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軍與日軍在陸軍戰力方面誰更強?

1234822987

一,日軍百萬軍隊和中國幾百萬軍隊打了八年,未分出勝負。(武器相差太懸殊)。可見日軍實力之強。

二,1945年,蘇軍出兵東北,一戰而殲滅八十萬(或六十萬)關東軍。儘管此時關東軍實力已有所減弱,但仍能看出蘇軍之強。

四,但蘇軍同德軍激戰了整整四年,又有美英的援助,才最後擊敗德軍。

由此可知,德軍強於日軍。


WM曉奇

本來看到這個問題已經自動忽略了,但順手點進來看了兩眼下面的回答之後。我覺得還是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截圖只截了回答內容,回答者的頭像和id就不截了)



首先,這是德軍在頭條上被黑的最慘的一次,連我這個德黑都看不下去了。本來題目就有點兒黑的意思了,再看看這兩個回答,一個說德國略高於日本(略高於?),一個說德國死定了(死定了!?)。我有點懷疑這兩位朋友可能和我不在一個時空,也許他們說的是他們那個時空的德國和日本。


不扯淡了,迴歸正題。題目問的是二戰時的德日陸軍戰力比較。

首先以1937年為例。截至1937年底,德國陸軍共有42個師,若干旅、團建制的山地部隊和騎兵。全面抗戰爆發前,日本陸軍共有17個師團,4個獨立混成旅團,3個戰車聯隊和若干騎兵部隊,全面侵華之後又新建了若干師團,兵力上應當不會處於劣勢。而1937年的德軍裝備上還沒有對日軍形成明顯優勢。因此,1937年的日本陸軍對上德國陸軍還是可以一戰的。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差距越來越大,逐漸大到一方難以望另一方項背。

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總計出動了2800輛坦克,而當時日軍所有的坦克加在一起也不超過1000輛,德國陸軍在坦克的數量上佔據壓倒性優勢(但質量上尚無明顯優勢,比如德軍那1700輛一號和二號坦克不見得比日軍的豆戰車強)。從兵員上看,1939年9月德國陸軍共有106個師,270萬人,而日本陸軍經過幾輪擴充到1941年也不過202萬人(1941年的德國陸軍有500萬人)。也就是說,德國陸軍在兵力上也是佔據優勢的。


講到這兒,有人可能說了,1941年的日本陸軍沒有德國陸軍那麼大的兵力需求,所以沒有爆兵,只要蝗軍想,分分鐘把兵力擴充上去。

噢?是嗎?

1941年日軍的兵力顯然不足以制服中國的反抗,進軍南洋又要分去很大一部分力量。同時不能忽略的是直到41年12月,蘇聯依然在遠東保持134萬人的兵力(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蘇德戰爭期間遠東蘇軍從未撤空,而且兵力一直在關東軍之上)。



中國打不下,南洋無法擴大戰果,北進別說去打蘇聯,連自保都勉強。這麼大的兵力缺口,你吹蝗軍沒有兵力需求,也不怕蝗軍拿刀砍你。

為了照顧日吹的情緒,這樣吧,我們退一步。就算日本陸軍在1941年沒有兵力需求吧,那1945年你總有了吧?1945年日本陸軍有多少兵力呢?540萬。這還是在南方軍尚有74萬之眾,關東軍和中國駐屯軍建制完整(總計約200萬人),本土未受入侵的前提下。

你說1941年你沒有兵力需求,那1945年都死到臨頭了,你爆的兵呢?比起德國7000萬人口動員1700萬人,蘇聯兩億人口動員3000萬人。日本都對不起自己那七千萬人口。由此引出下一個問題,為什麼七千萬人口的日本爆不出兵。



