:“數字文化不是簡單的把文化進行數字化,或者網絡化,而是一種全新的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如果真的要取一個新名字,那麼應該叫新文創。”

從遊戲昇華為泛娛樂,是拓展業務邊界,是以遊戲業務所獲得的資源為支撐,以ACG延展形式為主的文化娛樂內容生產拓展。可以說,當時泛娛樂的原點是追求快樂的遊戲,面向著整個文娛內容產業。到現在,他們已經做到了,一個泛娛樂帝國。

現在泛娛樂又升級為新文創。我認為,這種升級體現了騰訊對行業乃至整個市場發展的判斷,體現了騰訊的商業智慧乃至政治意識。把文化內容產業從過去單純的娛樂、感官刺激、追求一種

“娛樂至上”甚至“娛樂至死” 的單一導向,轉向和升級為文化內容產品在追求歡樂、快樂的同時,也要兼具人文關懷、更具文化內蘊、更貼內心、更有正能量、更符合主流價值觀。換句話說,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要和經濟效益並重,要能成為老少皆宜的綠色文化內容產品。

基於此,泛娛樂曾是騰訊曾經的起點,但也是現在的終點。現在的新起點——新文創,帶給騰訊的也許不再是一個互聯網娛樂帝國,而是一個文化科技帝國。

所以,從泛娛樂到新文創,這一脈絡是騰訊向文化創意產業全面進軍的號角,也是對文化產業價值升級、內容昇華大勢所趨的迎合。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騰訊的新認知與戰略升級

從內容+連接,到科技+文化

這是第二個脈絡,這個脈絡更多是科技為文化產業的價值賦能,這包括過程賦能與屬性賦能。

探討這個問題還是要先來理解新文創。

程武這樣解釋:“新文創是一種更系統的發展思維,希望通過更廣泛的主體連接,推動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的相互賦能,從而實現更為高效的,複合化生產和IP構建。

新文創的核心是內容升級到體驗。體驗就是內容加形式,不僅要有好的內容還要有好的形式,多元的形式,受到大眾歡迎的形式。新文創的過程是可以廣泛參與的,而且是動態發展的。不同時空的文化也可以產生交融。新文創的目標是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的良性循環。不光只看用戶體驗,還要看文化體驗。”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騰訊的新認知與戰略升級

可見,新文創的核心基因其實還是科技與文化。而這兩個關鍵詞,從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騰訊的戰略計劃中。

1月份,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在覺·物藝術展開幕式上提到:“過去騰訊的核心戰略是連接和內容。但從今年開始,騰訊更加強調科技和文化的標籤,公司從 pony 到各個高管,都在多個場合講過這個定位。科技和文化,在未來將是騰訊身上最重要的兩個標籤。”

3月份,馬化騰在兩會議案上建議:要充分發揮科技的潛力,使之成為文化發展的助推器。通過“科技+文化”融合創新,打造中國特色文化IP,促進文化產業內部、產業與社會各領域之間生態化、協同化發展,建設產業發達、文化繁榮、價值廣泛的“數字文化中國”。

4月22日,程武又在會上提出:“在對人類社會而言,科技和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它們塑造了我們的歷史,也決定了我們共同的未來。”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騰訊的新認知與戰略升級

我們總是在談文化科技融合,我認為當下“文化科技融合”的思考視角有二:

第一,如果我們從文化生產消費過程的角度來看,科技使文化產品的“驚險跳躍”得以安全著陸——科技幫助文化產品完成作者到作品,作品到讀者這兩個跳躍。第一個跳躍是作者將腦中形成的審美意象轉化為實在的、可具體感知的作品,這個跳躍決定了作品的質量。第二個跳躍則是作品被讀者接受,這個跳躍決定了作品的價值。

我們把這一過程發散到騰訊的商業邏輯裡,可以說,“科技+文化”便是曾經的內容——產品——連接的延伸。泛娛樂生態的構建下,騰訊為自家產品與廣大創作者提供的平臺無一不是在促成跳躍的完成。無論是近700萬作者、1000萬部的網絡文學平臺;3萬部作品的動漫平臺;Next idea騰訊創新大賽、騰訊電競、獨立遊戲極光計劃。

我認為這也是新文創從內容升級到體驗的出發點,是廣泛參與、動態發展的基礎,是文化價值和產業良性循環的內在要求。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騰訊的新認知與戰略升級

第二,要從文化產品的二元性特點來看。文化產品從內容形式上,可以分為物質屬性與精神屬性;從價值效益上,可以分為經濟屬性和社會屬性(或為商品屬性與公共屬性)。

從文化產品屬性的角度上,科技為文化產品的物質屬性予以賦能;而文化藝術則為文化產品的精神屬性賦能。簡單淺顯的說,對於文化產品而言,科技往往賜予的是物質載體,而文化藝術則構成了這些產品最核心的精神表達。

再深入一點,科技帶來創作、生產、流通的便利,為經濟屬性賦能;文化為產品的精神價值增值,為社會(公共)屬性賦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強調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這也是某一文化產品能夠在市場站穩腳跟的決勝利器。

因此,文化可以使單純的科技產品更有文化內涵、放大社會價值,使科技從冷冰冰的工具變得有溫度、有態度、有深度、有高度。這也是新文創強化產業價值與文化價值相統一的表達;打造“新體驗”;樹立“新標準”;建立“新共同體”;探索“新可能”的邏輯起點。

從泛娛樂到新文創,騰訊的新認知與戰略升級

結語

從騰訊UP新文創生態大會上,我們可以看到兩條脈絡:

其一,從泛娛樂到新文創的戰略變化。在經歷了從遊戲到動漫再到文學、電影、電競等文化娛樂產業的開疆拓土後,騰訊已經向更全面、更有文化內涵的文化產業吹起號角,進一步從娛樂昇華,向更優、更高、更美、更廣的文化產業領域進軍。

其二,從內容+連接,拓展到科技+文化互為賦能。這是騰訊企業基因的內在延伸,也體現了科技為文化的過程賦能與屬性賦能。科技促成了文化產品生產消費過程“兩個驚險跳躍”的安全著陸,也為文化產品的物質屬性、經濟屬性賦能;而文化,則使科技擺脫技術玩物、娛樂至死的枷鎖,從精神屬性、公共屬性為科技產品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