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液晶面板後中國企業開始發力存儲芯片 欲打破三星等巨頭壟斷

數據顯示,在存儲芯片領域,中國芯片佔有率竟然為0。全球DRAM、NAND存儲芯片基本由美日韓企業壟斷,三星、SK海力士、美光、東芝等巨頭大賺特賺。目前,中企開始在存儲芯片領域發力,三家企業分別為投入NANDFlash市場的長江存儲、專注於移動存儲芯片DRAM的合肥長鑫以及致力於普通存儲芯片的福建晉華。

繼液晶面板後中國企業開始發力存儲芯片 欲打破三星等巨頭壟斷

長江存儲"首提"荷蘭14nm光刻機

長江存儲

2016年12月,以長江存儲為主體的國家存儲器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其中包括3座全球單座潔淨面積最大的3DNANDFlashFAB廠房。長江存儲以武漢新芯現有的12英寸先進集成電路技術研發與生產製造能力為基礎,採取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雙輪驅動的方式,已於2017年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顆3DNAND閃存芯片。

繼液晶面板後中國企業開始發力存儲芯片 欲打破三星等巨頭壟斷

合肥長鑫12英寸存儲器晶圓製造基地項目

合肥長鑫

2018年4月,據媒體報道,合肥長鑫12英寸存儲器晶圓製造基地所需的300臺研發設備已基本全部到位,待裝機完成之後,從2018下半年開始便全力投入試生產的環節。兆易創新與合肥產投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合作開發19nm的12英寸晶圓存儲器(含DRAM等)研發。公司大舉招聘海力士、爾必達、華亞科等的員工組成研發隊伍。

最新消息顯示,王寧國在合肥集成電路重大項目發佈會上表示,2018年底就將開始生產8GbDDR4存儲器的工程樣品;2021年要完成對17nm工藝節點的技術研發。

繼液晶面板後中國企業開始發力存儲芯片 欲打破三星等巨頭壟斷

福建晉華

福建晉華

另一存儲器製造基地福建晉華力爭在2018年7月開始遷入機臺設備,並於2018年第三季度一期項目開始投入生產。公司與臺灣聯華電子開展技術合作,投資56.5億美元,在福建省晉江市建設12吋內存晶圓廠生產線,開發先進存儲器技術和製程工藝。

臺聯電與晉華曾簽署了技術合作協議,接受晉華委託並開發DRAM存儲器相關的製程技術,晉華則提供DRAM特用設備,開發成果由雙方共同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