答案是軍工生產能力不足,沒有那麼多的武器,徵再多的人有什麼用呢?扛著竹槍賣萌嗎?真正決定德日陸軍戰力差距的就是軍工產能的差距。

可能這樣講大家沒什麼概念,那就舉例吧。以1942年為例,這一年,日本共生產了136萬發迫擊炮彈,嗯,看起來也不少嘛。

德軍該年共消耗81mm迫擊炮彈960萬發……

這一年,日本共生產九二式步兵炮70mm彈160萬發,德軍共消耗75mm步兵炮彈620萬發。

1942年,日本總共生產70mm以上口徑炮彈1200萬發。德軍總計消耗75mm以上口徑炮彈4560萬發。

(呃,如果我不提醒一下的話。大家能不能發現這兩組數據一個是生產,一個是消耗。)

請注意,1942年日本已經進行總動員四年了,國民經濟早就轉入戰時軌道。而德國直到1943年才開始總動員,在此之前德國國內馬照跑,舞照跳,工人還是八小時工作制,高檔消費品依然擠佔著生產資源。

也就是說,上面兩組數據是已經進行四年總動員的日本和還沒有開始總動員的德國的對比。


而且到了40年代,雙方裝備不僅僅只是數量的差距。德軍武器已經在質量上對日軍產生壓倒性優勢。以坦克為例,英國人稱派出8輛謝爾曼去對付一輛德軍虎式,損失7輛之後就可以擊毀虎式了。美軍的統計資料則稱損失三到五輛謝爾曼才能擊毀一輛德軍豹式坦克。日軍坦克在太平洋讓謝爾曼打成什麼樣日吹心裡應該還是有點b數的吧?那日軍打算用多少輛坦克去換德軍的虎豹?


日本97式坦克共生產1500輛,一式坦克共生產587輛,三式坦克共生產60輛。

德國黑豹坦克共生產6300輛,虎式坦克共生產1380輛,虎王坦克共生產500輛。

噢,不好意思,美軍還能靠數量換,蝗軍連換都換不起。

我就不把德軍的MP40、MG42、FG42、G43還有STG44拉出來和日軍的百式衝鋒槍、友阪九九式步機槍比了吧?


說實話,本來沒想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大家應該早就有共識了。沒想到點進來看了一眼之後就寫了那麼多。

日軍不怕死,但你要搞清楚,不怕死不代表不會死。日軍在太平洋的萬歲衝鋒少嗎?結果如何呢?用李團長的話說,再怎麼武士道“一槍打下去照樣穿個窟窿”。

日軍戰術厲害……豬突也叫戰術?阿圖島之戰,上千日軍豬突被美軍100多看汽車的工程兵打成了屍山血海,從瓜島到沖繩,日軍一旦陷入不利,就喪失理智開始“板載”,爭相被美軍火力網收割。這種只能打順風仗,一旦不利就只求死不求勝比起後來在朝鮮險中求勝,死中求生的志願軍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最後說結論吧,1937年是二戰日德陸軍實力差距最小的時候,如果三七年的日德陸軍在平行世界對上的話,日軍可以一戰,但不保證能勝。隨著時間的推移,日軍會越打越艱難。進入40年代,基本上就是一邊倒了。

就這麼多吧。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二戰時,若拿德軍與日軍對比,日軍根本就不是與德軍一個級別的。

大家知道,德國與日本是二戰的軸心國盟友,兩國之間有許多軍事上的合作。特別是在德國準備進攻蘇聯時,就一直希望日本人從東方出兵,一起合擊蘇聯。

(曾讓盟國坦克聞風喪膽的德國虎式坦克)

(在諾門罕參戰的日本89式坦克,注意坦克上密佈的鉚丁,與虎式坦克相比就像是一隻紙盒)

的確,當歐美等國早已經進入空地一體、多兵種協同作戰,坦克、飛機大規模、大縱深、大跨度的先進作戰理念與實踐時,日軍的還停留在一戰時的作戰模式,這是日本與歐美國家相比較為落後的工業基礎與軍工基礎決定的。當時日軍的戰爭理念主要是學法國人的,特別是普法戰爭法國戰勝德國,日本就一直以法軍為榜樣。

