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化的魅力

毫無疑問,銀茶壺和瓷茶壺是精美而昂貴的東西,但是中國文人歷來偏愛他們用特殊的紫色陶土製成的茶壺,他們視之比黃金還珍貴。這就是紫砂,來自太湖西岸的小鎮宜興,那裡距離上海以西大約120公里。

紫砂文化的魅力

位於曼哈頓的中國研究所美術館曾舉行一個名為《詩酒茶情:清代文人及其茗壺》的展覽,宜興紫砂壺是這個規模不大但令人著迷的展覽的焦點。

美術館負責人說:“這種特殊的陶土自10世紀以來就為人所知,但是宜興茶壺的製作是隨著明末文人盛行飲茶而繁榮起來的。在宜興,需挖地10米才能找到這種陶土,然後將其過篩,淨化,在洞穴中放置一段時間,便可同其他配料混合。據史料記載,一個家族不會與另外一個家族分享它的配方。”

出生在中國,擁有考古學位的海暢說,這種陶土具有與眾不同的特性。“用紫砂做的茶壺能保持茶的清香,使茶湯回味無窮”。

紐約E-J弗蘭克爾美術館的人指出:這種陶土的成分使得陶器在燒製過程中收縮程度最小,因此茶壺可以嚴絲合縫,從而減少氧化作用,保留茶的風味。宜興陶土多孔的特性還有助於其吸收茶在茶壺中泡出來的香味。

但是,紫砂壺對於文人的吸引力並不僅僅在於原料本身。他們所珍視的是大師們在紫砂壺上留下的創作。在這次展覽上,從16世紀到19世紀初的各種宜興紫砂壺依據壺者或賦予制壺者靈感的人被佈置展出,那些賦予制壺者靈感的人可以是學者,詩人,設計師,書法家或篆刻家。

據認為,這些是中國第一批帶有製作大師落款的陶器。茶壺上刻有印章,裝飾著題詩畫作,有些是一起合作的大師鐫刻的。

臺灣建築師宋緒康的藏品構成了這次展覽的中心部分。他說:“清代茗壺最具有魅力之處是它將詩,書法,繪畫和纂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對這些作品的文學和藝術修飾令人賞心悅目。”

紫砂壺的顏色有紫褐色,紅色,赤土色和赤褐色,長久使用可令壺身色澤光潤古雅。除了印章和銘刻的詩畫,有的紫砂壺還嵌有玉包錫,配上紅木把手。

海暢說:“精湛的工藝與文人的品位相結合,將一種使用的陶器提升為一個文化象徵。時至今日,宜興紫砂壺仍是茶葉愛好者和收藏者青睞的選擇。”

紫砂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