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采薇笔记:一个故事走近真实王阳明,四句话领略王氏心学宗旨

一、你以为王阳明就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可是王老爷子本人并不这么想。


洛阳采薇笔记:一个故事走近真实王阳明,四句话领略王氏心学宗旨​ 个人认为,王阳明近几年这么火就是前些年被压抑的太狠了。他的这套在中小学教科书里被定义为“唯心主义”的理论,在本质上与我们主要宣传教育的马列唯物主义南辕北辙,水火不容——至少形式上是这样。然而我们不能否定王阳明唯心主义的价值,“宇宙即我心”,宇宙是不是全在我心咱不敢确定,但宇宙离开了人,是毫无意义的。


洛阳采薇笔记:一个故事走近真实王阳明,四句话领略王氏心学宗旨

王阳明最琅琅上口广为人知的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为啥?我分析是这两词皆便于制作匾额,利于“成功人士”附庸风雅。不信的话,你问问屋里挂这些匾额的老几,有几人哪怕翻过王阳明的《传习录》,甚至恐怕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广为流传的为实为核心正统,王老爷子也是颇无奈的,其实何为心学宗旨,王阳明有自己亲口的说法。在“天泉证道”后,王阳明亲口对门下大弟子王汝忠、钱德洪说“我的心学宗旨就是这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洛阳采薇笔记:一个故事走近真实王阳明,四句话领略王氏心学宗旨

二、一个真实完美的心学故事


洛阳采薇笔记:一个故事走近真实王阳明,四句话领略王氏心学宗旨​ 有一天,王阳明正跟弟子们讲经论道,侃到最爽歪歪的时候进来一个老农。老农说他家里经济一时困难,想把手里的田地卖给王阳明。王阳明一听摆了摆手:“君子成人之美不趁火打劫,我买了你地表面上看解了你燃眉之急,实则断了你的后路”,然后又甩给老头一沓钱“我借给你钱,给你救救急,等你翻身了再还我,地你留着”。老头美滋滋的拿钱走了。

又过了几天,老王带着弟子们出门旅游,遇到一块靠山面水的风水宝地,情不自禁地赞美“这块地要是咱的就好了!”。弟子在一边偷笑了“师傅啊,这不就是前天那老头要卖给你的那块地嘛!你亲口拒绝人家的!”老王懊恼的一屁股坐到地上,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小心脏。静坐了好一会才缓过来,睁开眼自我检讨“我懊恼是我起了邪念啊,幸亏我停下并制止了这种念头!”

从这个故事看,王阳明也是凡夫俗子一个,七情六欲免不了,可人家牛就牛在能在生活中领悟参透,并淬炼自己的品格。

故事虽然完了,但它最重要的用途却在下面。

三、以故事解读王阳明四句话,窥王氏心学宗旨一斑。
洛阳采薇笔记:一个故事走近真实王阳明,四句话领略王氏心学宗旨

无善无恶心之体。当王阳明携众弟子游山玩水时,其心肯定是光明的,一尘不染的,莺飞燕舞泉水叮咚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此时老王和弟子们心里自然无所谓善恶,是为心之体也。

有善有恶意之动。当阳明同学看到风水宝地时忍不住赞美并欲据为己有,尤其在得知这块地别人曾送到其手上但被拒之门外时差点锤心顿足。此时老王内心是崩溃的,他据为己有的恶念是为意之动也。

知善知恶是良知。在王氏心学中有一个基础的概念“天良”,“天良”即“天德”,是人与生俱来的“良知”。良知是有觉悟的,是能自己判断善恶的。王阳明意识到自己将别人东西据为己有的念头乃是恶念,这是良知在起作用。“良知”从来不会泯灭,只会蒙上灰尘。所以良知你用它,只需你让他正常工作就是了,他自然就能做到定、静、安、虑、得。

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知错能定能静下来闭目思过,经过考虑去除恶念,这就是得。考虑的过程即为格物。

全文完。恳请大刀斧头来批。洛阳也耕也读也采薇再次拜谢您耐心阅读!

洛阳采薇笔记:一个故事走近真实王阳明,四句话领略王氏心学宗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