(二戰中歐洲慘烈的坦克戰場)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得出“炮兵開路、步兵佔領的進攻新方式”,一戰時法國的英雄貝當元帥,就多次公開宣揚自己“坦克和飛機不能改變戰爭的形態和進程,法國的安全,主要建立在邊境上連綿不斷的要塞工事上”的理論。日軍奉為教條,並在二戰爆發後被不折不扣機械式的執行到底。使日本人對坦克、戰機等先進武器的運用理念十分落後,日本人基本是信奉人的精神勝過武器的,難怪為崇尚絕對火力優勢、講究空地一體、多兵種協同作戰的德軍同行看不起了。

(中國遠征軍正用巴祖卡狙擊日軍坦克)

所以,若日軍與德軍開戰,日軍恐怕只有被吊打的份。其實這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已經得到了驗證,戰爭理念與德軍相仿的美軍,就打得日軍哭爹喊孃的。


50後男人

德國陸軍在規模上比日本陸軍要大很多,在二戰大部分時間裡,日本陸軍只有德國陸軍規模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另外,德國重型榴彈炮產量是日本的8-9倍,因此,戰後估算,日本一個師團一分鐘可以發射19噸彈藥。

德軍一個師一分鐘可以發射48噸彈藥,而美軍一個師一分鐘可以發射64噸彈藥。那為什麼,日本陸軍只有美軍三分之一的炮兵實力,還能在太平洋島礁上對抗美軍那麼久。其實靠的是精確度。(由於海路被截斷,運輸中斷,在實戰當中,日軍和美軍火力比其實超過1:100)

在沖繩戰役美國海軍陸戰隊回憶說,你就是在樹上掛一個牛奶瓶,日本炮兵也能把炮彈打進奶瓶口裡去。論進攻,特別是戰役進攻,戰役策劃和後勤組織方面,德國是超過日本的。

但是論步兵師防禦戰,日本又是超過德國的。舉個例子,在德國的齊格費防線,那是當時全世界最堅固,最龐大的要塞區,那是使用965萬噸鋼筋水泥混凝土修建起來的11860個火力點。

德軍第1和第7集團軍11個師,準備了充足的彈藥,在齊格費防線對戰美軍第3集團軍,結果3天,美軍就突破了,要知道在硫磺島元山機場,日軍第145聯隊頂住了6萬美軍近一個月,而元山機場的工事和彈藥是遠遠不如齊格費防線的。

其實絕大部分德國步兵師的戰鬥力都很一般。德軍的精華部分是那些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師。如果德國步兵師可以發揮出德軍裝甲擲彈兵師三分之一的戰鬥力,蘇德戰場都不會徹底輸掉。

德軍戰役進攻能力超群,反坦克和炮戰能力更強。日本陸軍防禦能力,步兵基礎訓練,還有炮兵精確度更強。要說德軍比日軍強很多,也做不到,如果計算德國陸軍,日本陸軍對美軍的殺傷,其實也差不多水平。


深度軍事

在二戰時時期,日軍的戰鬥力基本上是工業國家裡墊底的存在,即便是和他同樣是屬於貧窮帝國主義的意大利也能夠正面對抗日本帝國陸軍,但是為什麼日軍能夠在中國戰場上屢戰屢勝原因是因為國民革命軍是買辦軍隊,作戰能力低下,屬於封建性質的軍隊,在面對日本帝國陸軍的時候基本上被打的潰不成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首先,舊日本帝國陸軍分為常設的甲種師【團】和由徵召部隊組成而來的乙種師【團】以及充當守備部隊的丙種師【團】和丁種師【團】,甲種師【團】有十七個,每年配備定額數量的子彈進行訓練,作戰頑強,採取四四編制,工兵,騎兵,炮兵,輜重部隊各一聯隊,加上兩個旅團的四個步兵聯隊總共八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的非戰鬥人員總共28200人。

而日軍的乙種師【團】又被稱呼為馱馬師【團】,在太平洋戰爭後期馬匹不足的緣故在甲種師【團】的標準上壓縮了騎兵聯隊的人數,改為騎兵大隊,個別的乙種師【團】不設立騎兵,每個乙種師【團】麾下有2個旅團,每個旅團擁有2個步兵聯隊,和甲種師【團】一樣工兵,炮兵,輜重部隊都擁有各一個聯隊,總共七個聯隊,加上非戰鬥人員總共擁有24400人之多的人數。

