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三國,你認識歷史上真實的趙雲嗎

趙雲是所有三國迷耳熟能詳的英雄,忠勇無雙,一生事蹟堪稱完美,向來是最受推崇的將領,有儒將之稱,堪為武將之標杆。長坂坡單騎救主,更是千古傳頌,贏得“子龍一身是膽”的評價。但趙雲雖然品性高貴,武力超群,但真實的趙雲在能力上其實並沒有後世傳頌的那麼完美。

史說三國,你認識歷史上真實的趙雲嗎

趙雲年紀輕輕時就已經很有人望,剛出道時是郡治內義勇兵首領,史載,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而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沒有關於趙雲家世的記載,可見,趙雲還是有一定的個人能力,可以得到當地士族的認可,而沒有憑藉家世。後來劉備投靠公孫瓚時,第一次見到趙雲,就愛上了他的才能和人品,並深為結交。

劉備籠絡人心的能力是很強的,早期跟著劉備的人沒有一個離開他的,而且趙雲在公孫瓚那裡也得不到重用,因此和劉備一見傾心。趙雲雖然在公孫瓚處鬱郁不得志,對劉備也是心生折服,但忠臣不事二主的內心觀念深入人心,所以立身持正的趙雲面對劉備的招攬不願作出背主的行為。後來他辭官歸去,等到公孫瓚被滅後才重新出山,投奔劉備。可以說,社會追求的所有正能量品德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體現,正直、勇敢、忠誠、善良、謙讓等,他一生堅守內心信念,從不做不正確的事。蜀國五虎將中,張飛暴躁,關羽驕傲,馬超衝動,黃忠自視甚高,只有他沒有明顯的性格和道德缺陷。

史說三國,你認識歷史上真實的趙雲嗎

趙雲如此完美,為什麼在三國時期名聲卻沒有其他名將那麼大呢。其實這和趙雲的在蜀漢政權中的位置和出身有關。劉關張三兄弟在191年虎牢關諸侯討董時因為三英戰呂布而名震天下,從此劉關張鐵三角就已為天下人所熟知。而趙雲於200年劉備投奔袁紹時才進入劉備陣營,做的是劉備親衛軍,就是專門負責保護劉備的。親衛軍要跟在劉備身邊,陣前喊話對陣,揚名立萬的機會很少,更別提獨領一軍,開疆拓土了,而且期間劉備也沒打過什麼大勝仗。

所以直到208年,劉備兵敗當陽長坂坡,趙雲單騎救主時,才開始攢起一點名氣。而且趙雲在長坂坡的表現也沒有三國演義寫的那麼神乎其神,劉壽在《三國志》中對趙雲單騎救主的描述僅為“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自當陽之戰後,趙雲升為牙門將軍,才開始有了獨領一軍的機會。再到後來單獨領軍攻取桂陽,之後又入蜀中攻城掠地,才開始嶄露頭角。但比起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等壯舉差的太遠。所以,即使到了荊州以後,孫權也只知道劉備軍中文有諸葛,武為關張,趙雲的名聲更多的是由三國演義中單騎救主,七進七出的故事烘托出來的。

史說三國,你認識歷史上真實的趙雲嗎

而且趙雲也並不是後世傳頌的常勝將軍。在領軍能力上,趙雲應該是屬於中庸之才,至少在三國那個名將輩出的時代是不屬於上將行列,比起關羽、馬超這種能獨擋一面的帥才還是有所差距,這一點從趙雲死後諡號封為“順平候”也能體現出來,在古代,諡號就是對官員一生的高度概況。三國志中對趙雲短短几句話的描寫中就有一句描述趙雲戰敗的記錄,“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就是馬謖失街亭的那次伐魏之戰,趙雲也兵敗箕谷,逼得諸葛亮用空城計退敵,最終伐魏失敗,所以趙雲也被貶職了。

所以趙雲雖然品性堪稱完美,但在個人能力上確是被後世深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