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越軍特工隊到底有多厲害?看了這,就不敢想了!

提起越軍的特工隊,有軍事歷史常識的人都不會陌生,在有關越南戰爭和中越戰爭的各種影視劇以及書籍文章中,這是一個頻頻出現的詞,並且帶有相當的神秘色彩。

傳說中的越軍特工隊到底有多厲害?看了這,就不敢想了!

特工兵種被越南人民軍視為“特別精銳部隊”,在越南武裝力量中有著很高的地位和聲譽。越南共產黨領導下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年代裡,特工部隊的組織和打法發展迅速,“成為獨特的厲害的作戰方式”。比如:

攻擊敵首腦機關、軍事基地、倉庫、機場、港口、交通樞紐,綁架、暗殺敵方重要人物,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進行敵後偵察,發動群眾開展政治及武裝鬥爭,指導地方武裝建設和作戰。

在獨立遂行任務取得高效的同時,特工部隊從敵後或翼側配合正面進攻部隊作

傳說中的越軍特工隊到底有多厲害?看了這,就不敢想了!

戰,參加了多次戰役和戰略進攻,在合成軍隊編成內出色地完成了“鋒利的進攻尖刀任務”,以輝煌的戰功奠定了在軍內的崇高地位。加上越南官方的大力宣傳,使其不僅在國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且在整個世界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特工兵種的最大建制單位是團,每個特工團約1600人左右,下轄3個特工營,每營420人左右。此外還有火力連、60迫擊炮排、82迫擊炮排等戰鬥單位,以及偵察連、軍醫連、通信排等勤務保障分隊。

在武器裝備方面,由於強調精兵奇襲,特工隊以手槍、衝鋒槍、火箭筒、M79擲彈筒等輕武器為主,並有82迫擊炮、60迫擊炮等輕型隨伴火炮擔任火力支援。

傳說中的越軍特工隊到底有多厲害?看了這,就不敢想了!

在十年中越戰爭中,越軍特工兵種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工隊成為出鏡率極高的一個詞語。其作戰行動也是多年來長盛不衰、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實事求是地講,越軍特工在對華作戰中取得的戰績遠遠比不上對美作戰時期,對其戰鬥力和作用不宜過分誇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80年代兩山輪戰時期,我軍偵察兵以捕俘為目的,通過襲擊或伏擊的作戰方式俘虜了幾十名越軍,而越軍特工則連我軍一個人都沒抓到(我軍被俘的6個人都在常規戰鬥中被俘虜的)。我軍在進行總結時,也曾提到過這樣一個教訓:“把越軍的特工隊吹得神乎其神,造成緊張恐懼心理”。

具體到越軍特工的作戰特點,1979年和兩山輪戰時期存在明顯的不同。

傳說中的越軍特工隊到底有多厲害?看了這,就不敢想了!

越軍特工

1979年:配合步兵伏擊和襲擊我軍。通常利用夜暗或叢林為掩護,在隘口、狹谷、主要通路兩側的

如1979年2月18日夜,我121師預指率362團3營、師後勤前梯隊、362團後勤梯隊由那黃返回通農途中,在魁剝遭到峽谷兩側越軍火力襲擊,混入行軍隊列的越軍特工也趁機開槍投彈,共傷亡300餘人(其中民工200餘人)。

當無力抗擊我軍的強大攻勢或者遭到包圍時,即分散轉移或者潛藏,化整為零,與步兵、民軍相配合,襲擊我軍後續分隊、以及自衛能力弱的炮兵、機關、後勤、民工和零散人員。

兩山輪戰時期:使用特工分隊進行滲透,配合步兵實施進攻作戰。越軍認為,其特工分隊比較靈活、便於機動,用於敵後破襲,配合正面進攻,可以達到出敵不意和震撼對方士氣的目的。

在使用上主要有四種方式:一是以特工分隊在前面開路,引導步兵行動。當步兵發起攻擊後,特工分隊便轉為伺機捕俘。7月12日越軍174團4營反撲那拉地區時,即以特工198團2營1連為先導,在步兵之前攻擊我150號、169號陣地。二是以成建制的特工營、連與步兵混合編組,以特工配合步兵的攻擊行動。

三是派特工潛入對方淺近縱深,進行抵近觀察,襲擾破壞。1984年6月11日越軍特工821團分隊襲擊我2連指揮所和7月6日破襲我白石巖地區辛柏林雷達、炮兵陣地即是其中較為典型的戰例。或者是裡應外合“中心開花”,配合正面分隊進攻。四是以特工分隊在次要進攻方向上佯動,吸引牽制對方,掩護主力從主要方向突然發起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