而丙種師【團】由混成旅團擴編而來,下轄三個步兵聯隊,工兵和炮兵各自一聯隊,一般擁有五個聯隊,加上師【團】部隊的非戰鬥人員總共擁有15500人的人數。

丁種師【團】只有三個步兵聯隊,是戰鬥力最為低下的師【團】,一般它用來執行華北治安戰

的掃蕩作戰。


浩漢防務論壇

喜歡軍事歷史的朋友拜託點擊紅色字關注

德軍和日軍在陸軍戰力方面誰更強?看來是有人被國民政府的德械師迷惑了。二戰時期的德國陸軍可以吊打日本陸軍,從諾門坎一戰就可以知道,日本陸軍還是一戰水平。


當年在諾門坎,日軍面對蘇聯的裝甲師,簡直一點辦法都沒有,而且當時蘇軍的裝甲力量不算強,數量也不多。日軍在諾門坎被蘇軍打的找不著北,更是使得不少日本軍官患上了恐蘇症。

而我們在看看德軍當年閃擊蘇聯,前期可以用碾壓來形容吧。德軍的大裝甲集群突擊,在陸地上整編整編的消滅蘇軍,蘇軍當時的裝甲力量根本不是德軍的對手,而且在戰術上面,也沒有使用大量裝甲集群作戰的經驗。

而回過神的蘇軍,也開始了爆兵,拖拉機場都改轉用來造坦克。而且據統計蘇軍的坦克戰損率遠遠高於德軍,也就是說蘇聯是以量取勝,而且蘇聯還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跟德國人學習如何使用大裝甲集群作戰,最後蘇軍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強國,冷戰時期的鋼鐵洪流,西歐國家連玩都沒玩過。

所以說二戰時期,如果日本陸軍生在歐洲,可以參考一下波蘭騎兵衝向德軍坦克的戰例。日本的百萬大軍,在德軍眼裡,就是移動的炮灰。裝甲力量這麼弱,還敢同德國較量。

二戰日本除了海軍外,其實陸軍和空軍都是落後於世界水平的,在美國眼裡,日本和當時的中國一樣,是二流國家!


小司馬遷論史

德國陸軍肯定比日本強很多,這是工業實力決定的,而且日本分了強一半力量發展海軍。日本沒有些人說得那麼弱,德國沒那麼強,斯大林為了不兩線作戰,幾十年前就在中國佈局讓中國牽制日本了,斯大林是外交天才,希特勒就不行了。日本陸軍真的象有的人說得那麼弱,蘇聯二戰遠東軍也不會一直百萬朝上了,最危險的時侯蘇聯都沒怎麼調運遠東的力量


raybati

以蘇聯作為參照,對比一下諾門坎戰役中蘇軍和日軍的表現,以及蘇德戰場上德軍和蘇軍的表現,前者日軍慘敗,而且是精銳的關東軍慘敗給蘇聯遠東紅軍,後者德軍在蘇德戰爭前期幾乎碾壓蘇軍,所以日軍遠遠比不上德軍。


張大寶81368943

我覺得吧,德國資源比日本豐富,可動員兵力比日本多,將領的戰略戰術指揮藝術也與日本不相上下,德國陸軍的武器裝備可能還要略高於日本。所以,我覺得同時期的德國陸軍戰鬥力要略高於日本。


57743415

單純講陸軍,說德軍是二戰最強,都不覺為過。德軍陸軍敗,不是因為軍隊本身,是物質不足,空中無優勢。德國陸軍不只裝備好,更重要的是戰術素養很強。看過一段紀錄片,估計是初期,德軍還沒有受到多少損失,陸軍基本都是精銳,步坦協同,比現在打慣治安戰的美軍都強。沒有胡亂開槍,隊形嚴謹,戰鬥中,步兵和坦克配合的天衣無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